來論|在籌備粵港澳全運會中推動大灣區體育「軟聯通」

粵港澳全運會比賽場館廣東奧體中心(敖敏輝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敖敏輝)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各項籌備工作已按下加速鍵。要讓本屆全運會辦得成功、精彩,彰顯制度優勢、灣區特色、嶺南風格,系列籌備工作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體育是大灣區融合的最佳切入口之一,全運會的籌備工作,又是大灣區體育融合的最佳粘合劑和最好突破口。可以預見,十五運必將是推動大灣區進一步深度融合的試驗田、檢驗場,也將是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助推器。筆者相信,這也是國家將本屆全運會交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重要初衷。三地應提高站位,深化認識,以開放的思維和創新的舉措,開展競賽組織、場館建設、市場開發、媒體宣傳等各項籌備工作,

由於三地法律制度、政府架構、決策流程乃至財政體制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聯合籌備過程中,在面對同一事項的規劃和執行時,可能在某些環節面臨挑戰。為此,需要創新方式,大膽嘗試,實現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比如,以往,粵港澳三地在某領域探討合作,或推動形成一致決策或動作,常通過聯席會議對接。然而,全運會籌備工作時間緊、事項多、任務重,聯席會議機制遠滿足不了高效率的要求,需要高位謀劃和統籌,創新搭建更緊密、更順暢、更便捷的溝通機制和平台,並建議設立秘書機構和落實團隊。

當前,三地政府、組織圍繞全運會主題頻繁互訪,以推動相關工作互鑒、協同。筆者認為,在此基礎上,三地或可以考慮在不同部門、項目互派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溝通,在雙向溝通中完善工作。比如,三地的場館建設、改造工作正密集舉行,全運會測試賽亦陸續推出,為避免出現「你在乾,我來看」等淺層次交流協作的情況,三地有必要互派專家和專業人士,互鑒互學,協同發力,並延續至全運會賽事期間。

體育組織在全運會籌備工作中,亦是重要力量。當前,粵港澳體育組織在組織構成、運作模式等方面有不同特點,在具體工作中,如何揚長補短,並延伸組織服務範圍,需要三地政府以實招予以支持和推動。粵港澳體育組織亦可以以全運會為契機組建各種聯盟,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並將好的做法經驗延續到「後全運」時代,為粵港澳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全運會是舉國盛會,又首次由內地省級行政區廣東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聯合舉辦,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的生動詮釋。三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相信粵港澳共同發力,兄弟齊心,必將助力譜寫新時代「一國兩制」事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