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是ESG的核心嗎? 高明華:有公司突出E和S忽略G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鄭泳君 報道)今日(20日)下午,2024年首屆「ESG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香港國際ESG研究院揭牌儀式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本次研討會舉辦了兩場ESG主題圓桌論壇,圍繞「ESG是個偽概念嗎」、「公司治理是ESG的核心嗎」展開深入研討。
ESG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它包括了環境保護「E」、社會責任「S」和公司治理「G」。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計劃首席專家、中國公司治理論壇主席、香港國際ESG研究院特聘專家高明華認為,公司治理應是ESG的核心,並從ESG的評價維度進行闡釋。他表示,「有部分公司強調突出了E和S,而忽略了G」。現時對內地企業ESG的評價,三個維度考量比重基本上各佔三分之一,但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在不同行業所佔比重有顯著差異。傳統行業中環境保護工作很突出,但新經濟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內容不多,業績上的得分容易被低估。而這類企業為了有可比性,他們很可能將不是自己領域的內容強融進企業發展中,耽誤原本的發展方向。高明華強調,一個企業能夠承擔社會責任,注重環境保護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好心辦壞事」,要充分考慮各行業尤其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的差異性,不管做社會責任還是環境保護,都一定要合乎企業治理規則,符合企業實際。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曾誠則從學術的角度,解釋了公司治理對ESG的存在價值。他認為,公司治理是ESG框架內最基礎的元素,公司治理所包括的風險管理、透明度及合規合法是公司的基礎,如果一個公司連這些內容也做不到,將很難在社會責任或環境保護中創造價值。曾誠還提到,現在做ESG的門檻太低,「每個人都在談ESG,但是真正懂ESG的人非常少」。ESG並不是一個籠統的詞或行業,應該將其專業化和模組化,讓不同專業背景研究的人,有偏向性地對ESG進行更深入地研究。
商道融綠國際首席代表STAN HO以自己研究ESG信用評級的經驗,從金融的角度進行評價,提到早前在還沒有ESG的概念時,投行幫客戶做投資,同樣也會關注對方企業的信用評級,從而判斷是否與其合作。現在ESG可以說是信用評級的一種,科學、專業地量化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水準和風險。而其中的公司治理便是讓合作方直觀地去了解公司存在的問題和管理「短板」,並以此作為是否信任及合作的主要依據。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