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偽概念嗎? 施懿宸: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研討會的圓桌討論環節就「ESG是個偽概念嗎」展開探討。(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麥鈞傑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周傾芫)今日(20日)下午,2024年首屆「ESG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香港國際ESG研究院揭牌儀式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行。研討會的圓桌討論環節就「ESG是個偽概念嗎」展開探討。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表示,如今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已普遍進入「供給大於需求」的階段,所以企業有必要以ESG為抓手,提升競爭力,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否則就容易陷入價格競爭或中等收入陷阱,「要想成為全球一流企業,就迴避不了ESG的策略,否則難以在市場上得到尊敬」。他指出,當今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國企和央企將氣候變化與發展相結合,承擔相應責任。「不面對就是風險,面對就是機遇」,他建議企業長遠布局,知行合一地將ESG融入KPI,長久以來,就能降低ESG的作業成本。

對於ESG的披露要求,施懿宸引用表述,「不要讓ESG報告成為有水分的作文比賽」,認為報告中應有定量分析,保持前後一致性,不可出現造假。針對ESG的國際標準,施懿宸不贊成一味以西方的邏輯來定義,認為中國可以有自己的標準,而香港適合將海內外的標準實現整合,消弭分歧。

橫琴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評價了ESG概念自2004年提出以來20年的發展歷程。他指出,20年來,中國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最大的轉變在於,ESG對企業而言,由非剛需變為剛需。他認為,未來ESG、金融、科技應三位一體,但如今ESG與前沿科技的結合尚不足夠,且認為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大有前景。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ESG研究負責人黎菁啟發大家思考「ESG對企業來說究竟是成本還是收益」。她表示,ESG增加了企業的社會資本,長遠以來有助於幫企業降低風險和波動率,所以ESG不是偽概念。在監管層面,她發現國家的指導意見愈發明確,未來會更加聚焦和全面。鑒於香港具備大陸所沒有的融資、法律、知識產權等優勢,黎菁建議香港充分發揮優勢,幫助企業進行綠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