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冀盡快出台本地分類目錄 給予激勵政策

全球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需求大增。

(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近年全球積極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ESG),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需求大增。香港作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自然商機處處。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香港的綠色金融市場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香港在綠色與可持續債券及貸款等產品方面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融資中心。從業務量的趨勢上看,由於美元利率會持續下降,未來幾年內綠色金融規模應該有較快的回升。

「要鞏固香港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還需要在綠色標準、信息披露、綠色科技、碳市場等幾個方面做出新的努力和創新。」馬駿指,希望金管局盡快出台以中歐可持續共同分類目錄為基礎的香港綠色分類目錄,並對符合目錄的項目和金融業務給予激勵政策;希望在落實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標準)方面加強能力建設,在香港培育一個以ESG披露和提升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其中包括碳核算、認證、披露和碳中和規劃等服務能力。

在綠色科技方面,他建議應該大力引進全球的綠色科技企業到香港落地,並給予政策、融資和場景構建方面的支持;在碳市場方面,應該積極與內地對接,爭取建成一個服務於中國CCER自願碳市場的「碳市通」機制,讓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機制參與國內的碳市場交易。

開拓思路 助內地科企出海

馬駿表示:「香港在協助內地實現雙碳目標方面可以發揮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傳統的作用是香港為內地企業在海外融資,包括進行綠色融資。但香港在其他方面也可開拓思路。比如,香港已經宣布對上市公司實行ISSB標準,在這些方面,香港可以率先積累大量的能力和經驗(包括方法、工具、案例等),在內地也開始落實ISSB規則之時,就成為香港為內地提供服務的幾個重要優勢。再如,香港可以利用國際綠色技術在本地培育科技企業,然後服務於內地市場;也可以為內地的綠色科技企業出海提供對接國際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的通道。」

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認為,香港作為綠色融資中心有五項優勢,包括區位優勢和國際吸引力、健全的法律和監管體系、專業服務優勢明顯、成熟的資本市場,及政府支持和倡導。「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擁有先進、高效的金融基建和金融體系,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對來自區域和全球的投資者和機構具有吸引力。」他續稱,香港擁有健全的法律和監管框架,能夠保護投資者權益,為金融市場的穩定和透明度保駕護航。

股債市場成熟 具融資優勢

此外,譚岳衡指出,香港在金融創新經驗和專業服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銀行、保險、資產管理、風險投資和法律等一系列專業服務資源和經驗豐富。相關的專業服務提供方能夠為綠色融資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融資結構、盡職調查、評估和監測等。「香港的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對成熟。香港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重要的IPO市場之一,也是許多大型企業和投資者的首選。香港的債券市場也日益重要,可以為綠色債券和其他可持續融資工具提供高效的發行和交易平台。」最重要的是,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支持和倡導綠色融資發展,為最大助力。

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

綠色債券

2019年5月

•首批綠色機構債券,集資已分配予7個綠色項目

2021年2月

•首批由亞洲政府發行的30年期綠色債券,集資已分配予12個綠色項目

2021年11月

•首次發行以歐元及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亞洲最長年期(20年)政府類別歐元計價綠債

2022年5月

•首批綠色零售債券,規模200億港元,是全球發行額最大的零售綠債;2023年9月發行第二批價值200億港元零售綠債

2023年1月

•發售57.5億美元等值的美元、歐元及人民幣綠債,是亞洲發行額最大的ESG債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額倍增至100億人民幣,以滿足投資者需求

2023年2月

•發行全球首批價值8億港元的代幣化政府綠債\&

2023年6月

•發行近60億美元等值涵蓋美元、歐元及人民幣不同年期綠債,人民幣債券發行額增至150億人民幣,並新增10年期債券。截至6月已成功發行190億美元等值,以環球機構投資者為對象的綠債

2022年10月

港交所

•港交所推出Core Climate平台,是唯一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自願碳信用交易市場

2022年12月

資助計劃

•推出了為期3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

香港作為綠色融資中心五大優勢

1 區位優勢和國際吸引力

2 健全的法律和監管體系

3 專業服務優勢明顯

4 成熟的資本市場

5 政府支持和倡導

增強優勢|打通跨境綠色通道 研稅務優惠

要發揮香港綠色金融中心作用,促進大灣區綠色金融全面合作,推動落實《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必不可少。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推動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率先引入並落實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打通兩地綠色通道,共建兩地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存款、綠色股權投資、綠色保險,形成深港綠色金融服務帶,並研究推出跨境綠色金融稅務優惠。

陳振英指,以《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為依據,依託香港綠色認證優勢,加強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品質保證局及其他綠色金融評級機構合作,在大灣區引入綠色金融評級機構,為綠色金融提供第三方認證,提高市場信用度。吸引大灣區各市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或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引入綠色QFLP基金,通過前海等自貿區投資大灣區及其他地區綠色項目。此外,他又建議搭建自願減排交易平台,形成全球碳交易機制,並促進綠色信息披露,分別在香港及自貿區搭建區域碳足跡資料庫,合作提供綠色教育及人才培育。

推分類目錄 擁五大好處

香港可望於第一季公布基於共同分類目錄(CGT)的香港綠色分類目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表示,金管局正在組織編制香港本地的綠色分類目錄,其基礎是中歐共同牽頭完成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他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一直在呼籲政府盡快發布這個目錄,並希望其既包括中歐共同目錄中的多數內容(如新能源、綠色交通、水處理、固廢處理等),也可以包括香港本地的需要轉型的經濟活動(如舊樓的綠色低碳改造)。

有了綠色分類目錄,他認為至少有幾個好處:一是金融機構應可按分類目錄報告綠色資產以及這些綠色投融資活動所帶來的環境效益,提升綠色金融活動的透明度和機構之間業績的可比性;二是政府可以對綠色表現好的金融機構提供激勵、獎勵措施;三是目錄可以用來對一些產品進行綠色貼標;四是目錄中與轉型相關的內容可以指導金融機構的客戶選擇低碳轉型的技術路徑;五是目錄可以為綠色認證評估機構提供對綠色經濟活動和資產進行評價的依據,幫助降低「洗綠」的風險。

香港五方面推進綠色科技及金融

香港與全球一樣,在過去百多年有變暖的趨勢。

•制定行動綱領,明確香港目標和策略

•加強和支持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鼓勵更多的參與和合作

•培育行業所需人才,滿足市場需求

•完善行業規範和標準,提升品質和透明度

•拓展與內地和國際的相關合作,創造機遇

加強培訓|經濟綠色轉型 人才需求巨大

要發展綠色金融,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表示,香港要發展綠色經濟,要成為綠色金融與綠色科技中心,一定需要大量的ESG與綠色金融人才。他認為,香港在這個領域的潛在人才需求可達數萬人。

「試想,未來每個企業都需要了解如何開展碳計量和披露,多數產品都需要披露碳足跡,每個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主要企業客戶都需要編製零碳轉型計劃,都要披露ESG或可持續發展報告,金融機構的多數客戶經理都需要推銷綠色金融產品,此外香港還需要服務內地和亞洲企業地區的綠色與轉型客戶,因此這個綠色轉型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他稱。

馬駿指,特區政府在培育ESG與綠色金融人才方面已經推出了一些積極的政策,如補貼了許多培訓機構所提供的培訓計劃,香港政府在引入外部人才的政策中(如優才計劃)也對ESG人才給予了加分的優惠待遇。但他表示,最新聽說一些ESG人才的申請獲批的概率好像並不高,建議政府對這些人才計劃的實施效果做個分析與評估,可以考慮加大支持力度,並考慮採取措施(如免費和優惠場地等政策)鼓勵香港機構對內地和國外的客戶在香港提供ESG和綠色金融相關的培訓服務,以提升香港機構的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指,香港生活及營商成本偏高,一定程度降低了香港吸納海外人才及企業進駐的吸引力,但特區政府已提出及推出多項措施招商引才。立法會議員、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亦十分關注綠色產業人才儲備,認為香港應透過加強業界與院校合作,利用高等教育優勢,培養更多「綠色+」複合型人才。

中美歐減碳目標

(來源:大公報A15:經濟 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