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撥近8億元支援精神健康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7.9億元,於未來幾年與政府、各社會服務單位、學校和學者等協作,推出8項措施,提升青少年以至長者的精神健康。(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香港在過去數年被新冠疫情陰霾籠罩,加上社會經濟問題,為社會各階層、不同年齡層人士帶來精神壓力,尤以青少年及長者情況最為嚴重。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了應對社會上面對精神健康的挑戰,審批撥款超過7.9億元,於未來幾年與政府、各社會服務單位、學校和學者等協作,推出8項措施,透過及早介入預防,提升青少年以至長者的精神健康,預料可惠及超過15.4萬名市民,希望開展一系列精神健康措施。 

據賽馬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22/23學年有2.8%的學童報稱有自殺念頭。部分長者亦因身體健康變差等壓力,令其抑鬱和自殺風險增加。為應對社會迫切的需要,馬會宣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捐超過7.9億港元支持8項措施,提升青少年以至長者的精神健康,預計措施可惠及超過15.4萬名市民。

該8項措施包括:擴展並提升「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擴闊「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受惠年齡層及於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為社會服務單位提供額外支援、加強並拓展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大專生網上心理治療、小學生社交情緒教育、「預防自殺預警系統」、就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全港性評估。

香港賽馬會董事黃嘉純表示,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團隊傾力以多管齊下方式,包括支援基層醫療、學校與社區提供網上情緒健康支援和心理治療,為不同年齡層人士、其家人以至前線人員,如教師與社工提供全面支援。

約每6個青年就有1位遇情緒問題

對象為青少年的「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會有師生共創的「平行心間站」與「平行心間學會」,培養學生、教師和青年工作者的情緒自我管理能力,9間非政府組織會推出計劃,為學生、家長及專業人士提供適時心理社交支援與危機管理支援。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委員會去年發表3份報告,涵蓋青少年、年輕人、長者,青少年與年輕人的報告都顯示情況比較嚴峻,約6個青年中就有1位有不同類型精神或情緒問題。

社區投資共用基金委員會主席暨「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關則輝表示,青少年成長過程未有機會學習情緒管理,精神病、情緒病的標籤令青少年不敢求助,坊間情緒健康服務並非以青年為本和碎片化,使青少年難以找到所需支援。因此希望相關支援必須以青少年的角度出發,並提升青少年情緒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長者精神健康方面,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暨「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李國棟指出,計劃截至2023年已為超過1.5萬位長者提供服務,「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未來會升級,服務對象由60歲降至45歲或以上,在南區、西貢和黃大仙3區的康健中心進行嘗試,了解能否於基層強化精神支援服務,新階段預計有1.3萬名潛在風險或抑鬱人士受惠。

特稿:瑜伽傾訴減壓 助青年抗失眠

23歲的 Cyrus(左)和73歲黃先生(右)均受惠於賽馬會的計劃,精神健康獲改善。(香港文匯報 記者 吳健怡 攝)

今年23歲的Cyrus是獨生子,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正在英國升讀大學,由於轉為網上授課,導致沒有機會親身接觸及認識同學,直言當時獨自面對適應大學生活和學業問題,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迷惘,不懂如何處理,更引致嚴重失眠問題,最嚴重時發現自己會無故覺得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

他同年12月返港遙距學習時,主動上網尋找解決辦法,認識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透過「Open噏」介紹參與「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並結識計劃下一間中心的社工Peter,計劃透過介入模式幫助Cyrus應對失眠問題,令他意識到壓力來源和處理方法,當中包括與社工一對一交談和做瑜伽等減壓活動。

經過一年時間,他的失眠問題經已大大改善,現時遇到壓力時也懂得如何處理。他說,該計劃不但提供一個讓人放鬆的地方,亦讓他找到合適的人傾訴。他又以過來人身份建議青少年遇到情緒困擾時主動求助,指出定會有同行的人陪伴走過低谷。

長者重建社交 感關懷減疏離

受疫情期間社交距離及隔離措施影響,長者生活規律亦被擾亂,社交活動停止,令他們感到徬徨無助。73歲的黃先生數年前從內地來港後因缺乏社區支援網絡,感到孤單和抑鬱,疫情期間情況尤甚。

他憶述,自己在疫情前心境原本很樂觀,經常行山,但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感覺每天困在家中,當時內心非常痛苦。」他更曾出現輕生念頭和舉動,最後被送往醫院治療和觀察。他的女兒留意父親狀況後,到「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合作夥伴的長者中心求助。

透過社工介入服務和協助,以及女兒的支持,黃先生逐漸走出困境,表示與社工傾談讓他感到被關懷、尊重與支持,重建人際社交關係,減少疏離感和無助感。在社工鼓勵下,他又會運用自己豐富的木工經驗,為曾協助他的長者中心製造傢俬,更開班授徒,教導木工技巧。

(來源:香港文匯報A13:港聞 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