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輛電動車爭1個公共充電樁 各界憂「一換一」結束衝擊市民購買意欲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王俊傑 報道)隨着社會環保意識漸強,電池技術進步,電動車或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成為社會大眾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儘管近年香港電動私家車數量增速驚人,但社會各界仍然擔心充電設施未能跟上,影響電動車普及化。

近年香港電動私家車數量增速驚人。(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公共充電位增幅落後 難追上電動車升幅

翻查資料,政府於2018年推出電動車「一換一」計劃,鼓勵車主換車時優先考慮電動車。如果車主取消登記符合資格的私家車,並重新以車主名義登記第一輛電動私家車,可獲得首次登記稅寬減額,最高可達港幣$287500。自「一換一」計劃推出後,電動車佔新登記私家車的比率急速上升,由2018年的1.1%、2019年的6.3%、2020年的12.4%、2021年的24.4%,進一步上升至2022年的52.8%。據環保署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首11個月,新登記的電動私家車數目為25508輛,佔新登記私家車總數(39803輛)約64.1%。換言之,2023年的新登記電動私家車佔比必定超越2022年。在換車熱潮帶動下,現時本港電動私家車數量為72011輛,佔整體私家車總數約11.2%。

充電設施增幅遠遠未能追趕電動私家車的步伐。(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相比之下,充電設施增幅遠遠未能追趕電動私家車的步伐。截至2022年底,全港共有5434個充電站,當中1453個標準充電器、2983個中速充電器及998個快速充電器。時隔一年,充電站總數上升至7415個,分別有2039個標準充電器、4225個中速充電器及1151個快速充電器。雖然增幅超過36%,但平均仍要9.7輛電動私家車爭1個公共充電站,情況顯然未有改善。

和諧汽車集團副總裁馮璐認為,現時公共充電站的比例絕對不足夠,最理想的情況是達到3至4輛電動私家車爭1個公共充電站的水平,意味本港需要3倍以上的充電樁數目。

梁文廣認為,以目前充電樁的增幅,未必能達到政府的預期目標。(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也認為,公共充電設施愈多愈好,尤其是政府建議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的燃油私家車,包括混合動力車,屆時電動私家車只會有增無減,因此,以目前充電樁的增幅,未必能達到政府的預期目標。

充電位缺快充 商用車輛影響最大

值得留意的是,使用公共充電設施的車輛都屬於短期逗留,需要使用中速或快速充電器。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新增的快速充電樁只有153個,意味着過去5年僅增加約600個,擔心充電設施增幅過於緩慢,影響電動車普及化。她形容,快速充電樁的安裝進度對商用車輛的影響更大,尤其是的士業界的「搵食車」不可能充電一整晚,影響車主參加「純電動的士百分百擔保貸款專項計劃」的意欲。

葛珮帆表示,新增的快速充電樁只有153個,意味着過去5年僅增加約600個,擔心充電設施增幅過於緩慢,影響電動車普及化。(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另一方面,公共充電器亦存在各區分布失衡的問題。據環保署數據,全港最多充電器的五個社區分別是,沙田區(1240個)、觀塘區(1203個)、北區(466個)、離島區(459個)和中西區(425個)。相反,全港最缺公共充電器的五個社區包括,屯門區(129個)、大埔區(163個)、九龍城區(198個)、葵青區(225個)及黃大仙區(228個),與每區約412個的平均數相距甚遠。馮璐建議,當局協助提供準確且即時的充電站信息,包括位置、空樁情況、充電速度等,有助提高用戶的充電體驗,鼓勵更多人使用電動車。

充電分布涉投資 議員倡從屋苑停車場入手

針對分布失衡成因,馮璐表示,公共充電位來自政府停車場、購物中心及商業大廈等,加裝快充充電樁需要足夠電壓,動輒需要數以百萬港元改裝地方,如新的「火牛房」,並會改動停車場原有的泊車位數目,需要電力公司、業主和充電樁公司就投資和回報之間達成共識。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認為,資助購物中心及商業大廈的業主加裝充電樁有機會惹來市民不滿,建議政府從屋苑停車場入手,增加資助額。

邵家輝認為,資助購物中心及商業大廈的業主加裝充電樁有機會惹來市民不滿,建議政府從屋苑停車場入手,增加資助額。(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就私人充電設施,政府推出多項措施,當中包括合共35億元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及提供總樓面面積豁免,以提供誘因,鼓勵現有屋苑及新建樓宇的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兩項措施合共為本港約37800個停車位增設充電基礎設施。邵家輝認為,現時屋苑充電樁的數目不足以應付72011輛電動私家車,鑑於居住地方的充電設施至關重要,使用者可以使用標準或中速電器一整晚,確保電動私家車有足夠電量,所以,政府應擴大安裝充電設施的補貼,幫助屋苑停車場轉型。

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化,馮璐(右二)認為,推動加油站轉型是不可或缺。(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化,馮璐認為,推動加油站轉型是不可或缺,現時只有少量傳統加油設有充電樁,導致許多電動車車主被迫在私人屋苑、商用或公共設施充電,情況並不理想。梁文廣也贊同,政府要制定清晰指標,有秩序地將加油站轉型升級。

多管齊下推動普及 延長「一換一」、引入維修專才

除充電設施之外,政府亦要提供各項支援措施,推動電動車普及化。以電動車「一換一」計劃為例,項目將於3月31日截止,普遍意見認為當局必須延長相關免稅措施。葛珮帆引述有車主反映,市面缺乏足夠電動車充電位,擔心將來無法充電,或充電時間不足,影響電動車行走,特別是遇到交通堵塞或突發事故。她擔心,「一換一」計劃結束後,電動私家車數目的增速會放緩,拖累新能源汽車普及化。馮璐亦贊同延長,形容國家新能源產業蓬勃,離不開實行多年的購置補貼,當時中央政府曾經對插電混合動力車補貼4800元/輛、對純電動車最高補貼12600元/輛,消費者能以扣除補貼後的優惠價格購買符合政策標準的新能源汽車。

政府推出多項措施,當中包括合共35億元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及提供總樓面面積豁免,以提供誘因。(大公文匯全媒體圖片)

梁文廣提到,中國和美國在全球電動車產業舉足輕重,兩者的電動車都是「左軚」,相反,香港只接及「右軚」車款,不像澳門般可以允許部分「左軚」車型「出牌」。他認為,隨著易通行落實,私家車已經不用停車繳費,如果相關做法普及,再加上其他交通設施配合,確保道路安全,未來可以考慮引入更多便宜的「左軚」電動車,減輕市民的財政負擔。

與此同時,隨着電動私家車數量急增,相關維修服務也變得更為重要。馮璐提到,香港汽車維修業缺乏人手,認為政府的輸入外勞計劃可考慮納入電動汽車維修員,以便有足夠人力資源,為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總括而言,雖然特區政府早於2021年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但實施下來仍然存在各種問題,當中充電設施數目不足尤為嚴重。正如有受訪者提到,政府建議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的燃油私家車,如果相關問題未能得以正視,政府較難如期達成將電動車普及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