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店三代人 守住情懷續書緣

書店外地上放滿準備送往新店的書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從街邊的小人書攤開啟書香生涯,再到如今經營着上海最大的民營舊書店,心有「書魂」的朱鳳濤主理「小朱書店」已有20餘年。儘管幾經搬遷,這座目前藏於鬧市的書屋依然是眾多書友最愛的心靈居所之一,也正是在這裏,讓眾多的舊書發燒友找到市面難尋的書籍殘本、孤本,實現了收藏心願。恰如朱鳳濤所言,這裏的本本書籍傳遞的是文化,也是情懷。如今,這座蘊藏着祖孫三代心血的書屋還將重新啟航,將在被譽為「上海之根」的松江區創意園區內開設主題店舖,預計5月與書友再見面,再續海派書香緣。

門框上畫着一隻卡通小豬,門口左右放着兩個小書架,對於匆匆行人來說,現今小朱書店的門面並不顯眼,但當進入門內後,卻猶如進入書山中,店內四面環繞式擺放的高大書架擺滿書籍,狹長過道通往的內部區域,被書架隔開分成多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書本,再到當下流行的雜誌小說,都可以在這裏尋到。這家看似並不算大的書店,藏書約7萬冊,倉庫存書還有約18萬冊,就在去年年末,朱鳳濤還捐出了約10萬冊藏書,讓更多書友找到喜愛的書籍。

朱鳳濤(右)與兒子朱俊峰。(香港文匯報記者倪夢璟 攝)

「最早的時候,是我的爸爸在馬路上擺攤賣租小人書(港稱公仔書),兩塊門板一搭,小人書放上,一分錢、兩分錢就可以看書,特別受小孩子的歡迎,這就是最早的『小朱書店』了。後來,爸爸進了國營舊書店,我就接替了他的工作,正式加入舊書行業。再後來我自己開幹,兒子也加入進來,一起開了這家舊書店。」回憶起與舊書行業的緣分,朱鳳濤如數家珍,而這份對書籍的熱忱,成為他一路走來的無限動力。

書友常常來到小朱書店淘書。(香港文匯報記者倪夢璟 攝)

經營成本高 網上求助受關注

2010年,已經在上海舊書店工作了幾十年的朱鳳濤即將退休,一個埋藏心中多年的想法在腦海中越來越清晰:要自己開一家舊書店。在朋友的幫助與推薦下,朱鳳濤盤下了當時上海塘橋地鐵站內的一個店舖,憑藉着書籍種類多,價格實惠等優勢,就此打響了小朱書店的名號。

然而僅僅一年後,小朱書店遇到了開業後的第一個大難題,「當時書店所在的地下廣場要裝修整頓,一個是裝修時間可能比較長,那麼書店還開不開,裝修後租金成本也要上升,這些問題對於我們來說確實非常困擾。」朱鳳濤說道。

彼時,不少書友將小朱書店面臨的難題求助於網絡上,小朱書店得到了廣泛關注,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小朱書店搬遷至上海塘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由地下轉到地面,小朱書店的名氣越來越響,朱鳳濤的書友圈也越來越廣。

書迷找到了找尋已久的心儀書籍。(受訪者供圖)

助尋書圓願 書友情分外珍惜

在朱鳳濤的手機裏,存了不少與書友的合照,其中有一位女士舉着一本絨線鈎針編結法的書籍,露出開懷的笑容。「她是一個喜歡編織的書友,找這本書已經找了幾十年了,幾乎都成為心結了,沒想到在我們書店裏淘到,當時她的笑容真的很難忘,能夠幫助這些書友找到想要的書非常開心,這樣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這也讓我更加有決心和信心去繼續我的舊書事業。」

小朱書店藏書獲得外國書迷的喜愛。(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朱鳳濤還結織了不少外國朋友。「多年來,很多外國書友經常來到我們舊書店內,他們很喜歡中國文化,舊書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比如連環畫、小人書,這些他們都特別感興趣。」其中有一位來自澳洲的書友在店裏找到了心儀的黑貓警長畫冊。在交談中,朱鳳濤了解到這位書友的父親也從事着舊書生意,於是將這本圖書送給了她,沒想到後來書友再回到中國後,還特意到書店給他一隻CD作為回禮,「書籍將我們中外書友的距離拉近了,這份禮物我也一直保存着,這是友情的見證。」

外國書友特意向朱鳳濤贈送自己的音樂光碟。(受訪者供圖)

落戶文創區 打造新型主題店

落戶上海松江雲堡未來市藝術文創園區再出發,朱鳳濤直言是「意外之喜」。原來,去年年末小朱書店由於藏書倉庫相繼到期,十幾萬冊書籍「無家可歸」,讓朱鳳濤一時陷入困境。通過在互聯網上發出求助信息,小朱書店再度得到了社會關注,來自上海松江的雲堡未來市藝術文創園區為朱鳳濤拋來了橄欖枝。

在細心考察新址、與園區商議後,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2023年12月28日,小朱書店倉庫中的第一批書籍已經由志願者轉運到園區。

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將「小朱書店」打造成上海「閱讀版圖」上別具一格的新型二手書店主題店,還計劃舉辦「晒書節」「二手書節」及常態化的二手書市集,成立「小朱書店」公益圖書基金,通過籌集資金來支持公益閱讀空間建設和二手書圖書資源普及,為書店的圖書收購和日常運營維護提供專項資金。

得知小朱書店將搬新家後,書友圈又「沸騰」了,不少書友來到書店為朱鳳濤打氣,更表示將去主題書店探店支持。朱鳳濤說:「我也問過他們,說以後這個主題書店距離現在的店有點遠,你們還會去嗎?他們都非常積極地說,『一定要去,我們不僅要支持舊書事業,也要支持你』。這讓我非常感動,也看到了舊書發展的前景很大,我們現在正在和設計方進行溝通設計,希望將來為廣大書迷呈現一個不一樣的舊書主題店舖,讓有需要的人能夠在這裏找到自己喜愛的書籍。」

小朋友在小朱書店看書。(受訪者供圖)

特稿|「逛書店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可取代」 吸納年輕人創意 線上線下同發展

在香港文匯報記者與朱鳳濤交流的時間裏,小朱書店迎來一批又一批書友「海淘」心儀書籍。「小朱,這套基督山伯爵(港稱基度山恩仇記)還有全套的嗎?」熟客張女士向朱鳳濤詢問書籍情況,朱鳳濤亦熱情回應:「有的,你等一下,我幫你找出來。」

通過書本交朋友當起義工

交談間,兩位年輕讀者走進了書店,「這不是我爸爸以前在家看的那套書嗎?沒想到在這裏能看到﹗」其中一名顧客驚喜出聲,隨即翻閱起書籍,沉浸在書海中。

「我認識小朱十幾年了,因為我也特別喜歡書,就經常來他的店裏看書買書,而且特別巧的是,我也姓朱,現在,我已經成為小朱書店的志願者了,經常來幫助他們整理書籍。」書迷朱先生說,自己之所以喜愛在此淘書,不僅因為種類繁多,也是受到朱鳳濤對書籍熱情的感染,「在這裏,我們通過書本交到朋友,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也知道他們的店舖要開到松江區了,到時候我還是要過去給他們幫忙,不為別的,就是希望幫助他們把這個情懷傳遞下去。」

建既有情懷又有朝氣的書屋

網購衝擊讓實體店着實經歷了一定的艱難,一批批網紅書店的崛起,也讓傳統書店必須思考轉型路徑。

朱鳳濤直言,實體書店的優勢在於能看到書的實物,讓人放心購買。「尤其對於舊書來說,畢竟是舊物,會不會有缺頁少頁,總要自己看過了才安心。」尤其對銀髮族來說,實體店購書依然是他們的主要購書途徑,「他們在我們書店裏看看書,聊聊天,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了,這是網購不可能取代的。」

一直幫助父親打理書店業務的朱俊峰,對於未來開拓線上業務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我從事的是銷售行業,後來就全力支持父親的事業,也成為了小朱書店的管理人,在和書友打交道的同時,我也會積極去了解最新的發展動態,我覺得線上購書不會取代實體店,但也是一個發展趨勢,我們是有計劃去開設網絡的渠道,這也是我們會積極探索的創新模式,未來的計劃是線上線下同時開設,我們也在努力融入年輕人的想法,打造既有情懷又有朝氣的書屋氛圍,同時讓更多的讀者能夠在網絡上購書,為書友帶來更多的方便。」

將展上海主題藏書 打造城市「精神家園」

在開店數年間,朱鳳濤攜小朱書店參與了很多公益活動,並通過組織讀書會、以書換書等活動,調動社區居民閱讀性,朱鳳濤還向地區居委會圖書館、農民工小學、監獄等捐贈了數千冊圖書。去年年末,朱鳳濤更將10萬冊藏書捐獻給湖南岳陽,希望這些書籍能夠去往更有需要的地方。

「我從事舊書行業,是因為我喜歡書,離不開書,也希望這些書能夠到有需要的人手裏。」朱鳳濤回憶起此前參與舊書進校園活動時的情景,「當時我帶進校園的書有很多,包括孩子們家長小時候看的小人書、連環畫等等,孩子們對於這些可能屬於他們父輩甚至爺爺奶奶輩看的書表現得很好奇,我就告訴他們,你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一起閱讀,通過舊書籍,與家人一起感受舊事物帶來的回憶與快樂。」

而在從業的數十年間,朱鳳濤還收集了大量有歷史或研究價值的舊書,尤其是上海城市發展等相關材料,他希望通過這些書籍,讓更多人了解上海的發展。「我十多年來收購了大量關於上海的資料和地圖,我想開設一家上海城市主題的資料館。同時,我還收集了很多歷史書籍、文學書籍等,我相信對於學者和做學問的人來說,這些舊書是非常寶貴的,如果他們需要查找資料,就可以到書店來,我這裏有豐富的資料供他們研究。」未來,這些系列主題舊書,預計均將亮相於小朱書店的松江主題店舖,在將經典傳承的同時,也為有需要的讀者打造出一座「精神家園」。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周末專題 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