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多圖)以舞蹈展現武術氣韻 大熱舞劇《詠春》登香港舞台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草草)熱演超過100場,內地超人氣舞劇《詠春》終於巡演至香港,於今日(4日)開始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上演5場,並於今晚演出正式開始前舉行了「春詠香江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題活動」。
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玲、紫荊文化集團董事吳保安等嘉賓,連同香港政、商、文藝、體育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活動。
「詠春」文化顯深港文脈相通
陳國基表示,由深圳出品的原創舞劇《詠春》將中國武術與舞蹈完美結合,展現出深厚的嶺南文化,並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表達出中國人民的拚搏精神。他提到,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正全力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流合作。隨着《綱要》今年頒布五周年,香港將在10月擔任第四屆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主辦城市,意義重大。我們將與大灣區城市攜手合作,通過創新多元的方式,為廣大觀眾帶來多個精彩的演出,展現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
盧新寧致辭時表示,《詠春》是2023年橫空出世的一部「現象級」藝術作品,匯聚了國內一流創作團隊。《詠春》在香港舉辦新年首演活動,既是致敬傳承,又是展望未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她提出了三點期望:期望「春詠香江」激發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期望「春詠香江」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期望「春詠香江」開啟打造人文灣區的嶄新旅程。
林潔致辭指出,深港兩城文脈相通、親緣相息。而「詠春」這一嶺南文化品牌,也正在被深港兩地發揚光大。從香港導演拍攝的《一代宗師》、《葉問》等影視作品,再到深圳原創舞劇《詠春》,深港雙城對「詠春」的繼承性發展、創新性轉化,既是一種文化共鳴,更是一種文化自覺。張玲則認為,「春詠香江」的主旨就是以《詠春》舞劇作為媒介,詠贊嶺南文化愈加煥發青春氣息;詠贊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傳承不止;詠贊香港明天會更好、東方之珠更加燦爛輝煌。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舞劇《詠春》與香雲紗主題大秀,展現了香雲紗這一非遺面料獨特的東方氣質,令出席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雙線敘事 呈現時代共振
《詠春》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編劇,舞壇「雙子星」韓真及周莉亞攜手編導,深圳歌劇舞劇院傾力演出,自2022年底深圳首演以來,已於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長沙、廣州等20個城市上演,並於2023年9月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劇院上演,好評如潮。
舞劇編劇與前期工作耗時約兩年,乃精益求精、反覆錘煉而成的原創精品。作品結合武術、舞蹈及戲劇,以一個電影人的故事貫穿始終。退休後的燈光師大春成為了電影檔案館的管理員,一份塵封多年的電影檔案卻讓他陷入了拍攝電影《詠春》時的難忘記憶。戲內,葉問前往香港打拚;戲外,《詠春》劇組朝着夢想不斷進發。戲中戲的結構讓兩個時代並行共振,最終聯結二者的,是對英雄突破困境、成為英雄的精神感召。劇中亦加入了「七十二家房客」,各英雄人物、懷抱着理想的平凡人,在舞台上一一展現生命色彩。
舞劇中的高燃片段,是一場18分鐘的宗師對決,為觀眾呈現詠春、太極、八卦、八極及螳螂拳五大武術門派高手過招。這段舞段,全由來自荷花獎、桃李盃、文華獎等殿堂級賽事的舞蹈演員展現,以舞蹈之形,描摹武術之氣韻,將中華武學精神展露無遺。
「雙非遺」元素凸顯嶺南文化
除了「詠春拳」的展示,舞劇《詠春》亦融入另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剛柔相交,創新呈現嶺南民俗文化。香雲紗是嶺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染色面料,以絲綢為胚、用植物和礦物染整、用塘泥塗抹,經過14項純手工技藝與36道製作工序反覆浸、染、曬製成。
將香雲紗運用在服裝設計上,為舞作帶來輕柔絢麗的質感。《詠春》香雲紗顧問、深圳設計代表品牌「德璽見萩」創始人邢莉莉向記者表示,香雲紗本身就是非常中國的面料,製作過程與工藝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的結果,體現了自然和人的融合,代表了中國人的氣韻和氣質。「中國人穿着中國面料的衣服來打詠春,正體現了中國人骨子裏的精氣神。」她說,「通過舞台,讓詠春與香雲紗兩種非遺煥發新姿,也正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
《詠春》舞劇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任全國巡演總運營,由國家藝術基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共同資助。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