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隧分時段收費 首天車流順暢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唐文)三隧分流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方案昨日清晨5時起實施,不同時段過海的私家車及電單車會被收取不同隧道費。以私家車為例,若於平日繁忙時段使用紅隧和東隧過海,會被收取40元,西隧則維持60元。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上午在紅磡海底隧道直擊,只見車流大致順暢,隧道上方設有「隧道費顯示屏」,列出各類車輛實時收費。有車主表示,周日交通相對不繁忙,今天是新方案實施後的首個工作日,對於部分不了解方案詳情的司機或構成考驗。亦有車主相信,方案實施一段時間後,分流作用將有所顯現,畢竟司機也是「經濟動物」。 

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方案下,私家車過海費用有所上調,平日上午和下午繁忙時段會有較高收費,西隧維持60元,紅隧和東隧增加至40元。一般時段,三條隧道劃一收取30元,而非繁忙時段收費則劃一減至20元。電單車在各時段的收費為私家車收費的40%,的士會維持全日劃一25元的收費,其他商用車輛亦全日劃一收取50元。各收費時段之間會有過渡安排,其間私家車收費會以每2分鐘最多2元的幅度逐漸增加或減少(見表)。

昨日上午,紅隧九龍入口車流不算密集,車流行駛順暢,10時10分起開始加價,5分鐘內顯示板收費變換三次,私家車由20元加至21元,再到23元、25元,現場未見有車輛為避開最高收費而「衝閘」加速。

指方案複雜 難預計收費

謝先生

私家車車主謝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相信分時段收費可起到一定分流作用,也可能壓抑部分車主的駕駛頻率,「據我觀察,打風落雨時會比較多車出來,可能這些日子搭乘公共交通體驗不太好,就選擇駕車。相信平日車主還是會考慮駕駛成本問題,之前多人用紅隧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便宜,司機也是經濟動物,應該會多些人轉用西隧。」

陳先生

亦有車主認為新方案太複雜,過渡時段難以預計實際收費,索性按原有習慣行車。陳先生居於大埔,平日過海需求不高,一般首選紅隧,「大埔出九龍有三條隧道選擇,最方便還是獅子山,大老山收費也比較貴。按這條路線,出來還是要經紅隧過海。我大部分時候要過海也是去辦事,未必可以自己選時間,所以即使是繁忙時段,都要照用。」

貨車料整體成本會上升

對於全日劃一收費的商用車和的士,因為抹平了隧道間的收費差異,分流作用或更加明顯。的士司機盧先生表示,的士在8月實施的第一階段已是劃一收費,明顯感覺自己更多使用西隧,「有時候客人從香港故宮博物館出來,要去會展或銅鑼灣,都會直接走西隧,我們也會因應交通情況向客人作出建議,但最終決定的還是客人自己。」

歐先生。(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貨車司機歐先生表示,公司有固定線路運送凍貨,之前因為價格原因,過海都是使用紅隧,惟現時若繼續使用紅隧將令成本大增,「我們是5.5公噸以下的輕型貨車,之前紅隧收15元、東隧38元、西隧85元,現時劃一收50元,應該會更多用西隧,但估計整體用車成本會上升。」

另一貨車司機郭先生認為目前50元的定價過高,對運輸業界會造成打擊,建議折衷以原來東隧收費的38元為宜,希望政府觀察一段時間後作出調整。

在「分時段收費」方案實施後,至少8條經紅隧的紅色小巴即日起加價,其中加價最多的是灣仔來往慈雲山的路線,由14元加價至20元,加幅達43%。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