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香江!大灣區地區的早期航空探索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在美國北卡萊納州試飛成功,人類正式進入了動力航空飛行的時代。

1909年9月21日,來自廣東恩平的馮如在美國奧克蘭南郊駕駛「馮如1號」飛機試飛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圓。

實際上,中國的近代航空事業始於清朝末年。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國門洞開,西方的現代科技湧入古老的中國,航空技術便是其中之一,而耐人尋味的是,中國早期的航空探索,半數以上與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有關。

一、開風氣之先

大灣區與航空的緣分要從一張圖說起。

這張時局圖,相信很多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朋友都見過,而談到他的作者是誰時,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而如果再說到作者與航空的關係,知道的人可能就更少了。

這張圖的作者名叫謝纘泰,他的祖籍是廣東開平,出生於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華僑家庭,父親謝日昌是太平天國舊將,也是洪門天地會的長老,三合會元老,旅居澳大利亞後還是當時澳大利亞中國獨立黨的領導人之一。謝纘泰受父親的影響,在12歲時就立誓:「長大後一定回到故國,盡我所能,驅除韃虜,復興中華。」16歲時,謝纘泰隨家人遷至香港居住,1892年3月,他和楊衢雲等有志青年,在香港創立了愛國進步組織「輔仁文社」,1895年春,他又參加了孫中山、楊衢雲等人組織的中國近代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

謝纘泰是務實的革命家,他除了直接策劃參與了廣州起義、惠州起義之外,更是倡導科研救國。因此,當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掀起設計製造飛艇熱潮時,他也投身到其中。從1894年開始到1899年設計完成,他將他的飛艇命名為「中國」號。這艘飛艇採用鋁為主要材料,在氣囊之下懸有艇身。由船首、船尾和輪面3個用發動機驅動的螺旋槳推進,體現了迴旋運動的升降原理,解決了當時飛艇的航空技術問題。據說,他曾把飛艇設計圖紙寄給榮獲巴黎武器展覽獎的英國著名槍炮專家馬克沁,當時世界上許多報刊刊登了他的飛艇設計方案,轟動一時。後來,他把圖紙和說明書寄給了他的英國好友墨克西,由好友將飛艇建成並進行展示。

如果說謝纘泰還只是將航空探索停留在飛艇之上,前面提到的馮如則更近一步。馮如1883年出生於廣東恩平,12歲隨舅父吳英蘭去美國舊金山做工。在美國,馮如認識到美國的富強在於工業化,於是,他有了到工廠做工、學習機器的想法。然而,美國社會自19世紀70年代便開始大肆排華,華人要想進入美國工廠做工並不容易。直到1901年,馮如才從舊金山輾轉來到紐約,進入美國的工廠工作。

從此馮如開始白天工作,晚上攻讀數理化、機器製造等方面的書籍,一段時間以後,馮如已經能參與制造抽水機、打樁機等,他製造的無綫電發報機,電碼靈敏準確,深得美國人喜歡。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這兩件事讓馮如下定決心要搞中國人自己的飛機。他曾對自己的助手朱竹泉說,「日俄戰爭,大不利於中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數百架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微特足以固吾圉,並足以懾強鄰矣。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苟無成,毋寧死。」

1909年9月,美國報紙頭版刊登馮如試飛事跡。

在當地華僑的資助下,馮如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任總工程師。馮如在1909年9月21日取得首飛成功後,又參考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910年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恰好此時,孫中山在美國奔走尋求華僑支持,特意前來觀看,並激動地贊勉說:「吾國大有人矣!」。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着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國,他們計劃首先在香港和廣州進行飛行表演。1911年3月,馮如攜帶兩架飛機零件和製造設備到達香港,早已知曉馮如身懷絕技的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張元濟便向清廷舉薦,兩廣總督張鳴岐專門派「寶璧」號軍艦前往迎接。到達廣州後,清政府為其在現今的廣州天河燕塘地區劃定飛機製造和飛行場地,但後來張鳴岐得知馮如與孫中山多有聯繫,對他產生了懷疑,於是乾脆拒絕了他進行飛行表演的要求。

此後不久,廣州又發生了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馮如毅然參加了革命軍,被委任為飛行隊長。但很可惜的是,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進行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除了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探索,因香港、澳門兩地此時已處於英、葡兩國的殖民統治下,因此外國飛行家在現今大灣區地區多有商業類表演活動。比如最早在香港駕駛飛機飛行的人,便是比利時人查爾斯·范登堡(Charles Van Den Born),他於1911年2月28日帶着3架飛機抵達香港,於當年3月18日駕駛以當時港督女兒的名字命名的一架Farman IV雙翼飛機「旺達」號(Wanda)起飛,而此前20年的1891年,來自美國的鮑得溫兄弟(Charles Baldwin & Thomas Baldwin brothers)也在香港完成了香港的首次氣球飛行。

巧合的是,1911年4月8日,查爾斯·范登堡從香港轉至廣州燕塘進行飛行表演,同盟會會員溫生才預判時任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會去觀看,為了減少黃花崗起義的阻力,溫生才在附近茶館埋伏,後來果然看到有軍隊護着一座八抬大轎過來,並有人喊:「提督大人來了!」溫生才於是衝到轎前,持槍將轎內之人刺殺,只可惜,轎內被擊斃者並不是李準,而是廣州副都統孚琦。此事發生後,兩廣總督張鳴岐、廣東水師提督李準開始加強戒備,各自調兵入城,給後來的黃花崗起義帶來更大困難。有說法認為,張鳴岐對馮如先熱情而後猜忌,也與查爾斯·范登堡這場飛行表演上的刺殺有關。

二、報國於長空

通過前文的三段故事,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大灣區早期的航空探索中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參與者多為心向革命的廣東愛國華僑。二、航空探索多與革命組織和活動有關聯。三、香港因其特殊位置成為許多航空探索事件的發生地。

對此,孫中山先生歸納性的提出了「航空救國」的理論,這也為辛亥革命前後後大灣區的飛行探索定下了主基調。1915年孫中山先生在日本創辦飛行學校,組建討袁飛機隊,其中有胡漢賢、劉季謀、李赦、馬超俊、李文耀、姚作賓、萬傑、陳肆生、韓鯤、馬少漢、曾更謨等人,他們大多為廣東籍華僑。孫先生常到該校視察,以「航空救國」的思想激勵學員,並闡述飛機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斷言「飛機是未來戰爭決勝的武器」,提高大家對飛機在戰爭中地位的認識。

事實上,從1911年馮如回國後,有大量華僑陸續從海外攜飛機歸國,在孫中山「航空救國」思想的感召下,參加中國的航空建設事業。這些華僑多半祖籍地在如今的大灣區,特別以香山(包括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斗門縣)和五邑(包括今江門市管轄的台山、開平、恩平、新會四縣)為多。據不完全統計,在1911年到1945年的34年間,從事航空事業的香山籍華僑有100多人,五邑華僑有145-160人。在廣東省所列的10位航空先驅中,僅香山籍就有四人。

比如生於舊金山的廣東開平人譚根,1910年攜帶自製的船身式水上飛機在美國參加萬國飛機製造大會,獲水上飛機組第一名,被譽為中國水上飛機設計製造第一人。1914年回國,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飛行隊隊長。1915年7月,又奉孫中山之命在廣州籌建廣東航空學校,任飛行部主任。

生於夏威夷的廣東香山人楊仙逸,畢業於夏威夷大學,美國加州哈哩大學機械專修科、美國茄彌斯大學航空系,領有美國飛行會證書。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集資在檀香山創建了「中華飛船公司」,1918年,他又在舊金山與蔡司度、陳應權、高廷槐等籌建「圖強飛機公司」,同年,孫中山電召楊仙逸回國,1923年7月,楊仙逸與廣東歸僑黃光銳等人造出了以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英文名命名的飛機「樂士文」號,試飛時,宋慶齡女士以超人的勇氣登上飛機,在數萬人的歡呼聲中,黃光銳駕駛飛機升空,成為中國航空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1928年冬,歸國華僑、廣東香山人張惠長帶領楊官宇、黃毓沛、楊標三人,駕飛機「廣州號」經漢口、南京、北平、瀋陽,轉往天津、上海返回廣州。此次全國長途飛行是中國航空事業的第一次,曾一度掀起了全國的「航空救國」熱。

而對於紅色航空來講,大灣區同樣是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紅色空軍的首批飛行員馮達飛是廣東省連縣人,1924年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後留學蘇聯學習飛行和炮科。1932年4月,紅軍在福建漳州繳獲兩架飛機,修好的一架被命名為「馬克思」號,馮達飛便是它的飛行員。馮達飛於皖南事變中被俘,堅貞不屈,於1942年6月8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毛主席得知此事後,連聲嘆息:人才難得,可惜!

廣東汕頭人鄭德,曾考入廣東航空學校第五期學習飛行,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夏,受周恩來同志派遣到新疆從事航空訓練領導和教育工作。1940年9月,奉命撤回延安途中被國民黨扣押,在監獄中受盡嚴刑拷打,堅貞不屈,1942年7月英勇就義。

現存在北京航空博物館的兩航起義長(zhang)機,隸屬於「央航」的「空中行宮」(康維爾-CV240型)XT610號飛機。1950年7月底,它被命名為「北京」號,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後來均由兩航起義功臣潘國定駕駛,參與了新中國民航1950年的「八一」開航、1955年首航拉薩等飛行任務。

1915年5月28日出生於香港的潘國定,祖籍廣東省新會縣。1938年畢業於美國冠蒂斯禮航空工程學校。1939年畢業於聖瑪麗亞飛行學校,同年回國。潘國定回國後在中航擔任正駕駛員期間,曾參加過著名的「駝峰航線」飛行,進行過中印西北航線試飛。1949年在香港參加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義,他起義時駕駛的CV-240型610號飛機,1950年7月29日被命名為「北京號」,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北京」兩字醒目地塗在機頭。

三、尾聲

查爾斯·范登堡當年完成香港地區首次飛行飛機的1:1複製品——沙田精神號。

2023年12月12日下午,註冊號分別為B-3322和B-001F的ARJ21和C919先後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機場以水門禮迎接。有趣的是,香港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裏,有一架查爾斯·范登堡當年完成香港地區首次飛行飛機的1:1複製品,如果飛機間能對話的話,倒真是想聽一聽它和ARJ21、C919間的聊天。或許它們會聊聊馮如,聊聊如今的中國航空產業,聊聊那段屬於大灣區的航空探索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