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口餓死癌細胞?防癌會:易造成營養不均

香港防癌會今日在金鐘統一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方正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方正)癌症患者及照顧者確診時刻大多腦海一片空白,面對如今互聯網上排山倒海的相關資訊時常感到混亂,而如何理解及分辨資訊的真偽,足以影響病情。香港防癌會今日(7日)在金鐘統一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新「癌者患者及照顧者的癌症健康素養」調查結果。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林嘉安主講分析報告,分享關於獲取癌症資訊、提升健康素養及詳細見醫前後措施等方面建議。

防癌會於9月6日至11日進行調查,共訪問236名癌症患者或照顧者。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每次見公立醫院腫瘤科醫生時間平均為13分鐘,私立醫院平均為24分鐘,其中51%受訪者曾因時間不足,無法解答所有疑問,其中77%轉為上網查詢資料。但有80%的受訪者表示未能判斷大部分網上的癌症資訊真確性,亦有近四成患者採用網上資訊方法後感到不適。

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林嘉安介紹,健康素養為一個人獲取、理解、判斷及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幫助維持及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更能察覺病徵,從而盡早求診。調查報告顯示,健康素養較低的癌症患者出現嚴重藥物不良的反應比率,相對健康素養的患者高18倍。

林嘉安表示,癌症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面對癌症,患者及照顧者獲取正確資訊及採取正確行動更為重要,每一步均足以影響患者健康狀況,所以更需要提高警覺。而親友轉發資訊前更應核實資訊真偽,避免「好心辦壞事」。他詳細建議患者及照顧者可做的措施,包括見醫生前可系統羅列關心問題及記錄病情發展,見醫生時記錄醫生建議,平時亦可尋找可靠諮詢渠道如醫務社工、非牟利機構等。

香港防癌會今日在金鐘統一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方正 攝)

回應有關癌症戒口餓死癌細胞的疑問,林嘉安指胡亂戒口容易造成營養不均,難以抗癌,且身體並無機制控制癌細胞用糖生長,純粹戒糖不切實際,時常造成「餓死病人先」情況。

現場有患癌者及照顧者分享自己一路的抗癌經歷。64歲的傅太分享自己確診肺癌第四期時,倍感驚嚇,「一般都是一期、二期」,及後便一直進行免疫治療。她表示,初發現癌症接受到的資訊「非常之多」,無論是網絡、親友轉發或不同醫生所給予的,但最後不想「疲於奔命」,而是跟着官方醫生的建議。而傅生作為照顧者表示,首先與患者家人一起溝通如何面對癌症的問題,照顧患者的感受、身體健康為主,專業人士例如醫生的建議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