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灣區 智慧生活」圓桌論壇 專家學者共商智能診斷與跨境醫療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共同舉辦,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中國企業協會作為特別支持機構的「高質量共建大灣區——領航『9+2』·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今日(24日)在香港君悅酒店宴會大禮堂隆重舉行。
本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共設置6個不同主題的圓桌論壇。其中,「健康灣區 智慧生活」圓桌論壇探討如何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精準醫療,以及跨境醫療的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影像分析,令診斷更為精準。此外,大數據可協助篩查基因和慢性病,但仍處在初步探索階段。
新風天域聯合創始人兼CEO、和睦家醫療CEO吳啟楠推崇醫療保險、家庭醫生以及康復醫院,他認為這些舉措可大大釋放原本緊張的醫療空間,舒緩醫療資源壓力。在人工智能方面,他介紹了穿戴傳感器幫助家庭醫生和心臟醫生產生更好的診療方案。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田耕講解人工智能在腫瘤方面的應用。他提示,AI的歸類處理與病人的個體差異之間,是存在矛盾的。他亦相信中醫「扶正祛邪」的辨證思維,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腫瘤的唯一可能。
中建國際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莉莉就大灣區健康城市發展,提出了面臨的優勢和劣勢。「大灣區城市環境優美,為健康城市提供天然良好空間,同時科技發達,讓醫療水平快速發展。但卻存在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城市密度、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她亦呼籲建立老年友好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並指出不少港人崇尚跨境養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賈偉主持論壇,他介紹通過快速檢測技術,可以預測慢性病及抑鬱症。
在跨境醫療方面,馮康認為第一步是做好大灣區的數據融合,令兩地的病歷盡快共享。趙莉莉認為兩地可以優勢互補,例如香港可以用自身先進的醫療技術對內地進行培訓,達致雙贏。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