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拓碳交易生態圈訂香港標準 打造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產品首選平台

許正宇指出,香港正透過「三通」積極迎接綠色轉型新世代。(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蔡競文、岑健樂)國家正朝着「3060」雙碳目標邁進,而在國際層面,中國亦提出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當中包括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特區政府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出席一個ESG論壇時指出,香港正透過「三通」即「融通」「聯通」和「貫通」,積極迎接綠色轉型新世代。他提到,港交所未來將積極拓展碳交易生態圈,探索制訂適用於香港的相關標準,把香港發展為領先的國際碳交易中心。

許正宇昨出席「信報ESG論壇2023──綠色轉型新世代」論壇致辭時介紹香港正透過「三通」即「融通」、「聯通」和「貫通」,積極迎接綠色轉型新世代。首先是「融通」。他指,要加快綠色轉型,市場資金必不可少。自2019年起,特區政府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已成功發行約240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涉及不同貨幣及年期,建立市場基準供潛在的綠色債券發行人參考,展示香港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產品的首選平台。

交易可以港元或人民幣結算

他提到,香港也致力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碳市場,連接內地、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機遇。港交所於去年10月推出的國際碳市場 Core Climate,是目前唯一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參與者在一年內已經增加三倍至近70個。展望未來,政府及港交所與持份者繼續共同探索氣候相關機遇,積極拓展碳交易生態圈,包括擴容產品服務及改善交易機制和基礎設施,並探索制訂適用於香港的相關標準,把香港發展為領先的國際碳交易中心。

支持綠色金融與科技結合

另一方面,香港為金融服務釐定清晰並銜接國際標準的可持續披露安排。財庫局和證監會共同主持的工作小組,將會考慮香港在全球綠色金融中的定位,以及本地的情況,為香港制訂可適當採納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的路線圖,這將促進本地相關企業採取更一致的披露,令其更容易獲取可持續融資,也可讓金融市場掌握更多有關企業及資產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資訊,以支持更多資本分配到綠色和可持續的企業和項目。

第二是「聯通」。政府決心把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聯通起來,朝着綠色金融創新方向推進,其中一個重點是發展綠色金融科技。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內,行政長官提出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專門為綠色金融科技而設的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推動開發科技方案,打造香港成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許正宇說,財政司司長也成立了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協助制訂行動綱領,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委員會匯聚了來自金融、科技、學術、專業服務等界別的翹楚,提供一個重要的平台,共謀如何令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提速發展。

推培訓計劃 增加專業人才

第三個「通」是「貫通」。香港需要例如金融、審計、工程及法律等跨界別人才來驅動綠色轉型,政府會在理論及應用方面雙管齊下,以期促進跨界別融會貫通,協助培育本地人才。對於理論部分,政府去年年底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供從業員及相關專業人士,和修讀相關學科的學生及畢業生申請。申請人在完成合資格培訓或取得資歷後,可申領最多10,000元的資助。計劃推出至今已有約300宗申請獲成功審批,涉及的總資助金額約200萬港元。現時合資格的培訓及資歷多達40個,由本地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專業機構、國際培訓機構等提供,當中包括與銀行服務、資產管理,以及保險業相關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及資歷。有關清單仍在持續擴充中。許正宇表示,特區政府正是通過「三通」,加速經濟綠色轉型,與企業、學界、監管機構及金融機構各持份者,以至國際社會,攜手邁向綠色轉型新世代。

會計師公會:上市公司對ESG採外部鑒證大增

香港會計師公會(下稱「公會」)昨發表《2023香港ESG鑒證最新情況: 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其涵蓋1,882 間於2022年12月年結的香港上市公司,當中有141間(7.5%)採用外部鑒證,較2021年的85間(4.5%)錄得明顯增幅。公會會長方蘊萱昨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在應對快速變化的ESG環境,以及滿足投資者和持份者的期望與需求上大公司反應較為迅速,相信因為投資大公司投資者較國際化及擁有較豐富資源。

上述研究主要是探討香港市場目前環境、社會和管治(ESG)鑒證情況。研究指出,雖然目前為可持續報告進行鑒證並非針對香港上市公司之要求,但上市公司對ESG外部鑒證採用程度有所增加,而大型公司則呈現顯著增長;與此同時,最大型的公司傾向訂立清晰的碳中和目標。

銀行業佔21% 比率最高

研究亦揭示大型上市公司使用外部鑒證的比率大幅上升,137間大型上市公司當中,有57家進行外部鑒證,其比率由2021年錄得的20%,增至目前逾41%。有進行ESG鑒證的141間公司當中,銀行業佔約21%(29間),數字為所有行業中最高,比例上亦冠絕研究的1,882間公司當中所有行業。公會認為,銀行業有較高比例進行ESG鑒證,可歸因於香港金融服務監管機構一直促進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和ESG匯報。此外,研究亦發現逾15%(290間)受訪上市公司已設立董事會級別的ESG委員會。

對於大部分上市公司對ESG鑒證接納程度較為緩慢,方蘊萱表示,此與多項因素有關。首先,取得ESG鑒證並非強制要求,公司或需平衡相關的成本效益,令其採取觀望態度。其次,公司現階段或對自身ESG資料分析和蒐集能力未具足夠信心。此外,公司發布ESG報告或純粹為了遵守港交所之披露要求,及維護公司形象,以滿足市場基本期望。

另一方面,研究亦發現,有取得ESG鑒證的企業中,43%的ESG鑒證工作由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而有為其ESG報告進行外部鑒證的36間恒指成份公司中,該比例更高達56%。此外,由會計師事務所負責ESG鑒證工作的個案當中,同時負責其鑒證及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比率為23%(若只計及有進行ESG鑒證的36家恒指成份股公司,比例更高達44%),意味着在大部分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的ESG鑒證提供者,同時擔任財務報表核數師。

ESG鑒證助增投資者信心

公會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項觀察和建議。首先,當前仍未進行ESG鑒證的公司董事會,應考慮每年至少一次檢視進行ESG鑒證的好處。透過取得ESG表現的獨立鑒證,企業可與投資者及持份者建立信任和獲取信譽,尤其是目前投資者愈趨重視ESG因素,並將其納入投資決策過程。鑒證過程要求企業所需的營運紀律,有助通過提高公司內部ESG資訊和數據質素,亦可提高企業自身的決策能力。同時,即使在市場目前有多個ESG鑒證提供者的選擇,但合資格會計師財務知識廣泛,能夠滿足持續專業發展和監管框架的要求。因此,合資格會計師是ESG鑒證的優秀選擇。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應考慮設立董事會級別的ESG委員會。此確保公司持續關注ESG議題,並將其納入整體業務策略中。隨着時間的推移,ESG因素將對公司的聲譽、風險狀況、機遇以及長遠成功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