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 | 為未來四年的地區發展投票
文/陳成爐
多年前與朋友討論一則新聞,是某區議員的年度工作總結。其中提到,他為當區居民的一條過街馬路爭取了數秒鐘的綠燈。朋友認為這是「太小的事」,不值一提。但我並不認同。與深圳等地大馬路紅綠燈大多有提示性時間不同,香港的馬路沒有時間提示。在一些居民區寬闊的路段,在一些特定時段內,能看見由於綠燈放行時間較短,人們匆匆而行,特別是老人和孩子過馬路慌忙的身影,令人捏一把汗。
從民生「小事」體現地區治理
馬路紅綠燈時長的科學轉換,是交通安全的獲得感,也是市民生活舒適感的一種體現,「小事」並不小。但就是這樣的「小事」,如果沒有地區工作者的細緻體察,沒有他們的不懈反映,交通部門未必清楚。可以說,這個小小的案例,正是香港地區治理,令市民有獲得感、幸福感的一個側影,也是地區治理的意義和終極目標。
本次區議會選舉,以「完善地區治理 共建美好社區」為口號,着眼於在特區行政主導下,提高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專業化、實效化水平,更好為民辦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美好社區的建設,既包括硬件系統,比如小區設施,包括康樂設施、行人天橋等等,也包括軟件系統,即地區治理、區議員的貼心服務、區議員搭建政府與社區的橋樑,將社區居民的合理建議,向特區政府建言並獲得反饋等等。
香港是由一個個社區組成,進而構成一個大社會。社區美好,香港社會就美好,社區民眾有幸福感,全香港才有幸福感。而社區的美好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需要政府、包括區議員在內的地區工作者和全體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缺乏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而當區居民不僅僅是受益者,同時也應該是參與者,以自身的努力,協同區議員等地區工作者乃至政府部門,「共建美好社區」。這也是為什麼特區政府、社會各界都在呼籲香港居民積極參與完善地區治理的工程,包括對心儀的候選人投出自己神聖一票。
科學調整紅綠燈時間,需要區議員「爭取」,這說明:第一,政府對於基層還有難於到位的地方,畢竟香港特區的政治架構只有一級政府。因此需要基層工作者全方位關注。完善地區治理,正是因為要避免特區政府踏入施政盲區,所以由區議員等地區工作者協助政府解決一時顧及不到的服務死角;第二,區議員盡心盡力做好社區工作,在政府主導下實現服務全覆蓋,是構成居民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
現時香港全面進入「愛國者治港」新時代,此次參加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的171人都是「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的愛國者。44個選區的市民從他們中選出88名新一屆區議員。從平均約每4名候選人中選出兩人,區區有競爭,市民不是無得揀,而是可以認真選擇。畢竟在「愛國者治港」新時代,市民不僅對於特區政府、對於立法會議員有新的要求,對從事地區工作的區議員也有新的更高要求。
新的區議員首先要有大局觀念。這是不少朋友在討論區議會選舉時的心聲。地區治理是特區達到良政善治的一部分,區議員做的一切,都是為良政善治添磚加瓦。服務地區不能只有本位思維。為本區服務是本職必須做好,為本區爭取利益也無可厚非。但同時需要考慮全港一盤棋。地區好全局好,全局好地區也會更好。而且通過區議員的專業努力,在行政主導下,協助政府解決地區一些深層次的民生困難,對於遵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實現「四點希望」,對香港的由治及興,對地區工作的生機活力,將帶來積極正面的意義。
每一張選票都非常重要
第二要有服務地區的能力與抱負。本次參選者來自不同行業,有不同經歷,服務社區的能力和抱負相信會有一定差異。如何選出最適合本區需要,最能服務當區居民的人,自然是社區之福,也是每位選民的責任。
第三要有服務市民的新思維。過去地區工作比較多的是諸如「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看得見摸得着的民生,現在還需要關注居民的精神世界。香港這一兩年出現的一些涉精神問題的家庭慘案令人震驚,也提醒候選人,對這一類居民的關注需要加大,不能有疏忽。
與此同時,服務市民的真誠態度要一如既往,但服務市民的辦法應該與時俱進。香港正在建設智慧城市。利用數字化時代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地區服務完全可以更上層樓。
「共建美好社區」,你的支持很重要。選民的每一票既是投給符合高標準要求的候選人,也是投給未來4年自己的獲得感幸福感,乃至香港的長長遠遠。
(作者為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來源:大公報A10:評論 2023/11/2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