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關頭 我們共同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當地時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斐洛里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談後,拜登邀請習近平一道在斐洛里莊園裏散步。(新華社)

大公報報道,11月18日新華社發表題為《「在歷史關頭,我們共同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習近平主席出席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紀實》文章。文章表示,「這是區別於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另一份單獨邀請,是一場中美『峰會』。」當習近平主席赴美國出席中美元首會晤的消息發出,世界架起聚光燈,以「希望」來定義這趟遠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形容的那樣,走到過山窮水盡,但總能柳暗花明。

15日,是他抵達舊金山的次日,也是中美關係載入史冊的一天。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兩場活動。一場,莊園會晤;一場,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辦的歡迎宴會。

中美關係的走向,繫於莊園會晤廳長桌的兩側,也繫於17億多中美人民的共同抉擇。習近平主席對拜登總統說:「我和總統先生是中美關係的掌舵者,對人民、對世界、對歷史都擔負着沉甸甸的責任。」

「中美關係要放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這個大背景下來思考和謀劃。」今天,在變亂交織的時代裏,「舊金山願景」的開闢,「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為人類進步展現擔當」。如重洋前方的彼岸,讓風浪中的人們看見希望與安寧。

「我們的子孫後代會講,在歷史關頭,我們共同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習近平主席的目光,深邃而堅定。

是對手還是夥伴?

——這是一個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

15日上午,習近平主席乘坐紅旗車駛入斐洛里莊園。拜登總統等候在會晤樓的大門口。他走下台階,迎接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絳紅色的方格木門前,兩位元首微笑握手,並肩走進會晤廳,把期待留給鏡頭。

會晤廳內,像上次巴厘島會晤一樣,拜登總統首先從兩位元首的交往談起:「過去的十多年,我們一起度過了很多時光。」習近平主席同樣感懷:「我也想起12年前,你作為美國副總統邀請當時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的我訪問美國。那一次的會面仍歷歷在目,感慨萬千啊。」

當地時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斐洛里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新華社)

這些年,莊園會晤、瀛台夜話、白宮秋敘、西湖長談……中美元首的每一次會面每一回深談,都成為兩國關係的歷史界碑,激盪着長久的回響。

長期地打交道,中國形成了處理中美關係的根本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會晤時,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說:「這既是從50年中美關係歷程中提煉出的經驗,也是歷史上大國衝突帶來的啟示,應該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這一天,習近平主席闡述了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何讓中美關係這艘巨輪避開暗礁淺灘、穿越狂風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這是一個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

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拿出了問題解決方案:「樹立正確認知」「有效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承擔大國責任」「促進人文交流」。每一條前都以「共同」來界定,這也將中國態度鮮明亮出:「中國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

會晤、午宴、散步,中美元首在莊園裏共同度過了4個多小時的時間。會晤桌、宴會廳、石板小徑,他們的話題廣泛而深入。

雙方談到了台灣問題。這也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習近平主席直指關鍵:「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從巴厘島到舊金山,拜登總統延續了「四不一無意」的承諾。「我願重申在巴厘島會晤中作出的五點承諾,即: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我們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一點我不會改變。」在元首會晤後的記者會上,拜登總統再次強調。

是你輸我贏還是合作共贏?

——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贏

「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贏」,習近平主席這些判斷,夯築着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石。

當晚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舉行前,習近平主席會見了三四十位美國工商界人士代表,同他們一一握手。很多人用簡短的語言生動描述着他們和中國合作共贏的故事。

隨後的晚宴上,當習近平主席講到「把合作的清單拉得更長,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時,掌聲如潮。

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經濟兩大「火車頭」的發展,注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國領導人圍繞「中國製造」,也時有互動。

斐洛里莊園,拜登總統在會晤結束後,將習近平主席一路送到上車處。「這車好漂亮啊。」「紅旗車,國產的。」

時光回到2015年。那次訪美,習近平主席在會談前夕,和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交談。拜登介紹了自己的領帶「是中國造的」。「你這領帶質量應該不錯。你戴上相當於給他們做廣告了,不知他們給不給廣告費?」習近平主席風趣地說。

跨越太平洋,合作的領域天高海闊。太平洋西岸,舊金山的友好城市上海,第六屆進博會剛剛落幕。參展美國企業成為本屆進博會的亮點:數量超過200家,歷屆之最。繼續回溯。今年3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吸引了67位外國商界領軍人物出席,其中相當部分來自美國。

特斯拉、微軟、蘋果、英特爾、通用……今年以來,美國企業的「掌門人」密集訪華。細密的跨洋航線,恰恰印證了會晤時習近平主席的深刻洞見:「當前形勢下,兩國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

「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觀大勢,其為有力。」一面是合作的需要、共贏的機遇,一面是摩擦的升級、對抗的風險,造成經濟全球化的明顯落差感。

會晤時,習近平主席毫不諱言中美之間的問題:「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面不斷採取針對中國的舉措,嚴重損害中方正當利益。」「希望美方嚴肅對待中方關切,採取行動,取消單邊制裁,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面對這一關切,拜登總統表明立場態度:「美中經濟相互依賴,美國樂見中國發展富裕,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同中國脫鈎。」

是天塹還是通途?

——我還記得門牌號是邦尼街2911號

斐洛里莊園,午宴前,拜登總統從手機裏翻出來一張老照片,笑着詢問習近平主席:「您認識這位年輕人嗎?」

那正是1985年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訪問舊金山時,在金門大橋前的留影。那也是青年習近平首次美國之行。此後的38年間,太平洋上,畫出一道又一道弧線。去過很多趟,也在中國會見了許多美國朋友。

15日晚上,習近平主席專門擠出時間與美國的老朋友們見面。聊回憶、話近況、談打算,久別重逢,說盡無限事。會見後緊接着就是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習近平主席登上講台,全場起立,熱烈鼓掌,經久不息。

「今天上午,拜登總統不知道從哪翻出來的,還給我看了看。」習近平主席說起元首會晤的小插曲,台下,掌聲、笑聲,響成一片。「我第一次訪問美國時,住在艾奧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婦家中,我還記得門牌號是邦尼街2911號。」掌聲再次拂過會場。

1985年,青年習近平率石家莊玉米考察團,來到大洋彼岸的「友好省州」。當時,中美建交不久,兩國人民交往的願望很強烈。當地報紙把「中國訪問者」稱為小鎮的超級明星。

這段經歷,習近平主席印象深刻:「對我來說,他們就是美國。」而對當地居民來說,年輕的習近平和他的同事們就是中國。中國人的謙遜好學、友善重情,也很快消除了他們對中國的疑慮。這就是交往的規律:以心交,才能收穫信任;以情交,才能撥動共鳴。

德沃切克兄弟倆也來到了現場。習近平主席一見到當年離家讀書的哥哥蓋瑞,就對他說:「我當時就住在你的房間,記得有運動衣、球具。第二天你母親做了豐盛的早餐,有道菜名我至今還記得。」

國與國的交往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中美也曾隔絕對立22年,是共同的利益讓中美超越分歧,是人民的願望讓兩國打破堅冰。從一場「小球轉動大球」的比賽,到一份有歷史分量的中美「上海公報」,再到如今,7600億美元雙邊貿易和累計2600多億美元雙向投資,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係,最多每周300多個航班和每年500多萬人次的相互往來……這是全世界近1/4人口共同繪就的宏偉畫卷。

近40分鐘的演講,座無虛席的宴會廳近二十次響起長時間熱烈掌聲。當然,還有笑聲、讚嘆聲,有的老朋友聽着聽着又落下淚來。

就在當天上午,中美元首達成共識,兩國將推出更多便利人員往來、促進人文交流的措施。太平洋上將因此搭建起更多橋樑。「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匯流,讓寬廣太平洋不再是天塹;正是人民的雙向奔赴,讓中美關係一次次從低谷重回正道。」習近平主席動情地說。

是挑戰還是機遇?

——展現大國格局、拿出大國擔當、發揮大國作用

中國之於世界,是挑戰還是機遇?舊金山之行,是中國在世界講台上的一次生動講述。

一個昔日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國家,探索出了一條迥異於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勇敢者的創造」。

習近平主席向拜登總統、向美國人民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它的五個特徵,對應着團結奮鬥、共同富裕、全面發展、永續發展、和平發展。

那麼,發展起來的中國,於美國而言,是威脅嗎?「修昔底德陷阱」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時光流轉到21世紀,中美關係成為新的焦點。寬廣的地球有沒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習近平主席就此多次強調:「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要好好打交道。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中美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展現大國格局、拿出大國擔當、發揮大國作用。」中國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

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軍事安全……此次中美元首會晤,達成20多項共識,涉及全球治理秩序各個維度,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在氣候變化、禁毒、人工智能等重要領域加強合作;就共同關心的巴以衝突等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會晤桌前、宴會廳裏,中美元首着眼的不僅是雙邊關係,也有地區和世界正待解決的棘手難題。

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麻煩離不開大國合作,而合作的方式、路徑以及誠意,決定着結果。習近平主席就此提出兩點。一是「做表率」「向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二是「雙方提出的倡議要彼此開放,也可以協調對接,形成合力,造福世界」。

演講時,有一處掌聲格外持久,那是習近平主席分享心聲時。憶起年輕時在陝北小村子下鄉,他動情地說:「從那時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在人民中間讓我覺得踏實,同人民在一起讓我有力量。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就是我終生的信念。」會場又是一次熱烈掌聲。

終生的信念,也是理解中國的邏輯起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就是必須守住的人民的心。」

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在會見友好人士時,習近平主席接見了著有《紅星照耀中國》的埃德加·斯諾的後人亞當·福斯特。他說:「中國人民一直記着斯諾,是他最早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紅軍。」

今天的世界對於中國的印象,一如這本書裏所傳遞的,經歷了長征洗禮愈挫愈勇,對前途滿懷信念和嚮往。

「脫鈎斷鏈」「築牆設壘」,縱使風高浪急、雨驟雲屯,「一切打壓和遏制只會激發中國人民的意志和熱情」。莊園會晤時,習近平主席堅定地說:「中國的發展壯大有內生邏輯,是外部力量阻擋不了的。」

(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