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專訪 | 李家超:愛國主義教育需入腦入心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李天源 李清)「愛國主義教育關鍵在於培育愛國情懷。」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新措施,包括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成立兩所博物館介紹抗戰歷史等。李家超認為,愛國主義教育需入腦入心,當中分為認知和情感兩個層次,他以親身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圓明園廢墟的強烈感受為例,指出情感需要親身經歷來培育,強調政府會多部門協同,在不同方面做好愛國主義教育,久久為功。

「愛國主義教育是天經地義的。」談到2019年黑暴給香港帶來的傷痛,李家超直言以前的教育做得不足夠。「我們以前的教育,是認識國家、認識國情、認識歷史、認識文化,但是未到一個層次,就是主動愛國。」李家超舉例,一個人讀歐洲史,並不會變成一個歐洲國家的愛國者,只是認識它,但並沒有這種情懷。「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一種情懷,先有國後有家。」

多部門協同 多方面推廣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要建立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李家超表示,他要求在政務司司長轄下的「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統籌不同的領域。文體旅局、教育局、民青局、商經局等不同部門,都會有對應的工作。李家超舉例說,在商務的融合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國家在很多政策上特別優待香港,簡單來說,與內地各城市各省份不同,香港所有財政都不用上繳中央。

防止「交功課式」應付

李家超又強調,愛國主義有自發性和主導性,涉及在不同領域的人士和不同的政府部門,政府要滲透在每一個方面做工作,久久為功。他認同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實際效果,入腦入心,防止「交功課式」的教育。

李家超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有認知和情感兩個層次。認知的問題比較容易,可以通過書本、講學達到,而情感的問題則需要親身經歷。「我自己曾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去看過我們圓明園被人破壞的遺跡,感受十分強烈。」

話你知:圓明園兩遭劫掠 淪為廢墟

圓明園遺址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佔地350公頃,建築面積近16萬平方米。清朝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時間居住園中,並在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設置有內閣、六部、軍機處等辦事機構,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心。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付諸一炬。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園內殘存建築再遭破壞。一代名園自此逐漸淪為一片廢墟。

遇難同胞紀念館 記錄屈辱與勝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目前紀念館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記錄了當年的事實。

紀念館內現存三處南京大屠殺「萬人坑」遺址,分別展示了1984年、1998至1999年以及2006年發現的遇難同胞遺骸。自1985年8月15正式建成開放以來,截至2018年底,共接待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近億次。

成立「應科大」 新思維育才招才

特區政府以開創性思維搶人才、留人才。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了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同時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教資會資助院校。報告同時會增強職專教育,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

「人才辦」月底成立

政府將在本月底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服務和幫助。李家超表示,對越南、老撾及尼泊爾這三個國家入境政策的開放,都是按部就班有計劃進行的。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都不一樣,這三個國家在不同行業都有人才,早在2021年,香港就已經向越南學生開放了留學簽證。

施政報告表明會增強職專教育,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

李家超坦言,在研究政策時,政府亦有考慮過風險問題,但相信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且越南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已經有不少港商在越南發展。

在本地人才教育,包括增強職業專才教育發展方面,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應用科學大學會與專業技術業界緊密合作,在課程內融入豐富的實習和職場學習機會,加強栽培學生的應用能力。

「我們開創性地推動應用科學大學」。李家超表示,「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香港需要人才,且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例如我們除了要工程師,我們還需要一些機械師;我們基建工程很多,我們的交通發展是產業化,這方面是否一定要由一些本科大學走出來?有些應用科學的更重要!」

小特寫|記憶力驚人

「去年我們坐在這個背景板前面,記得好清楚。今年有變化哦,換到呢邊來了……」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後的首個周末,再一次欣然應邀來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錄影室,剛坐下來,就察覺錄影室的布置與去年接受訪問時有所不同。可見他果真記憶力驚人。

李家超來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錄影室接受訪問。(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這一次,他坐在清爽的天藍色背景前,面對大公報總編輯于世俊、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吳明的提問,不論是宏觀還是微觀,不論是經濟、民生,還是教育政策等,李家超都一一解說,原定40分鐘的訪問,延長到一個多小時,在助手一再提醒下,大家仍意猶未盡。

「非常感謝你們的專業採訪!」當日已連趕多場活動的李家超,還要趕下一場。他與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握手告別時表示,「兩位老總問得很尖銳,激發我把施政理念和背景原因都解說出來。」李大宏感謝特首接受訪問,表示大家收集了最近社會各方面意見,藉這個機會替讀者和網民提問。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