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施政報告拉動經濟引擎 體貼民生所需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於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李家超提到,政府會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及為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立法等,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社會各界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能拉動經濟引擎及體貼民生所需,為港人帶來繁榮發展、和諧穩定的期盼。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政策拚經濟謀發展,包括發展「總部經濟」、引入公司遷冊機制、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下調股票印花稅、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等,相信能夠刺激經濟,進一步吸引海內外企業、人才及資金,為香港注入動力,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揮商貿中心優勢,展現創科發展及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樞紐角色。
大灣區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將推出多項措施,以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及振興香港不同行業,其中包括增推多式聯運客運服務,方便內地及國際旅客經香港往來內地和全球各地;開發各種特色旅遊產品,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來港;以及推出不同的「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等。許漢忠對此表示歡迎及支持,相信有關舉措不僅對香港的旅遊業、航空業及相關行業起着積極作用,亦讓香港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各方面發展注入動能,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表示,歡迎施政報告內提出一系列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壯大人才庫的措施及願景,同時認為報告中所闡述的施政理念和措施,具前瞻性及範疇廣泛,能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生產力局將繼續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有關引領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工作,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恆議員指出:「生產力局將善用國家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其作為環球金融中心的優勢,將先進技術和海外資金『引進來』,同時發揮『香港製造』品牌優勢,引領企業『走出去』,進一步完善本港創科生態圈。我們一直與業界攜手,在先進技術、未來人才培訓及政府資助三方面推動創新和升級轉型,支持特區政府落實創科發展的相關措施,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及『新質生產力』,為社會營造創新科技發展的氛圍,令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應用,加速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教育評議會表示,施政報告有關教育部分的提綱是「教育樞紐、人才搖籃」,無疑肯定「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教育發展具有押艙石的作用,對香港未來至關重要。本會期盼由幼兒到大學教育,保量提質雙帆並舉,愛國愛港,開放多元的教育,優質的、與時俱進的「研究、倡議、實踐」三結合,是前進的必由之路。
香港都會大學表示,歡迎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宣布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並推出一系列推動教育和人才發展等措施,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為香港培養更多高質素的人才。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都全力支持,認為有助促進應用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訓。特區政府近年推動職業專才教育,為青年人提供多元學習及就業機會,亦為不同行業培育職業專才。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表示:「都大是香港唯一具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自資專上院校,一直因應社會需求,開辦不同範疇,包括應用科學方面的課程。大學樂意充分發揮其靈活辦學的優勢,籌辦更多切合行業需要的課程,以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為香港和整個區域發展作出貢獻。」
新界社團聯會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能拉動經濟引擎及體貼民生所需,為港人帶來繁榮發展、和諧穩定的期盼。樂見施政報告明確提出2024年完成23條本地立法,實踐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又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及宣布明年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深信定能進一步提升港人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施政報告預告將於短期內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並提出北部都會區將劃分為四大區域重點發展。我們亦支持把洪水橋發展成物流樞紐及「北都大學教育城」,把河套區發展成創科地帶,並在沙頭角等地建立康樂旅遊生態圈。我們深信整個北部都會區活起來,不僅能從多個方面惠及香港各行各業,更能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節點。
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副主席譚贛蘭表示,「心連心」會秉着「心連心」同⼼圓的信念,與社福界及政府共同努⼒,促進施政報告中相關政策的落實及推展和未來檢視及優化政策的⼯作,致力「惠民⽣、暖民心」。
香港科學院表示,歡迎施政報告為進一步落實《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而推出的措施,助力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政策建議。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表示,相信舉措有助推動上游的基礎研究轉化成下游的應用。對於港府表明,會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及就完善《版權條例》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提供的保障進行諮詢,期望相關措施能夠鼓勵更多科創研發、轉化應用及商品化。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教授樂見港府多項搶人才和留人才計劃,並加強推動STEAM教育,計劃開設小學科學科,而青科院建議政府可考慮額外撥款資助中學生在大學的實驗室實習,鼓勵他們在進入大學前多接觸科研。
教聯會表示,施政報告在首段點明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推出多項關於國家安全措施,其中教育正正發揮重要角色,並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局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對接,協調推動國民教育。教聯會相信,此舉有助提升愛國教育的成效,建議當局在設計本港的愛國教育時,「以效果為目標」,確保相關內容易於令學生吸收。
恆基兆業地產集團表示,支持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土地房屋政策,包括放寬樓市調控,推出一系列優化印花稅措施,反映政府明白整體市場情況及需要,其中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切合市民換樓需要,提升物業流轉速度。而調整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則有助吸引更多專才來港置業投資,長遠有助樓市發展。
新世界發展表示,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具前瞻性的振興經濟及改善民生措施,適切回應社會及市民需求,同時增強本港在全球的競爭力。對於施政報告內提出樓市「減辣」措施,新世界發展歡迎政府適切回應市場環境變化,幫助市民減輕購買物業的財務負擔,並回應外來人才在港置業時的需要,有助吸引更多外地人才來港,對樓市起正面作用。
立法會「A4聯盟」表示,歡迎政府接納聯盟此前提出的多項倡議,包括土地房屋、安老生育、運輸基建等方面,是一份「實在,有料到」的施政報告。
楊永杰表示,樂見政府採納聯盟關於「九東雲巴」的政策倡議,重啟啟德集體運輸系統建設,便利啟德跑道區居民出行,以及更好的利用啟德郵輪碼頭設施,未來會繼續爭取運輸系統接駁至油塘站,迎合茶果嶺和油塘灣發展需要。
林素蔚表示,歡迎政府推出鼓勵生育「組合拳」,形容具有突破性,如提高新生家庭與居所相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至12萬元,有效回應雙職家庭的需要。
梁文廣樂見政府吸納聯盟意見,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並承諾研究取締劣質劏房的可行方案,切應劏房居民脫離不適切居所的期望,希望政府把握並善用未來落成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契機,加速處理劣質劏房的工作。
張欣宇表示,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未來在洪水橋一帶,將打造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認為政府應把握交椅洲人工島和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的建設機遇,在欣澳附近建設聯絡線接駁現有機場快綫,打造「機場快綫2.0」,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前海樞紐,鞏固香港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具前瞻性的政策,並樂見施政報告在民生、社會、經濟各方面全力推動創科發展,促進研發及成果轉化,並制訂清晰的政策及發展藍圖,致力建設香港成為更智慧的國際創科中心。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表示,應科院致力開拓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而國家正是香港創科發展的強大後盾。
香港中華總商會表示,歡迎行政長官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讚揚施政報告內容非常全面務實,既涵蓋鞏固和持續推進香港「八大中心」發展、深化區域經貿合作等相關政策,在招商引資、引才育才等多方面提出針對性部署,同時亦為支援中小企、土地房屋、安老扶貧、青年發展等不同範疇推出多項具體措施,充分展現特區政府有為施玫,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展現出重大決心。
旅遊業監管局表示,歡迎施政報告中多項振興香港旅遊業的措施,包括制訂《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加強發展郵輪旅遊、推動智慧旅遊等。旅監局主席馬豪輝認為相關舉措能發揮香港獨特的歷史、文化及生態等旅遊資源,為本地旅遊從業員締造更多發展機會,提高香港旅遊服務的素質及旅客體驗,推動本港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團隊表示,整體認同今年施政報告能夠進一步鞏固去年的政策成果,並在較穩定的基礎上提出部分新措施。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員梁躍昊認為施政報告延續了本屆政府的務實作風,歡迎政府提出「減辣」措施,包括縮短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降低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以及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積極回應了市場最新變化和預期。此舉除了增強樓市的承接力及流動性,緩解現時樓市的「冰封」狀況及盤活「換樓鏈」,也能便利市民因應需要改善生活質素。此外,措施也向外地人才發出鼓勵他們落地生根的積極訊息,對於本港「搶人才」有正面作用。
樂施會表示,歡迎當局就釋放婦女勞動力、促進中高齡就業、發展銀色經濟和其他支援弱勢社群的措施。樂施會認同「社區客廳」的作用,措施能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包括供劏房戶兒童用作做功課的地方,因此認為有關設施必須以便捷區內劏房戶為重點。同時,建議政府應按各區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18區,並定期檢討措施的成效和社會效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表示,施政報告全面務實、積極有為。廠商會特別歡迎施政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支援中小企業措施,包括提供更靈活的融資還款安排、便利拓展電商業務、促進數碼轉型以及加強出口信用保障等。廠商會認為,這些「穩外貿、撐企業」的措施可發揮政策「及時雨」的作用,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短期挑戰的同時,探索業務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向。
香港工業總會表示,欣見施政報告中在提出利民紓困、穩經濟、扶助中小企的措施以外,同時秉承發展創新科技的長遠願景,在經濟環境逆轉之際着力發掘新增長點,推動創科及新型工業化發展,以產業導向作政策,推進本港經濟多元化,可謂「對症下藥」。工總期望有關措施能重塑本港的競爭力,令香港的企業家精神得以薪火相傳。
港鐵公司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擴展香港的鐵路網絡,同時推進未來長遠土地發展。港鐵歡迎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優化《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的三條鐵路方案,這些項目將擴大本港鐵路網絡的覆蓋面,加強連繫社區,港鐵會密切留意有關項目規劃的進展,並全力配合。
香港科技園公司表示,歡迎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針對性政策,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科實力,包括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落實「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全方位吸引及挽留人才、推進深港創科協同發展、增加創科投資等。施政報告的舉措,將為創科發展注入新一波的動力,科技園公司會全力配合政府施政,實現《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願景。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表示,施政報告充分體現了香港特區政府對於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堅定承諾。透過數字政府的建設,不僅能為市民帶來更高效的服務,更能夠為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石。此外,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也是一項前瞻性的策略,能夠全面提升政府的數碼服務質素。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表示,贊成施政報告中有關STEAM教育的措施。施政報告鼓勵在小學開展數學建模先導計劃,聯盟樂見政府對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視,誠盼往後能逐步將數學建模加入中學數學教育。
香港會計師公會表示,歡迎施政報告中提出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提升股市競爭力以及與大灣區實現人才融合的措施,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施政報告提及對尚未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除了可鼓勵市場創新及有助於培育更廣泛創新和科技生態系統之外,於更廣泛層面而言,此舉及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支援香港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措施,均可向外間傳達香港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之訊息,從而提升香港聲譽及香港整體吸引力。
香港理工大學表示,歡迎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人才培育及吸納,推動創科及投入更多資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帶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指出,施政報告所闡述的施政理念、願景和措施,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學生有更好的教育,經濟蓬勃發展,社會關愛共融。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推動具影響力的創新與跨學科研究及科研成果轉化,以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樂見政府推進「北部都會區」專上教育建設,加強與深圳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產學研對接,提升協同效應。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今次施政報告中倡議提高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一倍至40%、加大研發投資及科研成果轉化、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把香港打造成為醫療創新樞紐,以及多項「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均將有效提升香港成為全球科研及知識產權之都。施政報告中還概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商業化並吸引行業投資,包括明年建立香港微電子研究與發展學院,領導和促進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研究的合作、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以及將大學技術轉移方面的資助加倍。這些措施既可增強大學在知識產權管理、深科技孵化、行業合作和企業家精神培育方面的能力,亦有助於擴大本地以至整個大灣區的創科生態系統。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表示,歡迎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加強本地臨床研究及試驗的措施。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認為,這些措施將有助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企業在本港推行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助香港成為醫療創新樞紐。港大醫學院的醫療科研團隊冀望能積極參與其中,作出貢獻,藉着科研為廣大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香港建造商會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對過去一年施政作出鞏固,並提出新領域和新方向,尤其在解決建屋造地這個重中之重的問題上,透過提速、提效、提質的措施,已取得一定進展;有效提升整體公私營房屋供應量,更着手解決積壓多年的「劏房」問題。以建設香港成為宜居、智慧和環保之都為願景,促進經濟蓬勃發展,市民安居樂業,香港建造商會對此十分歡迎及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