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心聯通」:友誼的豐碑

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一隅,靜靜佇立着一塊銘有漢字、泰米爾文、波斯文的古碑。

將這方石碑帶到斯里蘭卡的,是中國的航海家鄭和。15世紀初,鄭和率「數萬人,乘巨舶百餘艘」,歷時數月抵達這裏,與當地人交流、易貨,並贈送石碑以示友好。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後,斯里蘭卡是首個以政府聲明形式支持的國家。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演講時指出,搞好政策、設施、貿易、資金領域的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10年來,一個個項目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落地開花,拉近了各國人民的心。

「小而美」的民生工程

「電視就像是我的另外一雙眼睛,讓我一下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原來世界那麼大,有那麼多好玩的!」一名9歲的尼日利亞小男孩說。得益於中國援非的「萬村通」項目,許多非洲村民看上了信號穩定、內容豐富的數字電視。

「萬村通」項目,旨在為非洲1萬個村莊接入衛星數字電視信號,是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強中非人文合作計劃中的一項民生工程。

△2023年7月,莫桑比克馬普托省皮科科村學校的孩子們站在裝有中國援助的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的房屋前。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立竿見影啊。」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而美的項目,是直接影響到民眾的。今後要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的優先事項,加強統籌謀劃,發揮援外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項目。」

在柬埔寨,中國幫助16個省修建1800餘口深水井、近130座社區池塘,有效解決當地農村居民飲用水源短缺及用水衞生問題;

在太平洋島國薩摩亞,中國農業技術援助項目援建綜合性示範農場等農業推廣體系,累計培訓上萬人次;

在贊比亞,太陽能磨坊廠為民眾供應充足的玉米麵粉,提升當地農產品附加值;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成為當地的致富草……

△2020年12月17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參加中國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術項目第9期培訓班的當地民眾展示結業證書。

一個個「小而美」「實且惠」的項目穩步實施,幫助共建國家民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對於共建國家人民而言,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具體而可感——是水和電、是路和橋,是學校和醫院,是豐厚的薪水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現在,你可以在柏油路上駕車去往烏干達的不同地方,而這些路多數是中國企業參與修建的。」烏干達執政黨全國抵抗運動總書記理乍得·陶德旺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了共建國家的聯通與發展,受到當地民眾歡迎,這正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吸引力所在。

樹起友誼的豐碑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習近平主席覆信孟加拉國兒童阿里法·沁,鼓勵她努力學習、追求夢想,傳承好中孟傳統友誼。

「沁」(Chin),孟語意思為「中國」,這個名字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阿里法·沁出生於2010年。她出生時,母親傑娜特因為患有嚴重心臟病遭遇難產,一度生命垂危。當時,正逢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在孟加拉國執行「和諧使命」任務。接到求助後,醫院船第一時間趕赴當地醫院。

經過兩個小時的手術,傑娜特最終順利產下一名女嬰。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兒和剛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的妻子,孩子的父親特意為女兒起名為沁「Chin」,來表達對中國軍人的感謝。他說,要讓女兒記住中國,記住她的救命恩人。

△2013年8月22日,阿里法·沁與2010年曾照顧過她的中國護士在一起。

「沁在信中講述的親身經歷是中孟友好的生動寫照。」在給沁的覆信中,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和孟加拉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好鄰居、好朋友,擁有綿延千年的友好交往歷史。」

千年友誼代代相傳,務實合作步步推進。

2016年10月,習近平主席歷史性訪問孟加拉國,中孟關係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孟加拉國是南亞首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國家。

今天,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早有深遠的洞察:「我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就是在反覆思考世界各國應如何在千差萬別的利益和訴求中實現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贏。」

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是中巴「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是21世紀中巴友誼新的里程碑。目前,瓜達爾港自由區、中巴友誼醫院等項目已建成或在建,中國向瓜達爾民眾捐贈的太陽能發電系統設備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瓜達爾港被印在巴基斯坦面額5盧比紙幣上。

「項目建在哪裏就要在哪裏樹起友誼的豐碑」,2018年12月,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巴拿馬時叮囑道。今天,巴拿馬運河四橋、巴拿馬國家會展中心等充滿中國元素的大型項目已成為當地地標,中國商品日益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巴拿馬運河管理局金融戰略問題專家埃迪·塔彼羅感慨:「『一帶一路』合作不是誰征服誰,而是朋友間的相互幫助。」

在相遇中相知,在相知中攜手,共建「一帶一路」,人們心手相連,共同建設着美好的家園。

互學互鑒的人文交流

今年9月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迎來了30多位來自泰國的學生。接下來一年,這些學生將進入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國的職業教育課程。

讓泰國學生到中國,接受中國的職業教育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泰國大城技術學院首先開始的合作,以中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命名。

魯班工坊裏沒有魯班,卻有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物聯網等70多門專業技能課程。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鄭重宣布,中國將「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

△吉布提魯班工坊

吉布提青年奧斯曼,從小就有一個「鐵路夢」。聽說吉布提魯班工坊招收鐵道類專業的學生,他馬上就去報名。「我的家庭條件特別不好,能被魯班工坊錄取嗎?」面試時,奧斯曼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中國面試官說:「我相信你,如果好好努力,你也能成為吉布提的魯班。」經過層層選拔,奧斯曼成為首批24名新生中的一員,未來將直接參与亞吉鐵路建設。

「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習近平總書記說。

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和旅遊交流,實施「文化絲路」計劃,建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美術館聯盟,同共建國家積極互辦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文物展、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共同實施聯合考古和文物修復項目……10年來,共建國家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合作、教育交流、媒體和智庫合作、民間交往等,推動文明互學互鑒和文化融合創新,形成了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2023年10月6日,多國駐肯使節在肯尼亚內羅畢的蒙內鐵路內羅畢站觀看文藝演出。

縱觀共建「一帶一路」十年間,中國與共建國家共同書寫了許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故事。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對傳統美德的傳承、對友誼的珍視。

這種珍視,無關遠近——「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這種珍視,關乎民心——「我們都應該抱有這樣一個信念:各國人民都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共建『一帶一路』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心之間,有「路」相通。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