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拿經濟說事渲染「中國威脅論」 恐貽笑大方
文/張介嶺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放緩被熱炒。歐亞集團分析,中國今年經濟增長接近4%或4.5%,而不是5%,並存在更嚴重的放緩風險,原因是中國政府沒有採取更大膽的經濟舉措,目前仍在繼續採用漸進主義方式。有些專家更為悲觀,諮詢公司榮鼎集團合夥創始人榮大聶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是零,也許最多為1%或2%。」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去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為負數,而不是政府公布的超過3%。因此,即便今年的增長跟去年差不多,實際增長速度仍會很糟。「應該是在0和1%之間」。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增長而是危機。「如果爆發金融危機,那就是負的。負多少?是10%,是5%,還是15%,就不清楚了,要看爆發有多嚴重。」
還有一些人竭力渲染中國營商環境惡化影響招商引資。他們說,全球提供政治風險保險的約有60家保險公司,目前絕大多數已決定不再為中國提供新的保單,少數幾家仍在做的公司均附加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款,且保額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與幾年前的20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榮鼎諮詢合夥人洛根·賴特稱,「當政府信譽動搖時,危機就會在中國發生。」
一些人對中國經濟放緩鬆了一口氣。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在《外交事務》雜誌發文稱,儘管人們預計疫情封控被解除後,中國經濟將出現大幅增長。然而,中國卻陷入了經濟下行周期,染上了「經濟長期新冠」,「就像一個患有慢性病的病人,中國的經濟軀體還沒有恢復活力,仍然萎靡不振。」
他不無揶揄地說,導致中國經濟停滯的原因是中國政府越來越武斷地干預經濟,這讓中國各地的許多人擔心失去財產或生計,但北京的難題卻為美國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機會。美國領導人與其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來遏制中國增長,不如讓中國領導人替美國領導人代勞,將美國定位成一個更好的選擇,作為中國各種經濟資產受歡迎的目的地。
更有甚者,西方一些人還借題發揮,刻意渲染中國經濟困境的外溢效應已開始顯現。中國領導人為緩解國內矛盾、轉嫁危機,可能尋求一條更具對抗性的對外路線,故意挑起對外爭端,這是今後幾年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就認為,即使純粹基於自私考慮,也應擔心北京「會採取什麼措施分散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在連篇累牘的「中國威脅論」中,台灣問題被視為最大的風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全球事務教授、前國防部長戰略規劃特別助理白蘭斯表示,回顧歷史,當新興大國經濟放緩,地緣政治問題倍增,就會變得更咄咄逼人。由於中國軍力較以往更強,同時經濟又開始衰退,更難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今後十年台海戰事的風險將達到最高。
大西洋理事會史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中心副總裁兼高級主任、《大國競爭回歸》一書作者奎尼克表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未來可能走跌,但中國領導人不明白中國經濟在衰退,反而堅信中國更強大,美國在衰落。
美軍前印太司令部情報官、海軍少將史都德曼認為,印太地區眼下猶如一片乾草,星星之火即可迅速燎原。美國希望能與中國保持熱線溝通,如此才能遏制擦槍走火,但雙方關係目前存在問題,地區安全環境又極具挑戰,美國正在運用各種方式避免台海發生戰事。如果中國領導人低估武統台灣的後果,戰爭爆發不會有真正贏家,對中國和世界都將產生毀滅性影響。
其實,一些人渲染北京武統台灣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甚至還有鼻子有眼地將時間節點說得清清楚楚,似乎他們親身參與了解放軍攻台部署一樣,說穿了無非是變着法子鼓吹「中國威脅論」,這次拿中國經濟下行與台海穩定硬扯在一起如出一轍。
眾所周知,北京希望通過持續發展兩岸關係、加強交流合作和深化人民交往,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然而,民進黨當局上台後,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大肆採購美國武器,軍費逐年攀升,還時不時操弄「台獨」議題,搞一些所謂「正名」的小動作,企圖「倚美謀獨」、「以武謀獨」,嚴重損害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毋庸諱言,蔡英文當局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與美國的撐腰打氣密不可分。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為了達到「以台制華」的目的,美國大打「台灣牌」,美國高官不顧中方嚴正警告頻頻訪台,甚至拜登本人也分別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不允許大陸改變台海現狀,釋放鼓動「台獨」的模糊信號,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切。
9月1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美國應該盡最大努力避免與中國發生「公開武裝衝突」,不要重蹈「大國戰爭」覆轍。他強調,華盛頓希望兩岸「有一個和平的結果」,但又稱一旦中國大陸對台灣發動軍事行動,美國完全有可能擊退解放軍的攻擊,其言下之意就是美軍不會任由解放軍武力攻台,必會助陣「台獨」分裂勢力「武力拒統」。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反制。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中國經濟上行也好,放緩也罷,「一個中國」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挑戰。一旦「台獨」分裂勢力越過紅線,北京絕不會坐視不管。儘管武統是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後保留手段,然而,面對內憂外患,「忘戰必危」,唯有不「懼戰」,才能「止戰」。「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正如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所指,只有依法堅決制止分裂,兩岸和平統一才有現實基礎;只有國家實現完全統一,台海才能真正迎來持久和平。
當然,數十年來中國在全球GDP增長中的貢獻率舉足輕重,經濟遇到暫時性困難引發關注不足為怪。實際上,當下不僅海外有看衰中國經濟的,國內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的也大有人在。鄧小平曾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共二十大報告也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放在首要位置。歸根結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中國解決包括台灣問題,乃至國家安全在內的所有問題關鍵還是要靠自身發展。中國經濟唱是唱不衰的,無需比誰的聲音更大,要比就比誰做得更好。
毫無疑問,只有中國社會主義獲得高度發展,才能使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逐步相信社會主義,使相信社會主義的人進一步堅信社會主義。
(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