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透視2|全球幣圈亂象頻生 首七月騙款78億

據Chainalysis估計,單計算利用勒索手段而得的虛擬資產金額,年初至今涉及逾35億元,已高於去年同期錄得的23億元。

(大公報 記者 李耀華)JPEX涉嫌詐騙事件,再度引起市場對全球虛擬資產平台騙案的關注。有機構統計,今年首7個月全球流入虛擬資產騙局的金額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意外地按年大幅減少77%。專家認為,一方面由於騙徒手法越來越高明,利用灰色地帶以退場騙局(Exit Scam)的手法變現,而受害人即使蒙受損失亦難以舉證,相關損失沒有計入騙局金額內。另一方面數據顯示虛擬資產勒索的增加趨勢,反映幣圈亂象依然頻出。

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Chainalysis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流入已知非法機構的虛擬資產詐騙金額,較去年同期下跌65%,至於流入風險機構(高危交易所等)的資金則下跌了42%,同時整體數量亦大跌。虛擬資產騙徒在期內所提走的資金亦較去年同期下跌77%至10億美元。Chainalysis認為,下跌的態勢確是較為令人意外,一般而言,虛擬資產價格走勢今年持續反彈,罪犯所騙得的金額理應更高。

聲稱黑客攻擊 資產被控制

Chainalysis對此解釋說,原因之一是退場騙局未有統計在內。常見的退場騙局,是機構在市場上「撤出」所有資金,即在虛擬貨幣早期投資者身上獲利的一種方式。簡單而言,擁有特定新虛擬貨幣最大錢包者,試圖透過行銷和促銷活動,人為抬高(哄抬)新幣的價格,最後將其個人包袱甩給(傾銷)新的投資者。由於這種手法在法律上存有灰色地帶,故不容易被檢舉。另一個較普遍的退出騙局,是機構聲稱被黑客入侵,並失去對虛擬資產的控制權,從而告知客戶沒有辦法退款,但由於機構業務可能涉及多個國家地區,箇中真偽難以求證。

報告同時統計,全球虛擬資產勒索個案明顯增加,年初至今涉及金額4.49億美元(約35.11億港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錄得的不足3億美元(約23.46億港元)。Chainalysis估計今年全年規模接近9億美元,為歷來第二高水平。根據圖表顯示,不論是小型和大型的虛擬資產勒索個案都有所增加。

分析指出,詐騙案獲利多少,要取決於幾多散戶及資金參與,前期部署及宣傳時間較長,而虛擬資產勒索就是將目標從散戶轉向企業或大財主,一筆過敲詐款項。

比特幣投資商機 大行垂涎

儘管全球幣圈亂象頻生,但華爾街未有放棄虛擬資產這片商機。在6年前,摩根大通主席戴蒙曾警告,整個加密幣系統均是一場騙局。然而,摩根大通已在2021年開始向高收入客戶出售比特幣,大行包括貝萊德、富達等,均申請現貨比特幣ETF的交易。

近年海外幣圈騙案事件簿

1 今年全球流入虛擬資產騙局的金額下跌65%,騙徒提走的金額減少77%,至10億美元

2 去年美國虛擬貨幣騙局金額升近一倍,較2021年升88%,至23億美元,平均損失86000美元

3 美國證交會於3月曾拘捕多名為虛擬貨幣作宣傳的名人,包括歌手Austin Mahone和Akon;藝人Kendra Lust

4 美國證交會2018年曾起訴職業拳手Mayweather和音樂製作人DJ Khaled,指其未有披露因推介虛擬貨幣而獲酬

5 英國監管當局最近公布限制虛擬資產和其他高風險投資的計劃大要,其中包括限制名人為虛擬資產賣廣告

6 去年9月,Nexo和Nexo Capital兩家虛擬資產公司遭美國8個州證券監管機構起訴,指其未有向政府註冊,和瞞騙客戶有關其註冊身份

7 去年12月,新加坡警方指控虛擬資產借貸公司Hodlnaut欺詐和誤導消費者,至今年6月該公司申請清盤

透視鏡|完善虛擬交易規則

文/蔡樹文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爆出涉嫌詐騙投資者醜聞,事件持續發酵,警方表示,截至前晚10時共接獲1641宗個案,包括未能在JPEX提取資產或懷疑受騙,涉款接近12億元,其中最大一宗金額更達4000萬元之巨。

香港證監在JPEX「爆煲」前已經介入事件,進行長達一年多的跟蹤調查,並對市民作出呼籲,可惜的是仍然有逾千名投資者中招,涉及大量金錢,受害人數及涉款或會持續增加。事件可見即使有監管及調查,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這個新時代產品,實在太多變化,規管上要做到滴水不漏,便需要步步為營,與時並進,不斷堵塞空隙。

JPEX「爆煲」後,社會更關注本港還有多少類似JPEX的無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仍在運作?這些平台背後股東是誰?公司是否有足夠資金營運?是否涉及「空手套白狼」?公司資金流向是否正常?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是時代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發展新產品當然不容落後,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遊戲」規則,機制要不斷自我改進,目的是維護市場秩序,防止投資者變成大鱷「點心」。面對金融大鱷,我們必須要保護投資者,捍衛國際金融中心聲譽。

特稿|虛擬資產作幌子何時了

香港JPEX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全球各地的傳媒都有報道。事件更令全球監管機構意識到,發牌制度固然重要,但若不把虛擬資產視作為證券等監管,以虛擬資產作為幌子的騙局將會陸續有來。

在JPEX事件前,美國證監會其實早於去年,已推動把虛擬資產納入證券監管框架之內,但努力暫時白費,原因是美國法院在今年7月曾針對美證監向瑞波虛擬貨幣提起的訴訟,裁定當散戶投資人買賣時,瑞波幣(XRP)屬於一種代幣、而非證券。

此舉對美證監是個極大打擊,因為其希望能透過證券條例來有效監管虛擬貨幣的交易,由法庭裁決虛擬貨幣非證券後,即意味着日後虛擬資產機構向散戶兜售產品時,可以全不受監管,立心不良的騙徒於是可以虛報盈利、公司賬目、投資回報等所有資料,令戒心稍低的散戶很容易中招。

在今年6月,美證監曾指控虛幣交易平台Coinbase因逃避披露重要信息而涉及不法經營,因Coinbase是上市公司,故美證監才可伸出監管大棒,但對於其他虛幣發行商,直至目前,仍是無王管。

當然,若把虛擬資產當作為證券監管,則發幣機構便要像上市公司般,定期申報業績和召開股東大會交代公司業務進展等情況,這將有違虛擬資產去中心化的存在價值,亦不利於金融創新的發展。

其實,推動金融創新,同時保障消費者資產關鍵是確保營運商盡責披露及透明度,並對業務有明確規範,否則即使獲得發牌,但若因為缺乏像上市公司般受嚴謹監管,任由騙徒找來網紅和名人吹噓虛擬資產,最終受害的只是投資者。市場可藉今次JPEX事件,探討虛擬資產當作證券來監管的可行性、重要性。

(來源:大公報A2:要聞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