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在兒童醫療輔導路上 陪伴是最大力量

(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嚴璐瑤)在兒童醫療領域,兒童醫療輔導服務正逐漸成為溫暖的風景線,專業的輔導,細心的陪伴,為兒童病人及其家人帶來一線曙光。不過,相比起其他發達地方,本港的兒童醫療輔導服務卻面臨着供不應求的難題,到底相關行業現狀如何?又面臨着怎樣的困難?點新聞記者近日採訪癌病兒童卓廷的家屬及兒童癌病基金行政總裁錢靜蘭,通過卓廷的母親自述和錢靜蘭的獨到見解,了解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運作模式、行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兒童醫療輔導師鏡頭下的小卓廷。(受訪者供圖)

陪伴者的力量讓病患家庭重拾希望

2021年5月,醫生遞交給卓廷的家人一份令人痛心的「生日禮物」——「磁力共振顯示,卓廷的腦內有腫瘤。」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現實,家人們感受到了無法言喻的震撼和無助,內心充滿了困惑和不安。卓廷媽媽說:「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整個人崩潰了,不知如何是好,眼淚不停地流出來。腦中不停地想着7歲的卓廷竟然會有腦瘤,之後的人生會是如何?」然而,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一位醫生的建議,將他們引向了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溫暖。兒童醫療輔導師的陪伴,讓家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經過腫瘤科醫生和醫務社工與卓廷家人開會,講解治療方案後,醫務社工向他們介紹了兒童癌病基金,然後社工把卓廷這個案轉介給兒童癌病基金。很快,基金會就與卓廷媽媽聯絡,初步了解卓廷的健康狀況和家庭狀況,他們決定接受專業的兒童醫療輔導服務,讓家庭重新煥發了希望。錢靜蘭解釋道:「兒童醫療輔導師是兒科病房中的關鍵陪伴者,為病童和家庭提供心理支持至關重要。」

與卓廷及其家人對接的是兒童癌病基金的副專業服務經理、認可兒童醫療輔導師馬嘉敏,在接受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過程中,卓廷的家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懷。通過與兒童醫療輔導師的交流,卓廷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他學會了應對壓力和不安的方法。家人們也感受到了來自輔導師的支持,讓他們更有信心應對未來的挑戰。兒童醫療輔導服務,不僅是心理的撫慰,更是溫暖的陪伴。

兒童醫療輔導師的角色與職責

兒童醫療輔導師,他們就像兒童醫療領域中的「超人」,他們不僅具備醫學知識,更懂得運用心理學和輔導技巧,來幫助年幼的患者應對病痛和情緒困擾。被問到成為認證兒童醫療輔導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時,錢靜蘭表示,首先需要考獲專業的學士學位,並擁有一定程度的兒童醫療輔導知識,以及完成最少600小時、並在認證兒童醫療輔導師監督下的臨床實習經驗。然後,需提交資格評估,認證這些教育和經驗需求已完成。一旦獲批准,就需要參加為期4小時的專業資格考試,評估知識和其在兒童醫療輔導上的應用。通過考試,就會成為認證兒童醫療輔導師,為期5年。期後需通過重新認證,才能保持認證資格。錢靜蘭說:「兒童醫療輔導師是兒科病房中的關鍵陪伴者。他們不僅為病童提供心理支持,還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錢靜蘭提到,兒童醫療輔導師接到由醫護團隊轉介的個案後,了解病童的病情,所面對的治療程序、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仔細顧及病童的需要,對於兒童病患和其家庭的心理支持至關重要。他們不僅具備醫學知識,還具備心理學和輔導技巧,能夠幫助兒童應對病痛、壓力和情緒困擾。同時,為病童帶來支持和力量,陪伴孩子跨越困難和挑戰。

兒童醫療輔導師以遊戲、玩具的形式幫助病患兒童。(受訪者供圖)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童醫療輔導師,需要經歷嚴格的培訓和考核。他們通過各種創意的方法,如遊戲、藝術和故事,制定個性化的計劃,幫助病童增強應對能力,減輕他們的恐懼和壓力,為治療做好準備。他們也是醫療團隊與家庭之間的重要橋樑,建立起信任關係,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擔憂,提供情緒支持和心理教育。

卓廷媽媽也同樣提到,輔導師馬嘉敏利用故事、遊戲和玩具等方式令卓廷和卓廷的姐姐清楚知道癌症是什麼,亦會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更主動邀請家長加入群組,令他們可以與有相同病情的家長聯繫、互相交流、支持。與輔導師第一次見面後,卓廷一家的無助感銳減了不少,反之,與癌症對抗的動力則增加了不少。

兒童醫療輔導服務別具意義

兒童醫療輔導服務不僅關注患者的身體健康,更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根據兒童癌病基金的服務調查,9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兒童醫療輔導服務能夠減輕患者和家庭在治療和檢查時的焦慮和不安。88%的受訪者認為這項服務能夠增加患者和家長的信心,92%的受訪者認為兒童醫療輔導師是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一數據表明,兒童醫療輔導服務在提升患者和家庭整體生活質量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兒童癌病基金行政總裁錢靜蘭。(受訪者供圖)

談及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意義,錢靜蘭表示,兒童醫療輔導師重視病童心理和社交健康,具有相關專業資格應用醫療遊戲、和家人及醫護團隊的關係導向,為每位病童及其家庭制定個人化計劃,提升應對和適應技能,幫助病童減輕恐懼和壓力,增強他們的應對和適應能力,為治療做好準備。而病童和家庭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將直接影響治療的成效。故此,兒童醫療輔導可提升病童和家庭的整體生活質素,更加支援醫護團隊更順利進行醫療程序,從而減少醫療開支。

服務在港未算普及 應加強關注及推廣

然而,儘管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意義顯而易見,但在亞洲地區,這項服務的普及仍面臨一定挑戰。錢靜蘭指出,在美國,每13,000名兒童就有一名兒童醫療輔導師,而在香港這一比例為115,000名兒童才有一名兒童醫療輔導師,這引發了人們對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關注。錢靜蘭說:「在充滿希望和挑戰的兒童醫療領域,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推廣,讓更多的病童在治療之路上得到溫暖的陪伴和關懷。」

面對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未來,錢靜蘭表示,兒童癌病基金正積極努力,推動這項服務在亞洲地區的發展,與政府、醫院等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培養兒童醫療輔導師的專業人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兒童癌病基金相信,兒童醫療輔導服務能夠為年幼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帶來溫暖的陪伴,減輕他們在治療之路上的負擔,注入更多的希望和勇氣。

記者手記

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正面意義,從卓廷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在兒童醫療輔導師的陪伴下,年幼的患者們不再孤單,不再害怕治療的未知。錢靜蘭女士的訪問,也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未來,她呼籲我們一同關注並支持這一領域的發展。

在香港,有不少默默耕耘為市民服務的機構和專業人士,有些一直在傳媒的鎂光燈下受到關注;有些則因為服務受眾不是主流,所以受到忽略或不夠重視。

若然記者不是專訪了兒童醫療輔導服務的服務對象及負責人,可能也跟他人一樣對相關服務一知半解,這些有意義、有溫度且有愛心的專業服務,確實需要更多支援及推廣。對身體健康的港人以至港童而言,這可能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服務,但對患病的兒童而言,兒童醫療輔導師的陪伴以及支持,可能是他們與家人堅持下去的重要力量,但願社會能更關注兒童醫療輔導或其他帶出正能量的服務,讓有需要人士更有機會得到適切支援,也讓香港這個商業社會更有愛、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