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論壇|5青年商業領袖交流 聚焦初創企業機遇

高峰論壇特別設立與青年息息相關的討論環節。(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今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9月13日至9月14日一連兩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6000人、多達100個代表團、至少10個國家的政府高層代表參加。

今日高峰論壇特別設立與青年息息相關的討論環節,由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主持,邀請芨影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邱和松、The Waste Lab共同創辦人Ceylan Uren、易池新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增越、Archireef Limited可持續發展經理黃熙婷和創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朱毅豪,探討「一帶一路」為初創企業和年輕商業領袖帶來的機遇。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工商金融部總經理謝小玲致辭時表示,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有150個國家參與倡議,當中不乏新型經濟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近年正式簽署,創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一體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會晤中東各國領導,香港特首今年2月亦率團前往中東,希望促進雙方展開緊密聯繫。香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低稅收,希望香港「走出去」、把握機遇,成為理想的「一帶一路」市場之一。

謝小玲表示,希望香港成為理想的「一帶一路」市場之一。(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創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朱毅豪介紹,其公司主要從事與製冷相關的技術,早前他們進行了香港冷氣製冷的調查,指香港氣溫高,最初成立公司希望通過科技推動香港的碳中和,但後來「一帶一路」倡議讓他意識到科技不僅可以運用於香港,也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炎熱的城市使用。現在公司的材料已經應用在杜拜的商場,通過「一帶一路」拓展了在香港研發的科技並與大灣區的生產能力相結合,再出口到中東地區。

The Waste Lab共同創辦人Ceylan Uren來自土耳其,在阿聯酋居住六年。她提到香港這次的暴雨是百年一遇,杜拜的惡劣天氣現在更為嚴重,強調雖然大家討論的重點是集中於如何尋找商機,但在這個過程中絕不能忽略環境。她認為,人類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行動太慢,所以在疫情期間,她選擇創立自己的公司處理食品浪費問題,並積極與不同大小規模的企業合作。她提到,食物浪費情況在世界上很嚴重,人類因過往未有保護海洋以及大肆破壞土壤,導致現在面對包括高溫、暴雨等諸多挑戰。Uren呼籲不能浪費食物,以及要處理廚餘,將其轉化成化肥,強調並不需要很高科技的技術即可調節土壤環境,是可以應用在世界各地的技術。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與「一帶一路」的中心,如何協助公司發展?Uren表示,公司成立初期時投入一切放手去做,但要擴大規模則需要投資者,直言是挑戰,投資者普遍想要「賺快錢」,對長期卻能解決大問題的項目則會相應猶豫。她認為公司在解決的問題,正是世界很多地區都會面臨的,因此希望攜手合作,擁有大視野和互相幫助,則能解決大問題。

嘉賓討論「一帶一路」為初創企業和年輕商業領袖帶來的機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Archireef Limited可持續發展經理黃熙婷所在的公司致力拯救珊瑚,指海洋十分重要,通常人們熟知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樹木枯萎後將重新釋放二氧化碳,鮮為人知的是海洋亦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此外,如何用私人基金保護大自然也是他們感興趣的課題,聯合國已經指出私人資金保護大自然的大趨勢,總是用政府資源不足以彌補這個距離,而綠色債券、綠色融資在這方面可以協助私人機構達成夢想和志向。

易池新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增越表示,二氧化碳的排出加劇惡劣氣候,減少碳排放需要鼓勵使用新興能源。他的公司正研究將能源進行儲存,且成本低廉。

被問及初創企業如何面對籌集資金的壓力,芨影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邱和松表示,初創企業通常面臨的難題包括資金。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需要更加前沿的技術和人才來支持,一般企業難以獲取,要思考核心和技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能為社會帶來何種價值。他透露,公司2019年來到香港後,香港科學園和貿發局為其提供平台,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現時他們的新產品已經成功救治8人。香港背靠祖國,與粵港澳大灣區聯繫緊密,公司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設立公司,與內地完整融合,並且通過「一帶一路」進入馬來西亞,強調「一帶一路」為初創企業提供廣大平台,幫助他們「走出去」。

相關報道:

一帶一路論壇|3國部長對話 探討中東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