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走過75載 協成行方文雄:文匯報是資訊橋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因為父親方潤華有剪報習慣,當中包括文匯報,所以在我年輕時,爸爸會與我分享文匯報的剪報內容,主要是一些政策報道或分析,從中可以加深了解國情。1993年我由美國回香港加入協成行工作後,亦成為文匯報的讀者之一,至今已閱讀了近30年。」 與香港文匯報同樣已成立75周年的本港地產發展商協成行,其第三代掌舵人方文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娓娓道來與文匯報結緣的來龍去脈。

「文匯報以愛國愛港為辦報宗旨,早期予人務實、低調的感覺。」方文雄表示,過去75年香港文匯報發揮了橋樑角色,尤其是早年不少內地人來到香港工作或營商,當時資訊未發達,在電話、傳真機和通訊軟件尚未普及之前,主要靠着「打電報」到內地與親友傳遞重要訊息,費用亦相當昂貴;當時香港文匯報全力報道祖國的最新發展,為香港市民提供獨家的準確資訊,因此不少讀者都會靠閱讀文匯報來了解國情及鄉情。

協成行第三代掌舵人方文雄認為,下一個世代人類一定會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加工作效率,傳媒的角色在人工智能配合下可能會走向專業化。(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回歸前 了解國家對港前途看法

不過,最令他感到香港文匯報起飛的時期,相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期間。方文雄回想起:「中英談判期間,本港政界、商界都好關心國家對香港前途的看法,文匯報報道中英談判的訊息成為不少讀者留意的重點。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過渡期,文匯報傳達『一國兩制』構想,全面報道香港回歸祖國的歷程,閱讀文匯報的報道可以了解到國家對香港前途的看法、說法,亦成為文匯報的轉捩點。」

與時並進 內容及形式更多元化

香港文匯報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後,竭力反映民意,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作出貢獻。他指出,隨着時代的演變,香港文匯報亦加強財經、副刊等內容,令讀者了解到內地各省市的營商政策變化,以至旅遊資訊,獲益良多。如今香港文匯報更與時並進,推出網上版等內容,加強吸引年輕人閱讀文匯報的機會,令他們可以更快更直接了解到兩會期間的國策、國情,了解到國家的重大變化。營商者亦可以透過文匯報了解到內地宏觀的政策資訊、規劃,甚至是內地旅遊的訊息等。

方潤華介紹協成行中心的牌匾。

配合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文雄認為,香港文匯報可以在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上發揮更強的優勢,包括可以將大灣區內9個城市的最新各類型政策、旅遊資源等資料整合,令商界以至小市民可以有更深入了解,便利營商及旅遊。

他認為,下一個世代人類一定會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加工作效率,傳媒的角色在人工智能配合下可能會走向專業化,情況猶如現時股票資訊一樣,「訊息就是錢」,實時及準確的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他說,每間公司都需要與時並進,了解自己的優勢,報紙其中一個角色是提供資訊,而香港文匯報的優勢在於有強大的內地資訊,可以多加善用,提供更深入的內地訊息予讀者。同時更可以透過人工智能科技加強與讀者的互動,並將相關內地資訊以不同方法分類,分開免費及付款閱讀方式,來達至增加閱讀人數之餘,又可以有利可圖。

三代人心繫祖國 年年捐助建設

協成行自創辦人方樹泉開始,已奉行「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作為協成行第三代掌舵人,方文雄表示:「爺爺方樹泉、爸爸方潤華時時刻刻都惦記着家鄉情,祖父方樹泉及父親方潤華於1977年成立方樹福堂基金,及於1986年創辦方潤華基金,兩個基金每年從集團抽取部分年度利潤用於公益,包括幫助國家的發展及社會有需要的人士,兩個基金成立以來合共參與了約600個慈善項目,遍布內地、香港及海外。」

支持國家航天事業發展

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當然是支持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方文雄感慨說:「因為滿清末期的腐敗,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二十多年前國家開始積極發展航天事業,雖然父親方潤華只是一名生意人,但早已明白到飛上太空甚至潛入海底的科學研究,對國家以至人類的科技發展都會有好大幫助,因此積極作出貢獻。」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方潤華以方樹福堂基金、方潤華基金名義,資助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包括興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園;他還與朋友合資成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科教基金」,並在該中心捐建數字圖書館、中小學運動場等;及在航天員楊利偉家鄉捐建「神舟希望小學」。

2012年方潤華於香港與「神舟九號」3位航天員會面時表示:「『嫦娥奔月』乃中國流傳已久之遠古神話,本屬遙不可及的夢幻,如今隨着女太空人的順利升空,『嫦娥奔月』夢想應可早日成真,堪稱中華民族之驕傲。近年國家航天事業急速發展,從『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以至『天和』遨遊星辰,多項重大工程舉世矚目,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見證香港75年來扮演不同角色

香港由小漁港發展成為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人口由數十萬人增加至如今750萬人,方文雄認為:「香港的成就離不開背靠祖國的優勢,香港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回歸祖國前,國家對香港已經十分支持,如提供東江水、食物以至基本生活物資。過去75年香港轉變十分大,亦扮演着不同角色,在經濟上香港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還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的重要管道,因此香港人一定要積極融入國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才可以令經濟再起飛。」

由製造業走到金融科技

方文雄指出,香港由最初倚重第一產業,包括天然資源,如漁業及馬鞍山礦業;其後不少上海企業家來香港創業,開始發展第二產業即輕工業及貿易,如製衣、布染、傢具、玩具等,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香港輕工業非常蓬勃,大批來自廣東省的人民來到香港打工及創業,令香港人口突然增加,由於有住屋需求,香港房地產業亦開始蓬勃起來。

七十年代香港發展金融業,開始有上市公司,香港進入第三產業階段,經濟急速起飛,更與新加坡、韓國及中國台灣享有亞洲四小龍美譽,如今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內地企業上市公司佔港股市值比重已日益加大,香港更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他認為,香港人適應能力高,未來世界會變得好快,香港必須朝高科技發展方向走,政府與業界已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機械人、人工智能及醫療科技等領域,香港人一定要一齊進步。

協成行發展儼如香港經濟縮影

回想起香港的轉變,協成行亦有着香港轉變的縮影。方文雄表示,爺爺方樹泉最初在香港筲箕灣建立芝麻廠,到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大批來自廣東省的人民來到香港打工,令香港人口突然增加,由於有龐大住屋需求,加上受朝鮮戰爭禁運影響,協成行決定展開地產業務,如今物業資產遍布港九。

多年來,多元化布局的協成行銳變為一家有時代感和充滿活力的企業,旗下品牌包括Office Plus、The Collab、木的地· R、木的地酒店、Madera Cafe、Madera Yoga、創協坊、萬有引力、遠晴及芳菲等,另外,如香港的柏傲山、H Code及環匯廣場等,也是協成行與其他公司合作開發的商業及住宅項目。

未來樓價只會平穩發展

方文雄直言,中央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加上香港政府積極增加本港住宅供應量,相信未來香港住宅樓價只會平穩發展,樓價每年大幅上升的情況料難復現,加上疫情改變了市民生活習慣,視像會議及網購衝擊了市場對商廈以至商場等需求,他透露,已與下一代商討公司的未來經營策略,全球已開始廣泛應用科技,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有意增加科技投資的比例,包括正探討參與醫療科技等投資,以擴展公司業務領域。

近年住宅項目主攻年輕人

近年協成行於香港發展兩個住宅項目,以配合年輕人的住屋需要。當中位於何文田勝利道5號的芳菲,樓高26層,提供71伙,標準單位由一房至兩房,實用面積286至481平方呎,另有4伙連天台或平台特色戶。項目盡享兩站匯聚、三線優勢,前往各消閒熱點,甚至往返內地亦非常便利,而且坐落於高尚住宅區,名校林立,生活娛樂設備及特色食肆一應俱全。

另一個住宅項目位於筲箕灣東大街121號的傲華,樓高23層,提供156個單位,涵蓋開放式至兩房單位,另有連平台及天台特色戶,實用面積約190至737平方呎。項目是集團在筲箕灣區繼「遠晴」後,第二個住宅項目。只需輕鬆步行1分鐘便速達港鐵筲箕灣站,貫穿兩大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民生配套一應俱全。

(來源:香港文匯報A11:港聞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