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來科學大獎京港兩地同時發布 8科學家獲超兩千萬獎金
(大公文匯網 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3未來科學大獎今日(16日)在京港兩地同時發布獲獎名單,8位科學家獲得三項大獎,獎金總額超兩千萬(人民幣,下同)。柴繼傑、周儉民因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獲得「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因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何愷明、孫劍(已故)、任少卿、張祥雨因提出深度殘差學習,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礎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柴繼傑、周儉民,他們為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目前,全球糧食產量的 40% 可因植物害蟲和病原體而損失。20世紀40年代植物抗性位點的發現表明植物具有先天免疫機制。1994 年,植物抗性基因的克隆從分子上證明了這一假設。這些抗性基因編碼核苷酸結合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複序列的免疫受體,構成了植物針對多種病原體和某些昆蟲的主要免疫機制。然而,這些免疫受體如何啟動植物的防衛反應一直是個謎。通過19年的合作和努力,柴繼傑和周儉民確立了由免疫受體激活的抗病小體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他們發現抗病小體是由免疫受體蛋白在識別病原體效應子後形成的多組分複合體,並發現這種複合體通過形成鈣離子通道引起植物免疫反應包括程序性細胞死亡,從而保護植物免受感染。這一發現將帶來更好的植物病害控制方法,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趙忠賢、陳仙輝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超導體作為一種量子材料,其獨特的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特性,在能源、信息、醫療、交通和電力等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有極大的應用前景。高溫超導材料主要有兩大類: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在銅氧化物方面,趙忠賢領導的團隊獨立發現了第一個液氮溫區的超導材料。在鐵基超導體方面,陳仙輝研究組首先將超導轉變溫度提高到麥克米蘭極限之上,證明鐵基超導體確實是非常規的高溫超導體,而趙忠賢研究組創造並保持了在塊狀材料中超導轉變溫度的記錄。
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共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他們提出的深度殘差學習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礎性貢獻。深度神經網絡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革命和發展,增加神經網絡的深度是在許多人工智能應用中帶來突破性進展的關鍵。該獲獎團隊提出了深度殘差學習,使神經網絡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獲得以前難以實現的能力,促成了多個突破性的成果——包括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該獲獎項目是四位獲獎者在2012至2016年間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完成的。
據介紹,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做出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725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2016年至今共評選出35位獲獎者,有多位港學者獲獎。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將於10月首次在香港舉行,70多位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世界級科學家將在科學峰會上共同探討前沿科學議題,頒獎典禮和青少年對話獲獎者會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