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引進外勞須建立健全有效機制
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首批外勞最快10月來港,預料可以趕及服務12月聖誕檔期。本港多個行業欠缺勞動力,窒礙行業復甦和整體經濟發展,輸入外勞是快速解決問題的必要辦法。要把輸入外勞的好事辦好,就要設立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加快輸入勞工的前期技術培訓,確保外勞質素滿足本地所需;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外勞中介的監管,杜絕黑中介剝削外勞,保障外勞權益,有利輸入外勞政策穩步有序推進,增強本港發展動力。
政府早前宣布,計劃為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兩萬名外勞,並設立小組審視分配制度。航空業首輪批出的2,841個配額,正好能幫助業界應對聖誕新年旅遊旺季所需。除了以東南亞為主的外傭,本港過往較少大規模輸入外勞,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累積經驗、完善流程,循以下三方面把輸入外勞的工作做好。
首先,應設立一套與內地合資格中介充分溝通合作的機制,確保外勞的質素能夠滿足香港發展所需。據國家商務部《對香港地區勞務合作管理辦法》,內地輸出勞務人員必須由持牌勞務經營公司辦理手續,而據「內地輸香港勞務經營公司名單」所載,共有14間勞務公司可輸出勞工到香港。有航空業界反映,現時透過內地公司聘請外勞,服務收費五花八門,當中只有四五間公司服務香港,理順當中程序仍需要一個過程。對此,政府應主動與內地勞動主管部門做好溝通,協助業界與內地中介建立暢通的合作渠道,主動將香港業界的需求傳達給內地中介,同時要了解內地外勞對來港工作的看法,加快磨合匹配的過程,提升精準輸入外勞的效率。
其次,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確保外勞迅速適應香港的職場環境。內地勞動力近年在文化水平、職業素養方面有很大提升,人才基本質素理應沒有大問題。但本港與內地工作文化和環境有差別,外勞來港工作,在公司制度、工作價值觀、職場文化方面都需要適應。本地部分工種需要持有認可的牌照或證書,這些都需要對外勞進行額外的培訓和指導。航空業界現時在「大灣區青年航空業實習計劃」下已有培訓內地學員的經驗,今後應該將類似的培訓擴大,以香港的模式及標準培訓外勞,以滿足行業所需。
再次,要完善外勞中介監管,杜絕剝削。外勞普遍對自身權益了解不足,因文化差異或語言障礙更易被剝削。過去有傳媒報道指,有安老院涉嫌利用「陰陽合同」手法,偽造「勞務合同」向內地來港的外勞護理員騙取高額「勞務費」,變相剋扣工資。無良僱主往往表面透過銀行發放符合規定的薪酬,事後卻透過扣押員工銀行卡、派員陪同提取現金及收取額外雜費等手段,收取不合理的「服務費」,損害外勞合法合理權益。這些剝削的手段在搜證上存有一定困難,勞工處應該加大對外勞工作場所的巡查力度,主動約見外勞了解工作情況,並在引進的過程中做好宣傳教育,讓外勞了解自身權益和投訴的途徑,鼓勵外勞主動舉報無良僱主,維護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保持本港對外勞的吸引力。
據統計處今年3月公布,本港勞動人口約377萬,較2020年同期的394萬減少約17萬。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及結構性的勞動人口減少,的確需要快速有效地填補人力缺口以維持競爭力。參考新加坡、澳門等外地經驗,輸入外勞能夠對本地經濟起正面作用,政府擴大輸入外勞符合本港經濟、社會發展所需,關鍵是落實過程中政府、企業和勞工團體要共同努力,將好事辦好,讓外勞成為本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來源:香港文匯報A03:要聞 2023/08/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