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興北上遊樂+疫後習慣「宅家」 港夜生活失色

昨日入夜後,尖沙咀一間酒吧生意相當冷清。(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廣濟、文禮願)曾幾何時,有「不夜城」之稱的香港愈夜愈熱鬧,然而經歷三年疫情洗禮,五光十色的香港夜生活漸漸褪色。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晚前往尖沙咀及蘭桂坊酒吧區及食肆直擊,發現不少酒吧門可羅雀,約百個座位的酒吧在晚上HAPPY HOUR(歡樂時光)卻空無一人。對此,老闆愁眉不展:「全晚只有幾個客。」他說,港人已習慣不出夜街,加上復常通關後,即日北上消遣太方便,更流失不少客源。根據香港入境處資料,上月日均近16萬人次經陸路北上,但南下旅客不足十萬人次,「逆差」6.5萬人次。業界支持特區政府搞活夜經濟,但必須配合交通、宣傳配套,以及對無謂的法規拆牆鬆綁。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晚前往尖沙咀及蘭桂坊酒吧區巡察,發現僅少數酒吧有點人氣,尤以尖沙咀甚為冷清,不少酒吧毫無生意,只見職員百無聊賴站在門口張望和聊天。蘭桂坊酒吧區雖然比尖沙咀旺,但與疫前甚至疫情期間相比,熱鬧程度大減。

北上南下客日均「逆差」6.5萬人次

位於尖沙咀的一間酒吧全場百個座位,記者在「歡樂時光」到訪期間空無一人,場面極其冷清。該店老闆、身兼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的負責人梁立仁無奈道:「今(昨)晚只來過兩位客人,近幾個月來的平日都是如此,即使是周五、周六晚,入座率至多五成。」

尖沙咀另一間酒吧尚有些許顧客,但場面亦不算熱鬧,負責人大Dee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好多客北上之後都覺得那邊多元化,而我現在的顧客基本都是熟客,全靠人際關係維繫,生意相比疫情前的平日減少五成,周五周六則少了三四成。」

翻查入境處的資料,上月經陸路北上的港人日均約159,677人次,南下旅客日均約94,583人次,「逆差」約65,094人次;本月也「逆差」約52,487人次。梁立仁表示,隨疫情後全面通關,北上過夜生活的港人大幅增加,雖然內地夜店消費未必低於香港,但其優勢在於「一條龍」服務。

「比如深圳會有酒吧街、小吃街等,又比如大受歡迎的Coco Park等地,港人北上吃飯、唱K、按摩、飲酒可一條龍享受服務,估計每人一個周末消費3,000元。」梁立仁說,內地夜場的大空間和人手充足帶來的優質服務也是其優勢之一。

疫後多私人聚會減少出夜街

疫情也改變了港人夜生活的消費習慣。他解釋,疫情期間經濟下滑,港人消費意慾降低,外加政府多加宣傳鼓勵市民「宅在家」,現時港人已經習慣了不會太夜出門消費,「近年市民比較喜歡參與私人聚會或Party room,私隱度高又比外出消費便宜,因此本地酒吧的生意額比疫情期間大跌。」社會雖復常,人工及租金等開支已恢復至之前的水平,然而收入未恢復,因此本地酒吧仍艱苦經營。

市民對搞旺夜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酒吧常客阿Don表示喜歡飲酒,疫情前後大約每周會去酒吧三次。對政府搞旺夜生活,他自然支持,但對市集的態度並不樂觀,「政府搞市集,擔心限制太多,市民未必買賬。」但他認為如果再派消費券,會增加不少人外出過夜生活的意願。

業者阿智對振興夜市非常支持,「若政府能令夜市多元化,相信所有人都會樂見。」然而,各行各業請人難是不少夜生活配套不足的原因之一,「現在餐飲、司機請人都難,我建築行業請人也難,人少了,服務配套就會不足,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全面的挑戰。」

即便遊客Clinton滴酒不沾,但也希望香港搞旺夜市,「夜生活也不單只是酒吧,如果夜間市集能有一部分發展非飲酒人士的元素,開發新的娛樂形式,我想很多人都會參與,這也是振興夜生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業界:搞旺夜生活 配套是關鍵

香港夜店業界對於特區政府提出搞旺夜經濟雖然支持,但認為夜生活的配套及相關政策需要改善。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認為要振興夜生活,尤其在新政策、新元素推出時,政府過於保守不是一件好事,有必要在交通配套及發牌制度上配合。

政策須拆牆鬆綁

他舉本月初在中環海濱舉行、逾萬人參加的S2O亞洲潑水音樂節為例,指業界本想申請臨時酒牌。當時,政府部門同意可營業至午夜12時,結果在活動開始前幾天才被告知只能營業至下午6點半,在多方爭取後才改至晚上9時。

「理解政府有顧慮,因此縮短營業時間,但這樣的做法讓參與者當日的生意額減少兩三成。」梁立仁認為,香港要搞活搞旺夜市,就需要拆牆鬆綁,政府上下層進行溝通,改變相關政策。

他以深圳為例:「羅湖區有酒吧或夜場區域新建項目時,業界提出方案後,市政府會積極回應並配合業界出台政策,待業界開始營運後,政府再不斷調整政策予以改善,這一點值得香港學習。」

交通配套尤重要

夜生活飲多杯,又不能違法酒後駕駛,交通配套顯得十分重要。梁立仁表示,深夜消遣完的市民都希望搭的士回家,但近年不少的士拒載、劏客,令夜歸市民頭痛,他認為政府想搞起夜市的話,就需進行更多執法行動,打擊「黑的」。

他認為,香港其實有不少具特色的酒吧夜店,例如賣清酒的、有外國樂隊駐守表演的酒吧,這是內地未必有的優勢,故建議政府資助酒吧業界加強宣傳,「業界與政府部門多點溝通,將這些特色傳播出去,吸引更多內地居民、旅客來港消費,同時讓更多香港人知道。」蘭桂坊另一間酒吧負責人Sunny同樣認為,搞旺夜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內最能起到效果便是從遊客着手。

深圳夜市堪借鑑 攤檔旺時酒吧靜

深圳龍華區夜市地攤檔對附近街舖商戶造成競爭。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幾個月前推出「夜經濟」,其中龍華區的夜市亦熱鬧非常。原來,居於該區的香港酒類行業協會會長何耀康當時亦有意投資夜市附近的酒吧,最後投資計劃告吹,令他捏一把冷汗,因為夜市搞了幾個月,該區的酒吧爆發「倒閉潮」,原因是夜市攤位搶走酒吧生意和客源。他直言,香港特區政府倘推出「夜市經濟」,要以此為鑑,避免造成惡性競爭。飲食業就建議將灣仔海旁、沙田中央廣場及觀塘碼頭一帶劃為夜市區域,以及成立跨部門為參與計劃的攤檔提供支援。

觀塘酒樓晚九時後冷清

香港夜生活褪色,疫情令火爆的食肆晚市變得冷清,位於觀塘的潮薈軒昨晚九時後門可羅雀。負責人黃重勤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午市及下午茶的生意已回復疫情前約八九成水平,然而疫後港人變得「深閨」。

「晚市基本上只做到一轉至一轉半生意,即只有晚上六時至八時有客,九時後已無客人用膳。」他苦笑道,疫情期間的晚市生意是疫前五六成水平,「無想過復常後,反而只剩三成半生意。因為復常通關後港人寧願北上消費,一到周末或周日,即使是向來熱鬧的午市,生意也減少一成多。」

對香港特區政府有意大搞「夜經濟」,黃重勤坦言有保留,「可能會帶旺到酒吧或經營宵夜的食肆,但對於一般中式酒樓,未必有幫助。」反之,為了應付增設夜茶時段,他需增聘五六名人手,「現時請人困難,要求員工返夜更,薪酬也得提高,變相令人工成本增多15%,開支多咗,是否真的帶多了生意?晚市真的有這麼多人來幫襯嗎? 」

居於深圳龍華區夜市附近的香港酒類行業協會會長何耀康憶述,他於今年6月中見到該區一帶出現不少夜市攤位,的確吸引了不少人流,帶旺疫後的龍華區,然而一下子多了數十檔攤位,令部分馬路受阻之餘,更令鄰近商店的客源被分薄,「同一碟炒米粉,攤檔賣13元,食肆賣18元,你會幫襯哪間呢?」

何耀康原本也有計劃在該區開設酒吧,最後計劃告吹,但近月見該區多間酒吧及地舖結業,他幸慶當時沒有投資,並希望特區政府推行「夜經濟」時也避免對鄰近店舖造成惡性競爭,以及影響周邊衞生。

業界不認同夜市「頂爛市」

不過,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會長徐汶緯持相反意見,「市道愈靜愈要搞!」他說,疫後港人夜間幾乎零活動,政府有必要帶頭搞旺夜市,推出類似工展會或年宵花市的「夜場」,吸引港人相約三五知己逛逛街。徐汶緯認為「夜市經濟」不應只涵蓋飲食環節,也應推出「乾貨」應市,並邀請街頭表演團隊,營造熱鬧氣氛。

對有食肆擔心攤檔容易「頂爛市」,趕絕食店,徐汶緯不太認同:「每年維園搞工展會,銅鑼灣和天后一帶的食肆反而更旺,證明只要帶起人流,鄰近食店都會受惠。」

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應劃出專區搞「不夜市」,例如灣仔海旁、沙田中央廣場及觀塘碼頭一帶等以便規管,亦應成立跨部門為參與計劃的攤檔提供一條龍支援,拆牆鬆綁,避免商戶因為申請食肆牌照等繁瑣程序而卻步。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