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 對華間諜戰愈演愈烈 香港不能成「間諜之都」

文/卓偉

國家安全機關日前公布破獲一宗間諜案,一名軍工集團人員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收買,向美方提供軍事敏感資料。不久前,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在一個安全論壇公開表示,美國重建在華情報網絡已經取得進展,氣焰囂張地宣告美國已經在中國建立了新的情報網絡,結果卻被中國國安部門迅速「打臉」,破獲了這次間諜案。但同時,這宗案件有幾個特點卻值得留意:

一是特意針對軍工等重要範疇的相關人員,利用其在外國受訓時有計劃地進行滲透、策反。二是除了一般提供巨額報酬以及為其全家辦理移民等條件外,外國情報部門更着力向目標「灌輸西方價值觀」,動搖其政治立場,是一種「認知戰」。三是長期利用,被捕人同意成為間諜,並接受美方考核和培訓,之後回國為美國提供情報。

據美國媒體透露,十多年前中國瓦解了中情局在內地的間諜活動後,一些美國官員悲觀地認為,中情局的機密通訊系統已經遭到破壞,要重新建立極為困難。然而,隨着近年來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將中國當成了重要的競爭對手,試圖通過各種極端對華戰略遏制中國發展,重新建立對華間諜網成為了美國情報部門的重要工作。

在近兩年間,美國中情局更專門成立了兩個中心:「中國任務中心」和「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作為對華的情報戰機構,「中國任務中心」更是中情局唯一一個針對單一國家設立的任務中心。「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則負責精進美國間諜的諜報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上的應用,其首席技術官就來自矽谷。這些反映了三個趨勢:

美對華滲透無所不用其極

一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對華間諜戰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有專門的情報中心、最先進的技術以及大量的情報人員,並且積極在中國境內尋找、誘使更多「內應」。二是以往的間諜戰主要是情報收集為主,新的間諜戰除了獲取情報之外,更具有「認知戰」的特徵,通過政治、思想滲透等手段,游說、策反別國人員。三是廣泛運用人工智能、網絡、社交媒體等手段發動「認知戰」,在網絡上進行政治宣傳和輿論引導,傳播西方價值觀,針對敵對國家進行各種造謠、抹黑,「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正負責具體的技術。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政府即將更新《國家情報戰略》,要求情報機構必須「超越傳統的保密圍牆」,向美國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學術界加強情報分享,18個情報機構的年預算高達900億美元。說明美國仍在不斷擴大其情報網,在幾個主要範疇上大打情報戰、「認知戰」,包括在關鍵技術領域對中國「卡脖子」,大打「台灣牌」、「香港牌」,製造各種地緣政治衝突,全方位對中國進行遏制。

對於美國的間諜戰,中央早已作出了全面應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自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大力增強了防範、制止和懲治間諜行為;國家安全部還建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動民間動員反間諜。國安部接連破獲外國的間諜行動,也足證國家在反間諜上的能力。

在反間諜問題上,香港同樣不能缺席。從歷史上看,二戰時期香港曾與里斯本、卡薩布蘭卡並稱「世界三大諜都」。此後,香港因為特殊的政治與地緣環境,繼續成為「東方諜都」,大量各國特務在香港活動。這個情況在回歸之後並沒有收斂。香港之所以成為各國間諜的集中地,一方面在於香港的特殊地位,成為外國勢力窺探內地的一個跳板,另一方面在於香港缺乏對間諜行為規管的法律,也缺乏相應的執法機關,在應對間諜上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完善法網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從現實上看,香港深受間諜之害。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曾指,美國駐香港領事館內,至少有15名人員是中情局特工。2019年爆發的黑暴,外國間諜、「外國指揮官」更加空群而出,策動指揮多場暴亂,嚴重威脅香港的安全和穩定。面對美國有組織、有部署、規模龐大的間諜戰,香港將成為其重要針對對象,不能成為「間諜之都」是香港當前的首要之務。

2019年的港版「顏色革命」雖然失敗了,但美國絕不會放棄在香港的布局,在美國的大戰略上,香港依然是干預、搞亂內地的主要「跳板」。只要美國圍堵中國的大戰略一日不改變,香港都會成為美國針對、打擊的對象,以為香港在對抗「軟硬對抗」上軟一點,執法不要那麼嚴,不要「刺激」外國,就可以換來對方的同情、網開一面,不過是一廂情願。打壓中國是美國的國策,香港是國家最重要的國際城市,美國會放鬆對香港的打壓遏制嗎?

所以,香港當前重點不是綏靖求和,而是進一步把國安防線築牢,完善法網,切實打擊防範各種對抗,並且盡快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工作,針對「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以及「與外國政治性組織勾連」等間諜行為進行規管。國安維護了,香港發展才有基礎,以為講一些「軟話」,就可以讓美國「放過香港」,獨善其身,這是政治的天真,在維護國安上,香港必須緊跟國家,才是香港生存之道。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來源:大公報A11:評論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