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胃病(十)|一文看清消化性潰瘍六大證型 中醫治療標本兼顧

從中醫的角度,消化性潰瘍和飲食不調、情志內傷、感染致病邪氣、素體脾胃虛弱等多種因素有關。病位在胃,疾病的發生與肝、脾兩個臟器的功能不正常有關。潰瘍病早期與寒邪客胃、肝氣犯胃、飲食停滯有關,多為實證;病程遷延日久則由實證變為虛證或虛實夾雜證。

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健脾理氣、和胃止痛、清熱化瘀為原則。初起多採用理氣清熱化瘀的方法;潰瘍日久反復發作,治療多標本兼顧,補虛瀉實,健脾與理氣並用,和胃與化瘀同施。多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寒、脾胃濕熱、肝胃鬱熱、胃陰不足、胃絡瘀阻六個證型辨證論治。

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潰瘍

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潰瘍多發生在長期高壓力、不開心、緊張、焦慮、抑鬱的人士。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疼痛可能牽及兩側脅肋部,症狀可因情緒因素誘發或加重,伴有反酸、口苦、心煩等不適。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

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表現為:胃痛,空腹饑餓時發作,進食後疼痛緩解;遇寒則疼痛加重,得溫則疼痛減輕;平時怕冷、手足冷,面色淡白,口淡、口中返吐清水,大便爛,舌淡胖,舌邊兩側有牙齒印。

脾胃濕熱型消化性潰瘍

脾胃濕熱型消化性潰瘍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或痞脹;噁心、反胃;大便黏、排不乾淨、小便黃;口苦、口黏、口臭;舌紅、苔黃厚膩;脈滑。

肝胃鬱熱型消化性潰瘍

肝胃鬱熱型消化性潰瘍主要表現為:胃痛、反酸、火燒心;口乾、口苦;急躁易怒,大便硬;舌紅、苔黃,脈弦數。

胃陰不足型消化性潰瘍

胃陰不足型消化性潰瘍主要表現為:胃部不適,似饑又似痛;口乾,喜歡飲水;手心、足心熱;舌紅,舌上的白苔較少或沒有白苔,有些在舌體中間可見到裂紋;脈細。

胃絡瘀阻型消化性潰瘍

胃絡瘀阻型消化性潰瘍主要表現為:胃痛,或為脹痛,或為刺痛,疼痛的部位基本固定,夜間容易發作;嚴重者可能會有嘔血、黑便;面色暗、唇色暗;舌暗,或舌上面有瘀點、瘀斑、瘀線,舌底靜脈青黑迂曲。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內容節錄自《防治慢病・胃病治與養》,獲「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授權轉載。

馬劍穎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中醫治胃病系列文章相關鏈接:

中醫治胃病(一)|長期胃酸倒流恐致食道腺癌?

中醫治胃病(二)|中醫如何治療胃酸倒流?

中醫治胃病(三)|詳解胃酸倒流五種常見證型

中醫治胃病(四)|遠離胃酸倒流從生活習慣入手

中醫治胃病(五)|經常胃痛是胃炎症狀之一? 中醫解構胃炎成因

中醫治胃病(六)|慢性胃炎會演變為胃癌?兩大高風險因素你要知

中醫治胃病(七)|詳解胃炎五種常見證型

中醫治胃病(八)|遠離胃炎 從飲食習慣入手

中醫治胃病(九)|上腹痛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三大致病因素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