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胃病(九)|上腹痛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三大致病因素要留心!

消化性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因為潰瘍形成的原因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稱為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胃鏡檢查和胃鋇餐造影。研究顯示,男性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患了消化性潰瘍會有甚麼表現?

上腹痛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偏右或偏左;疼痛的感覺多為灼痛、鈍痛、脹痛、刺痛或饑餓樣不適感;疼痛常有節律性;進食或服制酸劑可使疼痛緩解。

除了上腹痛,消化性潰瘍還可能有上腹脹、噯氣、反酸、火燒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腹痛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但並不是沒有腹痛就一定沒有潰瘍。有些不典型的消化性潰瘍可能沒有腹痛的表現,或者腹痛很輕微,似有似無。甚至有的患者是因為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穿孔為首發症狀。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症狀上有甚麼不同?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具有節律性,常在空腹時和夜間出現,進食後或服制酸藥可緩解;疼痛的部位多位於中上腹部,或在肚臍上方,或在肚臍上方偏右。

胃潰瘍:疼痛的時間節律性不如十二指腸潰瘍明顯,夜間疼痛也比十二指腸潰瘍輕和少見;疼痛多出現在進食後1小時左右,經1至2小時後逐漸緩解;疼痛的部位多在劍突下或偏左。

消化性潰瘍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一、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病因和復發因素。研究證實,消化性潰瘍患者檢出幽門螺旋桿菌的陽性率遠高於普通人群,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潰瘍的復發率明顯下降。

二、經常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另外,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也是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最常見病因之一。有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人群,10%至25%出現消化性潰瘍,1%至4%出現出血、穿孔等併發症。所以,患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不應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

三、情緒緊張

消化性潰瘍目前被公認是一種源於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下的疾病,發病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情緒緊張、抑鬱、焦慮等不良心理因素會引致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異常,胃黏膜血管收縮,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或復發,同時也會延緩消化性潰瘍癒合。

從中醫的角度,情緒更是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病因。中醫認為,肝和脾胃協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肝主疏泄,肝臟功能是否正常最受情緒影響。當情緒正常時,肝、脾和諧合作,相輔相成,人體的消化系統才可正常工作;情緒不正常時,肝氣鬱結或肝火過盛,會影響脾胃功能,令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潰瘍病發生。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內容節錄自《防治慢病・胃病治與養》,獲「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授權轉載。

馬劍穎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中醫治胃病系列文章相關鏈接:

中醫治胃病(一)|長期胃酸倒流恐致食道腺癌?

中醫治胃病(二)|中醫如何治療胃酸倒流?

中醫治胃病(三)|詳解胃酸倒流五種常見證型

中醫治胃病(四)|遠離胃酸倒流從生活習慣入手

中醫治胃病(五)|經常胃痛是胃炎症狀之一? 中醫解構胃炎成因

中醫治胃病(六)|慢性胃炎會演變為胃癌?兩大高風險因素你要知

中醫治胃病(七)|詳解胃炎五種常見證型

中醫治胃病(八)|遠離胃炎 從飲食習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