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震中心遭網攻 美國幕後黑手

據環球時報報道,26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聲明稱,該局所屬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組成的專家組發現,此次網絡攻擊行為由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和不法分子發起,初步證據顯示網絡攻擊來自美國。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隨即發布警情通報,證實在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發現了源於境外的木馬程序,該木馬程序能非法控制並竊取地震速報前端台站採集的地震烈度數據。有專業人士表示,地震烈度數據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比如一些軍事防禦設施就需要考慮到烈度等因素。

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在聲明中稱,經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監測發現,其所屬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部分地震速報數據前端台站採集點網絡設備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初步證據顯示網絡攻擊來自美國。

26日,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遭受境外組織的網絡攻擊。圖為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站大門。

「木馬」盜地震速報台站數據

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發布警情通報,證實在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發現了源於境外的木馬程序,該木馬程序能非法控制並竊取地震速報前端台站採集的地震烈度數據。該行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江漢分局已對此案立案偵查,並對提取到的木馬樣本進一步開展技術分析。「初步判定,此事件為境外黑客組織和不法分子發起的網絡攻擊行為。」有專業人士表示,地震烈度數據指地震的烈度和震級,這是衡量地震破壞力的兩個重要指標,尤其是地震烈度代表對地質的破壞程度,烈度越大、破壞性越大,「地震烈度數據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比如一些軍事防禦設施就需要考慮到烈度等因素。」

外交部斥威脅國安 強烈譴責

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是繼去年6月份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黑客組織網絡攻擊之後的又一國家單位。眾所周知,美國在世界範圍展開網絡攻擊、實施竊密行為,最臭名昭著的兩大機構分別是NSA(美國國家安全局)和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360公司的監測結果,NSA對至少上百個中國國內的重要信息系統實施網絡攻擊,其中一款名為「驗證器」的木馬程序被發現在一些部門的信息系統中運行,向NSA總部傳送情報。而且,結論顯示,不僅在中國,其他國家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中,也正在運行大批的「驗證器」木馬程序,並且數量遠超中國。

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的研究發現,CIA針對全球發起的網絡攻擊行為早已呈現出自動化、體系化和智能化的特徵,其網絡武器使用了極其嚴格的間諜技術規範,各種攻擊手法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現已覆蓋全球幾乎所有互聯網和物聯網資產,可以隨時隨地控制別國網絡,盜取別國重要、敏感數據。

美國在變本加厲對全球目標實施攻擊竊密的同時,還不遺餘力地「賊喊捉賊」,糾集其所謂盟友國家,大肆宣揚「中國網絡威脅論」,詆毀污衊我國網絡安全政策。針對此次事件,中國外交部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根據中方相關機構發布的通報,有外國政府背景的黑客組織對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實施了網絡攻擊,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我們譴責上述不負責任的行為,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的網絡安全。」

話你知|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

全稱為武漢市應急信息監測預警中心(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承擔推進全市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健全城市運行常態化監測網絡體系;承擔各類災情信息的收集、整理、研判和監測預警,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及防災減災有關工作;組織開展應急、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及有關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考務等工作。

網攻滲透日常生活 跨領域打造護盾

隨着戰爭形態的不斷發展,民用與軍用設施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精確打擊變得越來越重要。想要精確打擊,就需要更多的地質與地形情報作支撐。為了獲取這些信息,美國情報機構加大了網絡攻擊與網絡竊密的力度。當前,美國已經打造了網絡攻擊全套武器裝備,能夠隨意攻擊全球目標。

而隨着我國地質學的發展,地震監測中心監測的數據會越來越多維,這也意味着,一旦這些信息洩露,能夠被分析出來的信息會越多。專業人士表示,現在監測中心還會同步監測地下水位與土壤等信息。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土壤對軍事行動的影響,相關研究已經細分到土壤含水量、溫度分別會對軍用車輛通行產生什麼影響。

2022年6月,西北工業大學遭受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網絡攻擊。

隨着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各大情報機構也都將自己的首要任務調整為幫助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取得成功。而美國攻擊地震監測中心的舉動則表明,下一步美國網絡攻擊的對象要向日常化、生活化滲透。

網絡攻擊,看起來離普通人很遙遠,但美國在開發網絡攻擊武器時,就有意識地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領域相結合,一旦其發動網絡攻擊,受影響的,也會是普通人。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要做的不單單是提升自己的防護能力,更要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織起一張防護的「天網」。 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

(來源:大公報A11:要聞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