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站港灣現44條輻射魚

香港文匯報報道,日本一意孤行準備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東京電力公司5月在核電站港灣捕獲的海魚體內,發現其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180倍。英國《衛報》周一進一步披露稱,這宗個案並非孤例,福島核電站港灣附近在過去約一年間,就發現44條輻射超標的海魚,且涵蓋多個品種。報道坦言日本執意排放核污水,只會引起區域內眾多國家和地區更多反對聲音。

共同社6月首先報道,東電在核電站港灣一條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檢測到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萬貝克勒爾,是日本食品衞生法規定的每千克含100貝克勒爾的180倍。《衛報》指出,捕獲海魚位置在福島核電站機組靠海一側,圍築有防波堤,按照東電說法,防波堤內海床沉積物的銫濃度超過每千克10萬貝克勒爾。

鰻魚超標17倍 鱒魚12倍

經《衛報》查詢後,東電證實從去年5月到今年5月間,福島核電站港灣合共發現44條銫海量超標的海魚,其中90%是在防波堤內側或附近捕獲,但在防波堤外也有輻射超標的海魚。較嚴重的超標個案包括去年6月捕獲的一條鰻魚,其體內銫含量達每千克1,700貝克勒爾,今年4月捕獲的一條鱒魚體內,銫含量也有每千克1,200貝克勒爾,分別是日方規定的17倍和12倍。

東電官員告訴《衛報》,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核污水立刻流入了核電站港灣,從2012年起,東電定期設置多張防護網,防止魚類游出港灣。到2016年1月,東電相信安裝的防護網已經能將懷疑受污染的魚類留在港灣內,就暫停了對防波堤內魚類放射水平的定期檢測。

輻射魚游出福島50公里外

不過東電承認,去年1月在距離福島核電站以北50公里的相馬海岸,曾捕獲了一條放射性物質濃度超標的「黑晴平鮋」,東電據此再次開始在港灣附近進行採樣,並安裝更多防護網,避免魚類游出。東電官員解釋稱,這條黑晴平鮋體內輻射水平「非常高」,日方相信牠是從核電站港灣逃逸,現時福島縣捕獲的所有黑晴平鮋均暫停運輸,至今還未恢復。

《衛報》指出,東電計劃下月開始從福島核電站排放超過130萬噸核污水,這一過程預計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最終報告認為核污水排海計劃符合標準,但日方的做法已遭到包括中國和韓國在內的多國批評,也引起許多太平洋島國不安。報道特別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已承諾若日方一意孤行排放核污水,會禁止從日本10個縣進口食品。

《衛報》亦提到,他們向東電官員提及對核污水排放入海的擔憂,東電官員則堅稱,公司相信核污水排海「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都很輕微。」

東電設核污水排放指標 未釋科學界疑慮

日本共同社周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設定指標,稱放射性物質「氚」的活度在排放口周邊海域達到較高值時,會暫停排放程序。

報道指出,東電設定指標為核電站半徑3公里以內的排放口附近海域,每升水中氚活度不超過700貝克勒爾;核電站面向海洋一側10公里範圍內,每升水的氚活度不超過30貝克勒爾。報道提到,東電已分析計劃最先排放的核污水,結果顯示其中氚的活度達到每升14萬貝克勒爾。要使其低於東電設定的排放標準,這些核污水需用海水稀釋約200倍。

東電稱,該指標是考慮到相關設備和測定的不確定性設定,標準是日本官方標準的四十萬分之一,即低於每升水1,500貝克勒爾,然後通過海底隧道在近海約1公里處排放。

日方堅稱核污水經過處理後「幾乎無害」,但說法受到日本民眾和國際社會普遍質疑。科學界也擔憂日方排放的核污水多達130萬噸,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很可能集中於各類水產體內,破壞生態環境並影響人體健康。

日動畫宣傳排污計劃 福島居民憂影響生計

日本外務省近期推出動畫短片,稱要打擊有關福島核污水排海的「不實資訊」,但有福島企業和居民對排海表示憂慮,擔心影響生計。

外務省分別於本月13日及21日,發布兩段英語動畫短片,解釋福島核污水排海前的稀釋過程,以及講解其他處理方案和最終選擇將核污稀釋排海的原因。

度假屋東主恐生意受損

日方計劃最快下月啟動排海計劃,有在福島做生意的居民擔心旅遊業及漁業再次受打擊。70歲的鈴木先生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50公里的磐城市一個海灘經營度假屋,他表示在311大地震後,這裏就只剩下他做生意。他說核污水一旦排海,就沒有人會來這裏游泳和浸浴,「我聽到電視報道說不用擔心(排海),但到頭來,如果你能選擇到其他地方,你就會去其他地方。」

對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稱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東京大學環境化學教授小豆川勝見說,計劃符合標準的前提,是當局要在未來數十年都嚴格執行計劃制訂的內容,「日本政府能在這麼長時間也嚴格跟隨計劃嗎?這暫時未能預料,所以我仍有保留。」

(來源:香港文匯報A19:國際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