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港人|林鵬耀:抓住內地機遇華麗轉身的「學徒工」

憑藉不懈的努力和時代的機遇,林鵬耀完成了從學徒工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身。

(大公文匯網 記者 倪巍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斯凱(maxcare)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林鵬耀都被視為「傳奇創業者」。從16歲在香港模具工廠當學徒工,到弱冠之年憑着「手藝」出來創業,再到如今成功的企業家,林鵬耀的身份雖然變了,但他的初心和真性情卻從未改變。

推開林鵬耀位於香港的辦公室,抬眼便能看到「善者得福」四個大字。他說,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乘着內地蓬勃的市場與迸發的機遇,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面對逆境,林鵬耀遇挫不棄、永不言敗;順境時,他絕不故步自封、沾沾自喜。熟悉他的朋友都說,林總是位善者,更是得福之人。憑藉自身不懈努力,林鵬耀完成了從學徒工到知名家庭健康產品企業掌門人的逆襲之路。

看好上海優質營商環境

在林鵬耀的逆襲旅途中,上海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為強化美斯凱亞洲區業務,林鵬耀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上海美斯凱實業有限公司,四年後又在上海寶山工業園建設了15萬平方米的廠區。

在林鵬耀看來,上海是全國消費第一城,當地既有眾多傳統百貨業,也有各類電商新業態,加大布局上海市場可以輻射全國。除投建生產基地外,林鵬耀還先後上海博薈廣場店、伊勢丹、高島屋等百貨公司開設美斯凱品牌專門店,並積極在京東、天貓等線上平台布局線上專賣渠道。

在上海投資興業這些年,當地優質的營商環境令林鵬耀印象深刻。他留意到,2018年以來,上海連續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並發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上海正在努力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營商環境優化經驗做法。

林鵬耀說,通過在上海等內地城市的持續投資和深耕,美斯凱完成了除中國香港總部外,以意大利設計風格為先導,以上海、廣東製造基地為依託,以上海為大中華區營銷管理中心的全球布局,自有品牌美斯凱也逐漸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如今美斯凱已躋身香港最具競爭優勢的家庭健康按摩品牌之一,其產品系涵蓋家庭按摩用品、運動器材、美容產品,以及內服健康食品等。

「我們的產品不僅通過了歐盟、美國、德國、中國等多項品質和安全認證,更申報獲得了多項國際專利。」林鵬耀表示,在上海感受到內地市場的蓬勃,內地消費風口增長很快,消費者對生活品質和健康有較高的要求,這使美斯凱不斷發展,希望將公司營建為全球最佳的家庭健康產品服務商。

憑藉創新的設計、過硬的質量,以及「無限關愛、源自點滴」的品牌發展理念,美斯凱的生意越做越大。談及這段創業史,林鵬耀記憶猶新……「福建省晉江市,雅稱『瑞桐』,地處閩南『金三角』核心位置,我就出生於此」。

遇挫不棄愛拚才會贏

1980年林鵬耀小學剛畢業,母親便帶着他和妹妹,去西南方向的香港與在當地打工的父親團聚。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已是遍地繁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以及在街道上穿梭不息的雙層巴士,在尚未成年的林鵬耀眼中都是如此新鮮。不過,大都會居不易,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各種花銷,令本就不寬裕的林家愈發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與逼仄。

林鵬耀與家人回內地老家過春節時的合影。

為了幫助減輕家庭的重擔,林鵬耀的母親找了一份裝配小玩具的零工,每天她都帶着尚未加工好的玩具配件到家中組裝。懂事的林鵬耀在本該於父母膝下承歡的年紀,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求學。他說:「那時父母非常辛苦,白天我會協助母親裝配小玩具,晚上潦草吃罷幾口飯,就匆匆趕去夜校補習文化知識。」

移民家庭從來不易,為了減輕雙親的負擔,剛滿16周歲的林鵬耀主動跑去香港當地一家模具工廠當學徒工。用他的話說,福建人都曉得「愛拚才會贏」的道理,「早一天出來工作,也能多貼補點家用,讓壓在父母身上的擔子相對變輕些」。

模具,素有「工業之母」的美譽,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擁有的專業模具從業人員也不過約七千人。在林鵬耀看來,這是一份在當時很有前途的職業,只要學會了這門手藝就有機會逆襲。

學徒工的生活並不輕鬆,每天林鵬耀都緊緊跟隨在老師傅身旁,專註於學習與塑膠模具有關的專業技能。林鵬耀回憶:「當時我的日薪是30港幣,這些錢雖然微不足道,卻也着實令自己感到興奮。」

在此後的四年間,「辛苦」始終圍繞着林鵬耀,但他卻無絲毫怨言,並將這種辛苦視為人生的磨礪。他說,那個年代,香港有不少機會,有能力的人也非常多,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這種樂觀而執着的態度,為他日後的逆襲奠定了基礎。

20周歲剛及弱冠之年,林鵬耀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選擇——憑藉學到的塑膠模具領域專業技能出來創業。「那時的初衷非常樸素,就是要改變家庭生活狀況」林鵬耀說。

很快,林鵬耀的模具工作室正式開業,專為有需要的客戶定製五金塑膠製品,老闆、銷售、夥計均由他一人擔綱。創業初期,他也經歷了不少坎坷,甚至「差點輸光從頭再來」。

白手起家用質量說話

還有一次,模具工作室接到了一單來自印度客商的塑膠類家庭用品訂單,林鵬耀為了做好這單生意特意針對客戶需求對產品進行了設計。不過,印度客商在交接成品時,只支付了微薄的來料加工費,卻對設計費等閉口不談,更有甚者還惡語相向,這讓林鵬耀感覺受到了極大侮辱。

好在,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林鵬耀開模具的手藝和人品得到了絕大部分客戶的認同,他也慢慢在模具圈贏得了口碑。他常說:「別人成功的模式就是我學習的對象,我只是幸運的一個。」

23歲那年,林鵬耀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是一個很優質的模具訂單,曾經試過一天就能掙30萬美元」。從學徒工的日薪30港幣,到模具工作室一天30萬美元的進賬,林鵬耀感受複雜:「兩者間的差距可謂雲泥之別,終於有錢可以幫到家裏了。」

短暫喜悅後,林鵬耀並未被成功沖昏頭腦,相反他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做模具生意只是跳板,我希望切入電子行業,並創設自己的品牌」。這樣的想法並不突兀,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問世,全球電子產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越來越多外資在香港設廠裝配各類電子產品,香港的電子工業也因此迎來一波發展高潮。

2018年林鵬耀創立的美斯凱品牌榮膺「香港名牌」稱號。

公開數據顯示,到1989年香港的電子生產企業已達2009家,出口規模約558.18億港幣。在一本名為《百年滄桑,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有這麼一句話形容當時的香港:「一個新電子產品的製造時間,美國要8個月,日本要5個月,而香港平均不到3個月。」

乘着市場的東風,林鵬耀正式進入電子行業,經過幾年的磨合他推出了減肥腰帶、滑板車等多品類產品,並通過電視直銷渠道進軍歐美市場。他說,當時的電視直銷相當於現在的抖音、小紅書,由於產品質量過硬,很快在海外打開市場。2000年左右,林鵬耀正式推出美斯凱品牌,公司也從最初的代工生產商,晉級為專業電子設計製造商。

事業小成後的林鵬耀,又擘畫了公司新的發展目標,這次他將關注點聚焦東莞。在當時的他看來,內地正在經歷改革浪潮,乘着改革的東風「北上」投資,可以迅速擴大公司規模和產能。

鼓勵長子暑期雲南支教

這樣的選擇並不令人意外,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廣東省,已沐浴在改革春風中。東莞也一度成為繼深圳後,廣東第二大「世界門戶城市」,甚至連當時IBM的中國區總裁也感嘆:「東莞一堵車,世界就停滯。」彼時,世界知名企業紛紛在東莞投資建廠,電子廠、製造廠、外貿公司層出不窮,當地居民收入也呈現指數級增長。

「1990年我就去東莞與當地政府頻繁洽談。」林鵬耀回憶,初期公司在東莞租借廠房用於建立直屬生產基地。1995年後,伴隨着公司的日益壯大,林鵬耀又抓住惠港政策紅利在東莞購置了幾十畝土地,建設了符合國際標準的三萬平方米現代化廠房。

《史記》有雲:為善者,天報之以福。林鵬耀對此深信不疑,這些年他陸陸續續為家鄉晉江捐資上千萬修建學校教學樓和老人院。用他的話說,全家老小雖然已定居香港,但桑梓情深「成功後能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盡力多做善事是有福氣的」。

這些年,林鵬耀也積極投身建設美好香港的行列。特別是隨着國家出台實施《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等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後,他深切感受到香港社會由亂及治,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他認為,中央給了香港很多機會,現時香港社會整體狀況持續轉好,商業機會不斷湧現,「穩定對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而言非常重要」。

對於家庭教育,林鵬耀從不以某一個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優劣,而是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的寬容態度看待兒女成長。他說:「我經常和孩子聊自己的故事,談這些年經歷過的點滴,我在他眼中既是父親,更無話不談的好『兄弟』。」

在林鵬耀的教育及感召下,他的長子今年以優異成績從美國知名高校畢業,並選擇暑假去雲南支教。

長子赴美求學時,林鵬耀拖着行李一路護送;兒子假期時,他只要得閑就會買張機票過去陪伴,甚至帶着兒子一同逛電子博覽會,一道坐摩天輪感受雲端漫步。2023年初夏,林鵬耀的兒子以「五科A」的優異成績從美國知名高校畢業,他也飛赴校園參加畢業典禮,這一瞬間也被他用相機永久保存在微信朋友圈中。

「孩子品學兼優,成績很好,讀書方面從未讓我們操過心,這個暑假會去雲南支教。」林鵬耀補充說,兒子研究生讀的是「高科技農業」,「我對他的要求就是學成歸來踏踏實實為國家做貢獻,他自己也希望回國發展」。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留言:「何其有幸、生於華夏、生於盛世,祝願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