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慧說法|咱十堰的穆大姐頂呱呱!

文/鄭久慧

朋友圈裏,大家都在分享在大灣區的點點滴滴,筆者也來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

大約十年前,國家CEPA新政策開放港企北上設立分公司,筆者就被前老闆委派為「開荒牛」,到深圳龍華新區設點。新開張的寫字樓在高鐵沿線的深圳北站附近,同事們的宿舍也安排在附近的小區裏,還特地招請一位家政阿姨幫忙照顧大家的伙食和清潔工作。

記得阿姨來面試時那響亮的聲線:「我姓穆,穆桂英的穆!」瞬間贏得大家的好感!穆大姐比我媽小幾歲,是湖北十堰人。十堰在哪裏?離河南特別近,離省會武漢還真有點距離。十堰有啥?這話題估計跟穆大姐聊三天都聊不完,最記得她挺起胸膛說,「十堰有東風汽車啊,第一輛咱們中國製造的小轎車!」

回想筆者融入內地生活的珍貴回憶,都跟穆大姐密不可分。大姐手把手教我用淘寶,裝微信,開支付寶賬號,還記得我頭一筆轉賬,就是試着轉了5塊錢給她。穆大姐還帶着筆者去龍華文化廣場跳廣場舞,到龍華夜市的小攤上尋寶,「掃街」品嘗小吃。

每個工作日大姐煮好午飯,就留下跟我們一起吃。公司的研發團隊來自五湖四海,有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的技術總監旭哥,有碧眼金髮來自溫哥華的Robert及塞爾維亞姑娘Aleksandra,有祖籍廣州跟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父母在內陸長大、又到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唸博士的Ben, 有兩位分別來自湖北武漢及隨州的新員工,還有來自香港的見習生,分別是港大的Catherine及中大的阿諾。

飯桌上總是聊得熱火朝天,夾雜着普通話、廣東話、湖北方言及英文,筆者不少中國近代史的知識都是這麼「聊天送飯」學到的。Ben博士總會驕傲地說起父母親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事跡,如何搞好水利辦農場,讓新疆成為豐收福地。隨州同事小東一聽,就說起了他爺爺那一輩為了配合國家南水北調建設,舉家從十堰的丹江口遷徙到了隨州,而小東爺爺生怕兒孫忘了自己是十堰人,堅持家裏要說十堰方言,「90後」的小東也能說得很流利。穆大姐頓時樂了,馬上跟小東相認,大家都是十堰老鄉!這下子外籍同事也坐不住了,要我們翻譯到底發生什麼事,而兩位香港見習生為了練習普通話聽力,這時就會自告奮勇當翻譯,缺漏的地方一般由我或博士補上。

穆大姐廚藝很棒,做的肉包子特別好吃,畢業後長居上海的總監旭哥其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山東漢子,看見包子就會「心心眼」,而小東則會忍不住大讚:「咱十堰的穆大姐頂呱呱!」外籍同事們也學了這一句,從此之後什麼「yummy」、「tasty」、「wonderful」乃至於塞爾維亞文「укусно」、「сластан」之類的稱讚語,都被普通話「頂呱呱」取代了!

到了周末,外籍和內地的同事都會去風景不錯的南山區騎行,說來慚愧,筆者一開始不會騎單車,那時龍華新區還在初創階段,我們住的小區附近都是地盤,沙塵滾滾的,不適合在馬路學自行車。穆大姐特別有主意,帶着我到隔壁新落成的小區停車場,讓筆者跟着地上的停車線練習平衡控車,一個月後,我就能輕鬆自如地和同事們一道,哼着鳳凰傳奇去騎行!

穆大姐待我們像自己孩子一樣,常說神農架就在十堰,而炎帝也是湖北人,神農氏嘗百草,於是積極向我們推廣中醫藥知識。大家長期坐着辦公,難免肩膊酸痛,大姐帶來艾罐艾柱,教大家跟着穴位做理療,還順道把Aleksandra的痛經治好了,讓她大呼神奇,擁抱着大姐,連聲感謝主!那段期間,筆者因長駐深圳,跟媽媽的關係不太融洽,每次回港,穆大姐都叮囑我給媽媽帶特產,還給筆者看肚皮上的妊娠紋,分享她生孩子的經歷,說生兒子的時候剖腹產,差點丟了半條命,教誨同樣是剖腹產出生的我,一定要孝順聽話。

當時還沒有12306 APP,大姐住處的網速慢,大家都擔心她買不到回老家的火車票,既擔心她不能準時在「小年」年廿三前回去,更擔心她不能一過完正月十五就回來深圳為我們張羅好吃的飯菜,於是大家都自發地半夜不睡,等着開售,一起幫她搶票。

到了農曆年大姐回了鄉,吃外賣的日子裏我們就特別想她,盼着大姐回深圳,也盼着大姐帶「十堰臘腸」來。那是大姐自家餵的豬,自己宰,自己切,加上鹽和花椒醃製好豬肉,再回灌到豬腸子裏,然後自然風乾。要吃的時候切片,用大蔥辣椒一炒,香氣四溢,飯都會多吃幾碗!所以每次過完年,大家都自覺騰出大半個雪櫃,等大姐帶臘腸來!

說起來,不論多困難,大姐每逢過年都必定回十堰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她十多年來在深圳勤勤懇懇地當鐘點家政,她丈夫在工地裏辛勤當泥水匠,除了供養兒女在河南求學,就是希望多賺點錢,能在老家建房子,把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和癱瘓的老父親,接過來安享晚年。

家政阿姨是個體力活,穆大姐血糖不太穩,肚子一餓容易暈,更會冒冷汗,雖然她隨身帶着包子,但也沒那麼快補充上糖分,筆者經常給她捎一大盒「金莎」,她一試真不錯,說你這金色巧克力管用,吃一粒立馬不暈了。而大姐體質較弱,坐公交會暈車,又為了省幾毛錢不捨得坐地鐵,筆者就給她帶瓶白花油。她說這藥油可好了,上公交前往太陽穴和鼻下抹一抹,就能堅持到下車。

那幾年,我還充當「香港奶娘」,為大姐在十堰鄖縣的侄孫子代購奶粉,每次過關都提上兩罐奶粉,從初生嬰兒喝的,一直帶到一歲多的3號奶粉,稱得上是看着寶寶長大。筆者雖然還沒當媽,也耳濡目染學到育嬰小知識,例如孩子上火便秘可以試試「開奶茶」,夜啼睡不好就來點「保嬰丹」。

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都是日積月累的,大家多到大灣區走走,從平凡生活中感受勤勞可愛的中國人民的不平凡!內地同胞的個人經歷與新中國的發展密不可分,了解他們,也有助港人理解並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