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青少年睡眠情緒質素欠佳 逾三成曾「狂打機」超5小時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隨着科技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普及,電子產品的性能革新和廣泛應用,上網活動已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港專聯同中大今日(10日)發布香港中小學生網絡遊戲成癮及精神健康狀況研究,指超過三成學生曾「狂打機」長達5小時或以上,且青少年的情緒狀態及睡眠質素欠佳。
研究數據指出,有31.8%的受訪學生表示曾連續進行網絡遊戲達5小時或以上,個別嚴重個案更連續高達60小時;亦有42%的受訪學生表示曾連續觀看視頻達5小時或以上,最嚴重者更連續高達90小時。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受訪學生中有350名(12.6%)有網絡遊戲成癮傾向,中學組群(12.4%)和小學組群(12.9%)的網絡遊戲成癮傾向比例相若。
根據受訪學生的作息及精神健康自我評估,數據反映整體學生的情緒狀態平均偏差,有49.1%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53.3%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62.8%學生承受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壓力水平。縱觀三方面的情緒狀況,學生的情緒問題不論在抑鬱、焦慮和壓力水平已達高比例。同時,有65.5%學生的睡眠品質較低,也有38%學生的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低於世界睡眠醫學協會建議的9小時;27%學生自覺睡眠不足;更有13.3%學生曾經服用安眠藥物協助睡眠。由此可見,整體受訪學生的睡眠質素欠佳。
研究團隊建議學校可考慮每年進行大型篩查活動,如問卷調查,把同學分類成高、中、低危機個案,有系統地分配資源,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及支援措施。學校社工及訓輔老師可積極引進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團體到校支援,為高危學生個案進行評估和舉辦跨專業個案會議,討論適切的支援、跟進和轉介。
社區方面,應定期透過攤位、展覽、精神健康嘉年華和運動日等活動進行精神健康推廣,鞏固社區人士對不同精神疾病的認識,增強接納,減低標籤,從而提升自身察覺力和及早辨識有需要的家庭成員,並鼓勵有需要的市民尋求專業協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