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專欄|解構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
一聽到食物過敏,很多人會聯想到進食某種致敏食物後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血壓驟降,甚至有生命危險;亦有人說食物過敏程度若然輕微,不吃太多相關致敏食物便無大礙。究竟什麼是食物過敏?
進食後引起的不適,可以統稱為「不良食物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 一般分為「食物過敏」及「食物不耐」兩大類,主要以是否與免疫系統有關來區別, 而醫學上的食物過敏則與免疫系統有關。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源於免疫系統「打錯仗」,錯誤地認為某些食物對身體有害,並產生各種 反應,對人體作出攻擊。這些反應通常會於進食後一小時內出現,而且每次接觸致敏原後都會出現過敏徵狀。
致敏原是引起食物過敏的源頭,而致敏原主要是來自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魚。大部分食物過敏都與「八大致敏原」有關,包括雞蛋、牛奶、小麥、大豆、花生、堅果、魚和貝殼類海鮮。
食物不耐
所謂食物不耐,即俗語所指的「唔受得」,有機會是消化、吸收不良或代謝過程引起。
以較常見的乳糖不耐症為例,由於患者體內沒有足夠酵素消化乳糖,乳糖未能充分被 消化,導致腹痛及腹瀉等徵狀。部分不耐徵狀會在進食後出現,如飲酒後頭痛,源於 代謝物影響神經系統,而非免疫系統攻擊。
另一方面,食物不耐症患者一般會在大量進食時才會出現不良反應,徵狀或很久才出現,由進食後四小時至一、兩天不等,亦會出現累積的情況。
解決方案:戒口 / 食物脫敏治療
不少食物都含有各種致敏原,若同時對多種食物敏感或不耐,對日常飲食難免造成重大影響。患者一方面需要戒口,同時亦可考慮其他合適食物代替,力求均衡飲食。
除戒口外,食物脫敏治療是治療過敏的嶄新治療方法。治療期間患者會先嘗試進食極少量致敏食物,然後逐步遞增進食份量,以減低過敏反應。 由於此治療方式已有一定風險,故必須由醫護人員緊密監察下進行。
無論是戒口還是脫敏治療,營養師均會與醫生合作,為患者計劃治療方案,以便在日 常飲食中選擇正確食物。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