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新科技起公屋 提速提量提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視察香港期間發表重要講話,對香港特區提出「四點希望」,其中一點希望就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作為回應「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其中一個重點,現屆特區政府一年來努力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局方用不同方法提速、提量興建公營房屋,上一個五年計劃已增加12.8萬個傳統公屋單位,超過預期目標。而房屋署正研究推出新版本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 2.0),進一步簡化建屋工序流程,並助力於大灣區內地城巿的實力,利用先進科技加速樓宇的興建。
何永賢在訪問中表示,去年7月上任時已抱着很大的決心要解決香港住屋問題。過去一年出台的「簡約公屋」計劃目標興建共3萬個單位,以及將有兩萬個過渡性房屋陸續推出,是劏房戶急盼上樓的「救生艇」,讓他們在上樓前有改善居住環境的選擇,亦讓巿民有信心住屋問題的局面會有改變。
同事分秒必爭 供應再加800伙
她上月底訪京拜會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時,表達房屋局會繼續提速、提量、提效、提質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並正大力增建公營房屋。
何永賢表示,「對上的5年,(主理房屋政策官員)接任時訂定105,000個單位(目標),我們已經希望提速、提量、提效,加至12.8萬個單位,最近同事提供的數據是12.88萬個,不但沒有低於目標,還增多800個。不要小看這800個單位,因為眼前的土地只有這麼多,同事已分秒必爭,保持定下的目標並再增加一些單位。」
「組裝合成」將再「升呢」
至於下個五年計劃如何加快建屋量,何永賢表示會推出新版本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 ),「引進這個組裝合成法已有一個好好的進展,遲些大家好快會聽到有一個MiC 2.0 ,與MiC 1.0的分別,就是同事發現1.0在地盤上還要有紮鐵的工序,因為(組裝)涉及結構、承托力各樣,惟紮鐵工人不足,如果紮鐵的工序可以再壓縮及加快,不但可以減省人手,亦能加快流程,所以將MiC 1.0再推進成為2.0,令效益更加提升。」
為充分利用大灣區內地城巿的實力,特區政府房屋局訂立清晰目標,下個5年興建的公營房屋項目,半數使用組裝合成法,建造業界因此積極到內地物色合作機會。她說:「我最近看到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表示差不多每日也有團去大灣區,即是說業界知道這個方向後,就會尋找商機。我聽到也很開心,因為我經常思考香港未來的角色,除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要如何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結合,利用大灣區的實力。而在製造工廠化的流程中,內地會比較充足(條件),廠房規模會大些,在廠內引進機械人技術可行性高些,這些是內地可以有的(優勢)。」
港樓宇建造高質可回饋國家
何永賢指出,香港在樓宇建造方面亦具優勢,可以回饋內地,「香港設計標準十分國際化,水平亦很高,高質量發展,質量控制嚴格,步驟亦十分嚴謹,譬如驗收等,其實已累積多年經驗,配合國家未來的目標,將來有很大發揮空間。香港的長處是高質、質素有保證,香港在這方面可以有一個貢獻,令到整個國家實力提升。」
她表示,局方引進新科技,除了能夠加快公屋興建外,亦為已建好的公屋做好維修和管理工作,「譬如現時已開始使用一些無人機去檢測外牆有否問題,另外如發現鼠蹤,我們已用新的科技及早發現老鼠出入路徑,可以集中處理,並逐步在其他的屋邨項目使用。或者有些居民不適當地餵飼一些不應餵的動物,包括老鼠和野鴿等,我們亦可以早點用一些鏡頭觀察到,然後立即去制止。」她反問:「屋邨管理扣分制能否更有效打擊濫用公屋?我們是否可以再多一些有效的搜證?透過多些不同的渠道,快點找出這些個案,令到公屋流轉加快以及更加公平去處理。」
公屋「是屋也是家」 將推「幸福設計指引」
香港逾200萬人居於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內,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訪問中指出,公屋「是屋也是家」,房屋局除提速提量加快興建公營房屋單位外,同時要讓公屋居民有幸福感。因此,房屋署邀請一個顧問團隊,由建築師、園境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大學學者和社工等年輕專業人士所組成,將會為屋邨類別推出「幸福設計指引」。
圍繞五大主題設計
據了解,「幸福設計指引」初步圍繞跨代共融、綠色生活、活力健康、社區聯繫和樂齡安居等五個不同主題,因應屋邨地理位置和居民特性,加上屋邨空間的設計元素,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並令不同屋邨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預計該指引在暑假期間出台,屆時有不同活動向居民進行諮詢,以推出不同的設計。
何永賢表示,團隊目標是增加公營房屋居民的幸福感,「其實可能是一些好平凡好實際的東西,例如公共空間如何使用,譬如綠化地方如何設計,居民到這些空間會做什麼?需要什麼東西?老人家有哪些需要?育有小朋友的家庭又需要什麼等。而這個『幸福設計指引』是找出居民的日常,然後做一個指引,無論是新建屋邨,或者是現有屋邨,我們構思的是現有屋邨每隔五年十年會有大維修,趁着大維修加一些設計元素。」
團隊初步有五個主題作出設計,「綠色生活就是綠化及再循環的設施,會在合適屋邨構思;樂齡安居就是一些老人家比較多的屋邨,設計要照顧老人家的想法;跨代共融即是新家庭有小朋友又有老人家,室外設計如何可以令跨代共融做得更好。」
何永賢舉例公公婆婆帶孫兒去遊樂場玩,「我見過有些(遊樂場)沒有太多地方畀他們坐,老人家最開心是一班左鄰右里坐下傾談,又可以望到小朋友,又有遮蔭,這些是細節位,不是一些好特別的設計,而是生活的日常。」
此外,還有活力健康,屋邨位置可能附近有適合跑步或散步的地方,如何將屋邨與這些地方連繫一起,有一些配套,希望團隊發揮創意。
何永賢透露,有關指引會有靈活性及空間發揮,提出標誌性的提示和框架,「每一個屋邨落地的時候年代不同,位置亦不同,地塊形狀也不同,不能夠一刀切,要有自己的性格。」她強調有關設計並不奢華,「我會形容是平凡的幸福,樸實、踏實,不會太多花巧包裝,但有其本身味道和歷史。」
冀暑假出台 以遊戲形式諮詢
她要求指引盡快出台,「相信暑假是好的時機,因為暑假老老少少多在屋邨內,較易進行公眾活動,會有一個公眾參與,可以說是一個諮詢,利用互動遊戲啟發想法,因為老人家如果太學術性,不知如何答你,透過遊戲令他們可以有一些選擇。」
公共屋邨設計以往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日後按屋邨情況添加不同設計元素便有獨特特色。在建築署任職多年的何永賢以校舍設計舉例說:「我自己在建築署做過很多學校,曾經一些學校是有標準校舍,標準校舍不好之處就是太相似,但慢慢隨着學校使用校舍多年,你看到每間學校加添了自己的特色,譬如顏色不同,門內的設計不同,就着學校本身的背景,有些教會(辦學團體)可能入面有擺設不同,譬如天水圍(屋邨)好標準化,慢慢加上一些設計,可以令到有自己的歸屬感。」
特稿:感激同僚發聲 適時解說溝通
「簡約公屋」啟德選址一度惹起爭議,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訪問中回顧事件時強調「自己項目自己擔當」,但透露當時不少官員亦為她出頭解畫,她直言:「很喜歡(現屆特區政府)這個團隊,可以用兄弟姊妹感情來形容與其他問責官員的關係。」另外,事件亦令她上了一課,明白就算推行的措施有益公眾,但仍會有不同聲音,要思考及學習如何在適當時間進行解說和溝通。
何永賢在訪問中被問及啟德選址備受質疑,有否單打獨鬥的感覺時,她認為正好相反,「不但沒有所謂的被遺棄感覺,反而有很多幸福感,這個(簡約公屋)很清楚是房屋項目,自己項目自己擔當是應該的,不過特首及司局長一起發聲,我覺得這個團隊的表現真是很棒,令到我覺得大家奮進、一齊做好這件事,這給我一個很強烈的感覺。」
選址爭議亦令她明白就算一個議題如何能幫助基層巿民也好,「原來都並非人人感受到這一種我們自己覺得是好大度,人人都想解決嘅劏房問題,原來(政策)落地時總有些nimby effect(鄰避效應,即某設施符合公眾利益,但地區人士仍會為自身利益而反對),要如何去評估,覺得你正在做一件善事(協助劏房戶),大家都應該幫忙,但原來也會有一些(人)有不同角度,該角度如何掌握,搵一個更好的時機是一種藝術。」
她表示,每項政策都要研究及思考如何去溝通,「你與不同的人溝通,選材及角度會有不同,或者因應時勢,應該集中去講多些、解說多些,有時要互動,真的不可以一成不變,這是一個練習(機會),常常要學習……如何去評估一些nimby effect,或者人始終是人,並非每個人都一定對同一件事有相同理解,這值得去再細緻地去掌握。」
(來源:香港文匯報A03:要聞 2023/06/2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