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走進內地校園 體驗西北歷史文化

港澳營員與學生們進行課堂互動。(大公文匯網記者郭濤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郭濤 甘肅報道)「在整個活動中,我能感受到他們想要了解更多港澳文化的心情,很高興和他們進行互動教學。」 6月27日,「港澳內地青年校園文創產品甘肅交流訓練營」營員來到蘭州大學附屬學校進行公益實踐,港澳師生為五年級的全體學生講授港澳的風土人情及營員所在學校的情況,並與學生們互動,講授一些日常粵語。澳門理工大學學生歐峻銘說,此次活動達到了助人自助的目標,希望以後有機會和同學們進行更多的教學互動。

據悉,「港澳內地青年校園文創產品甘肅交流訓練營」以「展現甘肅悠久歷史文化,提高青年創新創業能力」為主題,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澳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旅遊學院、澳門理工大學、蘭州大學等港澳內地多個高等院校的60餘名師生參加此次交流營,在蘭州市、臨夏回族自治州、敦煌市、酒泉市和嘉峪關市等地開展文創體驗交流活動。

對於港澳師生的到來,蘭州大學附屬學校的學生們表示熱烈歡迎。課堂上,港澳師生向同學們介紹香港、澳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特色小吃等,還贈送了學生們明信片。對於自己想要了解的關於港澳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提問,與港澳營員們積極互動。下課鈴一響,港澳師生就被學生們團團圍住要簽名。

港澳營員被學生們圍住要簽名。(大公文匯網記者郭濤攝)

蘭州大學附屬學校的老師還帶領港澳營員體驗烙葫蘆這個傳統工藝。葫蘆,諧音「福祿」,在古代民間被譽為吉祥物之一。葫蘆烙畫藝術又稱燙畫、火筆畫,即藝術家用電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

挑選到畫着自己喜歡圖案的葫蘆,營員們拿起烙畫筆,學着視頻中的工藝步驟,小心翼翼地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港澳營員體驗葫蘆烙畫藝術。(大公文匯網記者郭濤攝)

「以前對甘肅的文化不是十分了解,但是經過這次後,除了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了解更多之外,也對蘭州這個地方有了更多的體會。」澳門大學學生吳潔基深有感觸。她說,在這幾天的行程中感受到了甘肅的文化和廣東、澳門等地十分不一樣,除了與當地同學們交流港澳的文化,同學們也介紹了這邊有名的小吃等等,這是一種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