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論壇|「三隧分流」豈止解決過海塞車

文\林世雄

《2023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今日將於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連月來,我和同事四出奔走,努力向議員、運輸業界代表和相關持份者解說《條例草案》的理念和重要性,聽取了不少寶貴意見。我們已經在可行的情況下,把各方的建議納入《條例草案》,目的是在改善繁忙時間過海交通擠塞的大前提下,盡可能平衡各界的訴求。我衷心希望《條例草案》今日能獲立法會通過政府的完整方案,為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老大難」過海隧道塞車問題,邁出重要而踏實的第一步。

《條例草案》主要涵蓋三個部分:第一,有關政府接收西區海底隧道(西隧)的安排;第二,訂定政府於今年八月二日接收西隧時,建議在三條過海隧道立即實施的全日固定收費方案(即「633」方案);第三,《條例草案》亦載有「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具體方案,政府計劃於今年內在三條過海隧道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以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出行的車流,並鼓勵出行人士在繁忙時段以外使用過海隧道。

善用隧道容量 改變出行習慣

三條過海隧道作為香港重要的交通基建,每日承擔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支撐本港的民生和經濟發展。在2021年平日早上繁忙時段,海底隧道(紅隧)、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和西隧的交通需求,分別是各隧道容車量的150%、146%和98%,或相等於三條過海隧道合計的126%。繁忙時間過海交通擠塞這個問題存在多年,即使是在隧道附近的非過海交通亦受累,實在亟需處理。

收取隧道費是調節交通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政府今年8月2日收回西隧正好提供一個契機,透過調整三條過海隧道收費的水平和架構,制定一個合理的隧道收費方案,既能滿足交通管理需要,又能顧及市民的接受程度和運輸業界的運作需要,達到兩大目標:(一)理順過海交通,善用隧道容量;及(二)改變出行習慣,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車流。

《條例草案》在立法會進行審議期間,不少人問我,若然獲立法會三讀通過,是否真的有信心能夠解決過海隧道擠塞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的目標一直是紓緩繁忙時段過海交通擠塞的情況,避免過海車龍無限延伸,波及非過海的交通和市民,例如紅磡、銅鑼灣、觀塘和藍田一帶。如果要徹底「清龍」──清除過海隧道車龍,過海隧道的收費必須作更大幅的提升以收果效,但顯然這絕非《條例草案》目前所提出的水平。若只顧及交通管理的考量而大幅調高隧道費,勢必增加市民出行的成本甚至窒礙經濟活動。對於政府而言,這樣「辣」的方案仍需三思。長遠而言,政府正計劃在交椅洲人工島及港島西接駁四號幹線成為第四條連接港島的過海隧道,相信屆時有望進一步改善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

雖然《條例草案》難以採取徹底「清龍」為目標,但我們絕不能、亦不應因此而裹足不前。我有信心《條例草案》是紓解隧道問題的重要一步。

首階段的「633」方案把西隧的私家車收費降低兩成至60元,同時修訂紅隧和東隧的私家車收費至30元。我們相信縮窄三條隧道的收費差距,能吸引部分駕駛人士轉用西隧。的士方面,三條隧道全日劃一收25元,亦有助減少的士因為節省隧道費而繞道而行的機會。

加士居道天橋車龍 料縮1.5公里

第二階段的「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更有望令繁忙時段過海交通擠塞的情況出現明顯改善。方案建議視乎時段,向私家車收取由20元至60元不等的隧道費,電單車亦會按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以調節交通流量;三隧全日有七成半至八成時間為非繁忙或一般時段,私家車收費僅20元至30元;而繁忙時段只佔全日約兩成時間,屆時西隧私家車收費保持60元,而紅隧及東隧費用因交通管理需要而稍為上調至40元;的士維持全日劃一25元;商用車則全日劃一收50元,大幅減低商用車使用西隧的隧道費,並簡化收費結構,以利便業界運作。

方案進一步為私家車和電單車按交通流量劃分收費時段,將更有效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出行的車流,並鼓勵駕駛人士在繁忙時段以外使用隧道,或轉用公共交通過海。我們預期方案可令「慣性塞車」的加士居道天橋在繁忙時段縮短1至1.5公里的車龍;繁忙時段的東隧入口車龍亦可以縮短0.5公里。對私家車司機、公共交通、商用車輛、過海巴士乘客,以至整個社會均會帶來裨益。

絕非為增加政府收入

我們當然明白有意見認為隧道費愈低愈好,但隧道是政府的重要資產,加上相比其他道路,興建和營運隧道涉及較高費用和資源投放。更重要的是,收取隧道費是一項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因此,我們須收取一定水平的過海隧道費,以保留有需要時透過過海隧道費來調節交通的能力,並讓政府可繼續投資興建新道路基建。

事實上,「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下,我們已盡可能調低三條過海隧道在非繁忙時段的收費水平至20元,讓駕駛者受惠。

此外,商用車輛實施全日固定和三隧劃一收費50元的方案,其實已充分考慮到運輸業界及立法會事務委員會的意見,並按「效率優先」的原則,考慮商用車輛的載客效率及對社會的經濟效益,把現時普遍較高的商用車輛收費下調至50元。政府認為這是一個經深思熟慮、平衡整全的方案。全日固定收費能令業界更容易掌握隧道收費開支,有利於業界營運,並更能保障從業員的職安健權益。三條隧道劃一收費的安排除了可以達至更理想的交通分流效果,亦讓業界可以按目的地選擇隧道,節省因繞路選擇收費較低的隧道而衍生的額外行車時間和燃油成本,同時司機在規劃路線時更具靈活性。種種優點為業界提供更有利的營運環境。

密切監察新收費計劃 不斷優化

在設計收費方案時,我們利用大型科學運輸模型、交通數據和交通習慣等資料來預測交通情況。與此同時,我們亦考慮了社會經濟情況和市民承擔能力等因素。如《條例草案》獲通過,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新收費計劃實施後的交通情況,並通過《條例草案》賦予運輸署署長的權力,微調相關的隧道收費,以達至改善隧道交通的目的。

政府亦深深明白要紓緩整體交通擠塞,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完善鐵路和道路網絡整體布局、優化公共交通系統、善用科技、推展「智慧出行」等措施,令社會經濟和普羅大眾得以受惠。

我們在2021年12月已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研究的其中一個大方向是利用智能運輸科技和大數據分析,善用香港有限的路面空間。我們將在今年內提出《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並在2024年內推展一些嶄新的先導計劃,例如在香港國際機場「航天走廊」使用自動駕駛車輛。我們會在2025年公布以構建可靠、安全、智能和環保高效運輸系統為目標的運輸策略藍圖。

(作者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來源:大公報A7:要聞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