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金額下月起夫妻可共用

長者醫療券計劃下月起將容許「夫妻共用」,當其中一方使用醫療券,系統會透過電話短訊通知雙方。

(大公報記者 秦英偉)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計劃容許長者醫療券「夫妻共用」。醫務衞生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進展,下月將容許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並擬增設電話短訊通知,當長者使用本人或配偶的醫療券戶口,系統將以電話短訊實時通知雙方,以保障他們的利益。現正擬定計劃執行細節,申領過程會盡量簡化、只需登記一次,毋須每次預先申請,以盡量便利長者。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新措施可以善用資源,避免造成浪費。

根據初步設計,長者和配偶在雙方同意下,只需在任何一方使用醫療券時,一同親身向服務提供者出示身份證和申報婚姻狀況,並登記一次,雙方醫療券戶口隨即在電腦系統連結,直至任何一方提出書面請求退出為止。當局說,戶口連結後,當長者醫療券戶口餘額耗盡,即可使用配偶戶口的醫療券餘額。

登記一次 須申報婚姻狀況

當局亦推出一系列系統改善措施,包括引入電子同意書,取代紙本同意書,以及在長者和配偶使用醫療券時,以電話短訊實時通知長者及其配偶。

可支付14項醫護基層服務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回應配偶共用醫療券時表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不同,共用醫療券可以善用資源,避免較健康的一方因較少使用醫療券而造成浪費。

政府指出,自今年4月底將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涵蓋四類「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醫療專業,包括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加上原本包括在內的西醫、中醫、牙醫等,長者共可使用醫療券支付14項醫護專業基層服務。截至上月底,已有近70名新增的相關專業人員參與計劃,合資格長者可在近150個服務地點使用醫療券。當局會繼續與認可醫療專業團體合作,呼籲專業人員向衞生署登記參與醫療券計劃。

當局又說,會總結醫療券計劃在港大深圳醫院的經驗,探討進一步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內地大灣區其他醫療服務標準和臨床管治架構相若的醫療機構,特別是採用「香港管理模式」的機構,相關管理模式和醫療水平必須符合條件,並與香港接軌。至於使用醫療券支付內地醫療保險費,政府正蒐集內地大灣區各市醫保政策資料,以及研究有關機制。

獎賞先導計劃第四季推出

至於去年施政報告同時建議推出為期三年的「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把現時長者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當長者在適當的健康檢查、慢性疾病診斷和管理等特定基層醫療服務使用最少1000元醫療券,便可獲額外發放500元至戶口作同樣用途。當局正制定先導計劃的執行細節,以及有關持份者的意見及提議,配合「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一併在今年第四季推出。

(來源:大公報A7:港聞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