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 | 理性包容應對危機 強化精神健康服務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日前發生命案,事件涉及精神病患者,引起全城關注。悲劇發生後,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共同應對不幸、撫平傷痛,充分展示本港社會理性包容、共渡難關的人性輝煌和共同價值觀。悲劇反映出本港需進一步完善對精神病患者的診治、照顧,集合醫療、社工和社會各界等各方力量,加強精神健康服務,防範類似悲劇重演。

此次悲劇令港人震驚痛心,但廣大市民在感到哀傷的同時,社會整體氣氛理性平和,沒有刻意炒作放大不安情緒。不少市民專程到案發的商場放置心意卡悼念死者,有教會團體唱聖詩及祈禱,祈求兩人安息。特區政府迅速展開危機處理,緊急呼籲市民不要傳播短片,以免散播不安情緒,大多數市民積極配合;警方加大巡查力度保障市民;不少志願組織為市民提供心理輔導,更提醒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關顧;其中一名遇害者的母親深陷悲痛,仍感激挺身相救女兒的熱心市民,更沒有怨恨嫌兇,反而促請政府關注精神病患問題;案發商場的巡邏警員明顯增多,增加市民的安全感;有志願團體紛紛擺街站提供心理支援,令受影響市民可以得到適切的心理支援;個別藉悲劇「抽水」之徒遭網民口誅筆伐,被公司立即解僱。

上述事實均顯示,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本港社會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精神再次體現。社會各界尊重受害者、關顧精神病患者的態度一致,不渲染恐慌仇恨,抵制惡意炒作,有利撫平社會傷痛、促進和諧,展示本港社會的文明包容、明辨是非的高質素,這也是本港社會引以為榮、值得弘揚的良好傳統。

雖然今次悲劇是個別事件,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呼籲市民無須對精神病患者抱有不必要恐懼,但痛定思痛,大家仍須反思如何作出改善,防範類似悲劇再發生。行政長官李家超已要求醫衞局盡快召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會議,循多方面加強工作,探討以更綜合、安全和全面方式,檢視和優化精神病患的治療及康復服務的流程。

首先,政府要檢討本港在精神健康方面的資源投入。本港接受醫管局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由2011至2012年度約18.7萬人,增至2020至2021年度逾27.1萬人,10年來增幅逾四成,但本港目前只有約400多名精神科醫生,及600多名臨床心理學家。政府的精神科門診新症,一般要輪候一兩年才可以見醫生,嚴重供不應求。因此增加對精神健康的資源投入必不可少。

其次,應做好精神病患的分級治療和康復護理。精神病患都需要接受長期治療,只要定時服藥和接受治療,極少產生暴力傾向。但精神病患者不能單靠專科醫生照顧,專家建議政府可以推行公私營協作,將病徵輕微者分流至家庭醫生跟進,也可以培訓社工提供一定的精神健康服務,推動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讓受精神困擾的人士得到適切支援及治療。

再次,家人和左鄰右里主動關注身邊的精神病患,可以起到早發現、早治療、早介入、及時消除隱患的效果。相比較醫護人員,家人和鄰居有更多時間接觸精神病患者,家人和鄰居要主動了解病患所需,紓解心理困擾,主動監督患者服藥和接受治療的情況。政府和社區組織應以支持患者家人為切入口,加強對他們的培訓教育,讓他們有足夠能力發現、應對患者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

關愛共融一直是本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此次悲劇提醒全社會,高度重視、全力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和照顧工作,盡早消除隱患,令本港更安全和諧。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