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寶島季》 張信哲:歲月沉澱好作品 未來更可期

◆張信哲在社交平台晒出《愛如潮水》手寫歌詞。
◆在與楊宗緯的合作舞台上,張信哲的舞台形象有所突破。
◆張信哲以台灣流行音樂參與者身份助力《寶島季》傳遞時代歌聲。
◆張信哲自認懷舊濾鏡不深。
◆張信哲說聽流行歌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張信哲和莫文蔚同台,他調侃說:「我也終於熬成了哥」。
◆「情歌王子」張信哲也希望有些出其不意的舞台演唱。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胡若璋)在華語文化豐厚優質的土壤之上,經過一代又一代音樂人的不輟耕作,流行音樂的森林茂密又幽深。灌溉森林的渠道,從磁帶升級到CD,從人手一部MP3,到響徹大街小巷的彩鈴,進而流淌到全球同步的網絡共享時代。對於置身其間始終不曾停止過歌唱的張信哲而言,風起時,他禦風而行,歌聲飄得很遠很遠;風歇時,駐足在森林裏那條只屬於他的小徑上,讓淺淺的吟唱,把思緒推向深處。 「希望每一個聽我唱歌的人,都不要預設情緒,只需要放下姿態,順着歌聲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在《聲生不息·寶島季》(下稱《寶島季》)收官之際,一直在林中吟唱的張信哲,接受了香港文匯報記者的專訪。

五六月的南方,暑熱初臨。午餐時間,推門走進一間冷氣充足的潮汕牛肉店,食客還不算多,還未想清楚吃些什麼,餐廳前台正在播放的《愛如潮水》,已將張信哲的聲音毫無違和地送到了耳畔。下意識地環顧左右,相鄰餐桌的大姐顯然聽得有些動情。她開始和同伴興奮說起,南下廣州打工的第一年,她攢下為數不多的錢買了一個錄音機獎勵自己,而買的第一盒磁帶就是張信哲1993年發行的《心事》。

颳起音樂懷舊風值得開心

大姐正沉浸在昔日的情愫裏,小紅書上喜歡了張信哲超20年的一位粉絲,也晒出了她所珍藏的張信哲磁帶專輯以及海報等合輯。時空流轉,這把穿透歲月的憂鬱聲音,承載了是無數人關於愛情的憧憬和憂傷。「情歌王子」的標籤,至此也牢牢焊在了張信哲的身上。從1988年被滾石音樂選中、到1995加盟EMI,再到1997加入新力時代,17年間近百首家喻戶曉的「哲式情歌」,也見證了華語流行樂壇百花齊放、唱片行業人才濟濟的黃金時代。

近幾年,張信哲在大眾的視野裏,猶如微風拂過樹蔭,雖淺淡卻都能看見。此番《寶島季》,在不時登上熱搜榜單的同時,街頭巷尾又開始高頻率循環播放他享譽已久的「十大都市苦情歌」。當記者就此向他表示祝賀時,張信哲臉上閃過一絲笑意,然後在「嗯」的一聲拖尾音停頓過後反問說:「我身上的懷舊濾鏡應該還好吧,因為我一直都在出新歌。」

作為台灣唱片工業全流程的參與者,此番為《寶島季》登台坐鎮,張信哲笑說,有一種坐到流行音樂大講堂的感覺,「這個舞台不僅給了我重新去聽老歌的機會,也讓我開始認真審視,如何保留經過歲月檢驗的好傳統,修繕迄今仍存在的不足,以期待接下來能做得更好。」不管是去年蹲守着追看《港樂季》,還是今年親自走入《寶島季》,張信哲覺得,節目引發的強勁港台音樂懷舊風,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在喜歡的音樂裏發掘自己更多可能

張信哲說:「在這個舞台上,我不覺得自己是整台節目的大擔當,更為貼切的形容應該是『和音小天使』吧。」面對記者「是否太過謙虛」的疑問時,張信哲又稍稍做了一點調整,「那就是參與者吧。」

無論是拒絕還是欣然接受,懷舊就像流感一樣,總會在某個季節悄然復甦。《寶島季》裏唱着的歌,很容易就成為這一季懷舊風的「感冒因子」。即便這樣很快會吸引到大批新的歌迷,但張信哲坦言,在選歌時,他仍然希望能有更多的出其不意。比如和楊宗緯一起在節目裏拿着喇叭唱電子舞曲《表白》時,大眾驚訝他的舞台形象突破之外,也難免會滋生出是否是在配合年輕歌迷的疑問?張信哲一臉認真地回應說:「不會啦,就算我以為我理解年輕人的喜好,但其實這個理解也不一定對。」

其實,早在2006年,張信哲就跳出大廠製作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嘗試做獨立音樂人。跳出單純歌手身份變身製作人的張信哲,也開始在R&B風格中國風、說唱、電子舞曲以及民謠等多種風格進行大膽的探索。畢竟,平視的網絡時代,每個願意被更多人看見的個體的自我意識,都開始大面積甦醒。作為一個唱了35年情歌的人,張信哲也更願意在他喜歡的音樂裏發現更多可能的自己。

曾為被標籤「情歌王子」苦惱

年歲跨過五字頭的這幾年,張信哲對於「情歌王子」的標籤也苦惱過一陣子。「何謂情歌,只能是唱愛情嗎?」張信哲說,有一天突然就想清楚了,人是情感動物,能用自己的方式把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緒情感唱出來,這也可以很「情歌」。

就好像一個人站在舞台上時,他選擇獨坐在以圖書館為背景的舞台唱《人啊》。旋律未落,主持人何炅已然被他唱到眼眶濕潤。現場的觀眾也不自覺地追問:「人啊,我們為何得以這樣了呢?」張信哲說,這裏藏着他自己的私心:希望台下的聽眾或者能夠跟着音樂,打開想像力,享受5分鐘的獨處空間。而他也能正好收集聽眾的情緒。

「華語流行音樂裏有很多值得我們一起驕傲的部分。」張信哲說,不管聽歌的載體如何變幻,唱歌的人和聽歌的人,都希望能在流行音樂的森林裏嗅得一片芬芳。「華語流行音樂如森林茂密又幽深,我們都有一條通往密林深處的特別小徑。」

身兼藝術收藏家 盼將收藏品帶來香港開展

除了歌手之外,張信哲還是一個藝術收藏家。

鮮少人知道,除了歌手之外,張信哲還是一個藝術收藏家。和出道唱歌時長一樣,收藏也是一件持續了三十多年的愛好。

「藝術品收藏,給了我很多的養分。」張信哲沒有特別收藏的品類,不過,但凡開始關注到一個品類,他就會不斷受到感召般,持續關注、了解,慢慢「入坑」。

收藏令他在音樂生活之外,有了更多文化學識的積澱,視野也會在這種日積月累中持續打開, 「但你要說對我的音樂有什麼直接影響?」張信哲坦言說不出具體的一二三。但是因為收藏,有了很多機會和喜歡的藝術家、創作者做跨界合作、交流,這類互動豐富着張信哲的音樂內容。

就好像自己近年做過的一張實體專輯《就懂了》的包裝封面,就是因為認識一個對工藝很有要求的朋友,而慢慢促成了用活版手工印刷的這一心願。這樣的喜好和堅持對自己的音樂有直接作用嗎?可能在有些人看來就是「無用」,但在張信哲來說,這也代表着自己想要傳達的一種溫度。

打開一些社交平台,「寶藏歌手張信哲」的帖文裏很多都有張信哲此前在上海做月份牌的展覽信息。也是這一個展覽,大家也突然發現,張信哲很早就做過諸多不同品類的藝術藏品展覽。

張信哲笑說,上海的月份牌展覽也是自己上海情結的一個體現。那麼對於香港是否也有一些情意結在呢?張信哲笑着搶說道,當然啦。 「如果香港的博物館或是展覽的機構有興趣的話,我當然非常願意跟香港的朋友分享。」張信哲稱,這些展覽並不是要講自己個人的收藏,而是希望透過這些讓大家了解到藏品背後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以及一路走來的一個發展過程。 「就拿月份牌來說,很多香港畫家的作品我也有收藏。」張信哲說,如果真有機會到香港展出的話,肯定要把其他部分也更多地展出。 張信哲有信心,自己的收藏品可以令到香港的朋友倍感親切。

談及年少時有過開博物館的這一夢想。如今,再談這一夢想,張信哲扶額又俯身抱肚隨後叉腰笑說:「只能說曾經太年少輕狂。」 收藏越多,走過的博物館越多,張信哲對博物館的功能有了更為系統的了解。他說,不是有一個大房子、把藏品陳列出來那麼簡單,博物館需要有更多社會面的需求,包括面向社會的教育功能等等。

談興頗佳的張信哲又說,僅這個部分就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挖掘博物館主題收藏背後的故事。那如何把這些東西傳遞出去,給每一個來參觀的人,甚至是走出博物館跟外面的社會如何交流,以此去形成產業的延伸發展,都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

顯然,博物館這個夢想,不是憑借藏品有多少就能夠做成的。不過,張信哲也一直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那些自己長時間收集起來,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系統的藝術藏品,展演出來,為社會提供一些有趣的文化產業內容,好像很有去努力的意義。」張信哲點點頭,對自己送上「以資鼓勵」的肯定。

準備開啟一周一場演唱會行程

到年底,張信哲幾乎每個周末都在開演唱會。

做完《寶島季》,張信哲沒有精力再去參加其他的綜藝節目了。從早前的一個月到今年年底,有超30場的演唱會等着張信哲,他說:「就是到年底,幾乎每個周末都要開演唱會。」張信哲開啟了2023他的「未來式2.0」演唱會行程。

說到「未來式」這一主題,張信哲解釋說,倒不是要給大家帶來一個充滿未來高科技感演唱會。本意是希望跟歌迷一起成長、一起踏進未來,跟歌迷一起見證歲月之美。 他也告訴記者,在演唱會希望完成三個部分的演唱。一個,肯定是自己的經典代表作;第二個,是近年一些新的音樂作品。第三點,也是他個人比較有私心的一部分,打撈自己過往唱片裏一些非主打歌曲,但這類歌曲其實有一些開拓性的嘗試。借由這三種音樂,張信哲想對那些來聽歌的歌迷說:「我並不期望所有人都喜歡我,但如果你是真心喜歡聽歌,喜歡聽旋律性音樂的那群人,我會為你們拿出最好的東西。」

(來源:香港文匯報A17:娛樂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