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樓價格租金水平超香港
香港文匯報報道:新加坡城市土地學會(ULI)昨日發布《ULI亞太住宅可及性指數報告2023》,顯示新加坡私人住宅的價格和租金已超越香港,在亞太45個主要城市中位居榜首。分析認為新加坡家庭較為富裕,配合政府的組屋政策,當地居民購買組屋置業仍處於可負擔範圍。不過私人住宅價格和租金水平居高不下,或會影響海外投資興趣,以及外籍人士赴新加坡工作生活的意願。

這份報告研究包括新加坡、中國、澳洲、日本和韓國等亞太區8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主要城市。報告顯示,新加坡私人住宅的中位價格現時高達120萬美元(約940萬港元),超出香港的116萬美元(約908萬港元),以及澳洲悉尼的98萬美元(約767萬港元)。報告還指出單在去年,新加坡私人住宅價格中位數便上漲約8%,香港則受防疫措施等影響,私人住宅價格中位數下跌約9%。
每平方米樓價計算香港仍最貴
按照每平方米樓價計算,香港的私人住宅價格仍是亞太地區之最。按照去年統計,香港私人住宅平均每平方米價格為19,768美元(約15.5萬港元),相當於呎價1,836美元(約1.4萬港元),緊隨其後的深圳和新加坡,私人住宅每平方米價格分別為10,876美元(約8.5萬港元)和10,715美元(約8.4萬港元)。
至於租金水平,新加坡私人住宅的每月租金中位數已升至2,596美元(約2萬港元),較香港的1,686美元(約1.3萬港元)高出53%,更遠遠超過東京的602美元(約4,715港元)和首爾的689美元(約5,396港元)。統計也指出在去年一年間,新加坡的每月租金中位數增幅達29.7%。
組屋易負擔 民眾多擁自購住宅
ULI指出,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轉售組屋的價格中位數去年上漲7.9%,從37.9萬美元(約297萬港元)增至40.9萬美元(約320萬港元)。不過在亞太地區,新加坡的組屋以及澳洲布里斯班的住宅,仍是最容易負擔的住宅。
報告認為,由於新加坡的組屋更易負擔,使當地民眾擁有自購住宅比例近90%,是調查涵蓋的所有城市中最高。相較而言,香港、上海、東京和首爾等城市的居民擁屋比率偏低,說明當地樓價整體偏高、大型城市的人口流動性也更強。不過報告也提醒綜合而言,新加坡購置私人住宅的負擔比例目前為13.7,超出可負擔分界線,處於無法負擔範圍。
ULI稱,近期新加坡組屋建設速度放緩、移民人數激增、出租物業數量有限,都會促使樓價及租金水平上漲,樓市升溫問題料短期內難以解決。不過新加坡的私人住宅租戶收入水平,多數高於新加坡家庭收入中位數,估計租金佔租戶每月收入比例會相對偏低。
(來源:香港文匯報A24:國際 2023/05/3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