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最新涉華表態

「亨利·基辛格100歲時審閱世界。」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將於當地時間5月27日迎來百歲壽辰之際,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以此為題刊登文章,作者為紐約大學法學院古典自由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通庫·瓦拉達拉詹,他在文章中稱自己日前與基辛格進行了交談,後者闡述了對當前世界秩序、中美關係、俄烏衝突等話題的看法。

據環球網報道,文章首先提到,基辛格看到今天的世界處於「混亂」狀態。他稱,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在自問基本目標,其中大多數國家沒有內在目標且正在改變或適應新環境,而這裏的新環境指的是「一個因美中競爭而分裂的世界」。他還認為,像印度這樣的大國,以及很多「從屬」國家,「對於他們想在世界上實現的目標沒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觀點」,他們想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改變」超級大國的行為或是努力爭取「一定程度的自主」。他還透露,基辛格不喜歡「超級大國」這個詞。

基辛格 資料圖

文章接着說,1956年發生「蘇伊士運河」事件後,一些「主要國家」設法應對上述選擇,後來英國選擇了與美國密切合作,而法國則選擇了戰略自主,但也是一種在影響全球平衡的問題上「與美國密切相關」的自主。

文章提到,馬克龍近期對北京的訪問讓法國尋求決定自身全球政策顯得「尷尬」,有批評者稱他是在迎合中國,但基辛格看到了法國堅持戰略自主權的一個例子:「原則上,如果你必須實施西方的政策,你就會希望盟友們只問你,他們能為實現你的目標作出哪些貢獻,但這不是國家形成的方式,所以我贊同馬克龍的做法。

文章說,對於近期結束訪華之行後呼籲歐洲不要做美國的「附庸」,基辛格沒有「從字面意思」去理解,他似乎將馬克龍的言論歸因於文化因素。「法國人的討論方式是讓對手相信自己的愚蠢。」基辛格還稱,英國人會「試圖將你帶入他們的邏輯框架並說服你」,法國人則會試圖讓你認為你的想法不夠好。

據媒體此前報道,馬克龍上個月結束訪華行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歐洲必須加強戰略自主性,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對此,歐洲內部支持和反對馬克龍言論的聲音都在出現。在法國內部,右翼政客勒龐稱讚馬克龍表示不應做美國附庸的觀點,但對其談論歐盟主權則不認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公開表示,歐洲領導人正越來越支持馬克龍避免成為「美國追隨者」、加強戰略自主性的主張。

談及中美關係,文章稱,基辛格表示,美國最近兩屆總統都想要迫使中國讓步,但他認為這種做法是相當錯誤的。「我認為,(外交的)藝術在於(美國)把與中國的關係呈現為一種共同關心的狀態,在這種關係中達成協議,並且雙方都認為這對自己是最好的。這是我喜歡的外交技巧。」基辛格說。

文章稱,在基辛格看來,當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並不比特朗普時期的好,「基本上是一樣的。我們的政策是宣布中國為對手,然後迫使對手做出讓步,我們認為這些讓步將阻止其實現霸道欲望(的願望)」。

「(所以)基辛格把中國視為對手嗎?」文章接着寫道,稱基辛格在回答該問題時用詞謹慎。「我把中國視為一個危險的潛在對手,鑒於它所代表的力量。」他說,「我認為可能會發生衝突。在這裏,我們擁有兩個有着全球歷史觀的社會,但(他們)文化不同,且相互對峙」。

因此,文章提到,為了防止美中兩國發生戰爭,美國需要克制盲目的對抗,而是尋求與中國對話。「現在可以進行的最重要對話是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對話,雙方都認識到,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危險的能力,將以減少發生軍事衝突的方式來實施各自的政策。」基辛格說。

文章稱,基辛格還被問及如何評價中國的「雄心」,對此他不動聲色表示,中國尋求的是「安全」,而不是「統治世界」。同時他認為,中國確實希望成為亞洲的一支主導力量。

談及俄烏衝突,《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介紹稱,基辛格表達了對拜登政府的支持。他希望,結束這場戰爭的條件包括向烏克蘭「歸還除克里米亞以外的所有領土」。「對俄羅斯來說,塞瓦斯托波爾在歷史上從來都不屬於烏克蘭,失去該地區將是一種衰落的跡象,以至於國家的凝聚力將處於危險之中。我認為這對烏克蘭(危機)之後的世界來說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