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暴青年改過自新 止痛貼贈母表孝心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唐文、郭倩)少年自有少年狂,有部分年輕人因為少不更事被人利用,或者受朋輩影響誤入歧途。再回首,雖然已是百年身,但只要有悔改之心,家人和香港社會永遠是他們的後盾。修例風波期間,阿志在所謂的「手足」慫恿下參與大小遊行和暴亂,終因參與縱火而鋃鐺入獄,母親始終不離不棄循循善誘。在昨日「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頒獎禮上,阿志把一包止痛貼贈予熱淚盈眶的母親,以彌補自己勞教期間無法盡孝道的遺憾。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在典禮上表示,願改過自新的青年應獲社會機會,否則若離棄犯罪的青年,只會令他們繼續犯案。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昨日舉行第十屆「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頒獎禮,表揚9名勇於改過自新、重新振作的青年,因參與社會事件入獄的阿志是其中一名獲嘉許者。
縱火被捕 母親鼓勵重拾責任感
修例風波發生期間,阿志年僅15歲,價值觀仍十分稚嫩,身邊不少同學也積極地發表還不成熟的政見。在朋輩壓力之下,他瞓身投入這場不理性的社會事件中,當時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暴力示威。起初,阿志只會和同學們一起參與白天遊行,漸漸地他會留守到晚上不肯離去,更愈來愈狂熱,透過破壞交通設施、罷課等手段癱瘓城市運作。
當部分同學醒覺返回正常校園生活,他卻「殺紅了眼」,沉溺於被「英雄化」的暴力示威中,不顧慈母的勸阻,每天花費大量時間流連於社交媒體。及後,他在街頭認識一群年長的所謂「手足」,當時社會事件已步入尾聲,他與「手足」圍爐取暖沖昏頭腦,不斷找藉口煽動其他人參與,例如要求政府盡快實施有效的防疫措施,包括隔絕入境人士等。阿志亦受到蠱惑,一心認為自己要阻止「第二次沙士」在香港爆發,「封關」是燃眉之急,一刻都不能等。他們遂決定以更激烈的方式引起社會關注——組織縱火行動。
該團夥租下市區一間酒店房作為基地,製作易燃物品,更分工合作在市區不同位置縱火,透過在馬路中燃燒雜物,癱瘓城市交通。縱火之後,其中一名參與者被警方尾隨,隨即被截停拘捕。該參與者很快供出酒店房間位置,因此整個基地被連根拔起,警方當場搜出所有用於製作易燃物品的工具,阿志也一同被捕。那一刻,他真正開始感到驚恐。
縱火是嚴重罪行,阿志的年齡亦很尷尬,剛踏入16歲的他有可能被視為成年人,被判10餘年刑期。羈留期間,他每天都十分憂慮煎熬,母親探望他時,鼓勵他重建心中的信仰,把一切交給上帝。阿志體會到了母親的苦心,重拾了對自己人生和家庭的責任感。最後他被判入勞教中心,扣除還押時間,半年之後獲釋。在勞教中心期間,阿志每日反思,虔誠禱告,不想再讓母親擔憂失望。
張國鈞:法律界限內行使權利 才可追求「理想」
主禮嘉賓、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致辭時表示,每個人對「成材」、「成功」、「理想」的看法未必一致,父母、家人或師長用心良苦期盼的理想,可能並非青少年心中所想,但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守法是維護法治的前提,只有市民守法,即在法律容許的界限內行使各種自由和權利,才可確保大家各自追求「理想」。他鼓勵青年追求正確和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只要好好把握國家發展機遇,香港將迎來另一個黃金時代,青年有機會按照自己心願實踐理想。
蕭澤頤:給失足青年第二次機會
蕭澤頤憶述,自己在懲教所接觸過一名少女阿欣,她為了區區萬多元的利益而販毒被捕,被判入獄15年,但母親並未放棄她,始終對她關懷,終於母女重拾親情,令阿欣有勇氣面對以後人生。
蕭澤頤表示,社會應該給青年第二次機會,避免他們在無望下再次犯案。據他了解,不少有心機構願意協助年輕人重回正軌,包括八間資助大學的校長和辦學團體,他們都願意接收曾有犯事紀錄、已承擔法律責任的學生。
家人老師不離棄 「惡少」「毒青」迎新生
「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本年度的主題為「理想·你想」,9名年齡介乎15歲至22歲的獲嘉許青年,不少人來自破碎家庭,與父母關係疏離,在損友身上尋找虛假的歸屬感,部分人曾吸毒或因不同犯罪而被捕,但經過社工和家人勸導,他們最終重拾人生目標,邁向健康人生。
叛逆少年終脫「社團」戒毒癮
阿天在中學時期較為叛逆,結識了校外自稱黑社會成員的朋友,對方數次邀請加入「社團」,還帶他見「大佬」,該「大佬」僅是一名比他大兩三歲的少年。其後,這群青少年經常一起閒坐飲酒,阿天的心裏也悄悄種下了一顆仰慕黑社會的種子。
後來在其他朋友介紹下,阿天脫離原先的「社團」,轉投另一名「大佬」門下。當時還未成年的阿天終日與一群滿身紋身的成年人混吃混喝,感覺自己十分「有型」。但其實,這是個販毒團夥,有人開始免費為阿天提供可卡因,令阿天很快上癮,健康每況愈下。
在經歷人生的跌跌碰碰後,阿天幸在母親及社工的鼓勵下接觸舞獅活動,享受箇中的樂趣,決心脫離毒品,身體逐漸恢復,「現在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找到成就感,才是真正的有型。」他亦在中學創辦舞獅學會,活化傳統文化。
19歲的志康自幼患有深度近視,經常因此被同學欺凌。升讀中學後,為避免再度成為欺凌對象,他主動加入黑社會,之後更終日逃學、打架鬥毆,曾因打架被警司警誡。
不過,志康的高中班主任張老師並沒有放棄他,教授他不少課本以外的人生道理。志康十分感激老師的教誨,讓他重新出發。目前志康正等待DSE放榜,並規劃多條職業路向,包括社工、紀律部隊以及髮型師。
離家少女與母修好投身職場
小妍在中學時期與母親關係緊張,經常離家出走,長期流連街頭,遇事時亦習慣以「江湖」做法解決,與小混混在街頭械鬥,最後她的一名朋友因此頭部被擊傷。小妍當時六神無主,幸好媽媽接到通知後趕到現場,帶傷者入院。這次小妍收起從前對母親的反抗態度,知道自己闖禍了,自此下定決心改過,脫離從前頹廢的生活,透過畫畫抒發情緒,更立志成為紋身師及爵士鼓導師,初學紋身技巧後,媽媽成為她第一個練手的客人。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表示,該會每年接觸近4,700多名青年,從中甄選值得表揚的青年參與計劃,希望透過分享青年的真實故事,讓大眾了解他們在逆境中所經歷的遭遇,以及身邊人不離不棄的正面支持,有助他們堅持理想,重拾希望。
專家之言:「手足」早無影蹤 親人永是後盾
為修例風波被捕青年提供社會心理輔導支援的「蛻變計劃」已經進行近三年。輔導黑暴青年改過自新的過程並非易事,該計劃創辦人宋恩榮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類被捕青年的悔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不同的階段,他們都有不同的反省,「很多被捕青年都覺得自己的行為非常對不起家人,進而又去反省當初用這樣暴力的方式行事是否正確?」在這群青年被捕的兩三年裏,他們逐漸發現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後盾,「至於那群在修例風波期間的所謂『手足』,早已經不知蹤影,這也讓不少被捕青年看清真相。」
若不接納自新青年 恐黑手再次招攬
雖然不少被捕青年都有所反省與悔改,但他們重新投入社會仍有較大阻礙,難以被社會接納。宋恩榮指出,被捕青年在找工作時,由於有犯事的案底,難以從事需要專業資格的工作,「例如醫生、護士、律師、工程師等等需要牌照的職業,他們都很難有機會從事。」
他認為,社會的不接納對這群曾經犯錯、但已經悔改的青年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不公義」,「我接觸到不少青年在這3年裏是真的有很大的反省,試想,如果他們從懲教設施,或者坐完監出來後,社會仍然不給他們第二次機會,給他們貼上『反社會』的標籤,那很有可能助長了反政府團體再次向這些青年招手。」
輔導失足者家人 助修復家庭關係
他呼籲社會團體應給悔改的犯事青年多一次機會,「如果這個青年當時犯的事不太嚴重,不涉及品格方面的問題,希望僱主們寬鬆啲考慮,懲教署亦會為青年寫介紹信。」
在被捕青年與家人關係的修復方面,宋恩榮表示:「我們除了給青年做輔導之外,亦會輔導其家人,比如教他們如何和子女溝通。」不少犯事青年因內疚和不想令父母擔心而不敢將審訊的事告知,父母生氣則源於擔心孩子的安危與前途,「父母與孩子之間還是有愛的,當雙方冷靜下來進行溝通,一起商討如何渡過困境時,家庭關係就可以改善。」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3/05/2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