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胃病(六)|慢性胃炎會演變為胃癌?兩大高風險因素你要知

很多長期胃痛或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在胃鏡活檢組織中都發現有腸化生的問題,由於腸化生是胃癌演變的其中一個狀態,很多人擔心若不及時治療,最終真的會患上胃癌,究竟什麼是腸化生?

腸化生與胃癌的關連

腸化生是「腸上皮化生」的簡稱,意思是「胃裏長出腸道黏膜細胞」,即指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的緣故出現異變,變成了腸黏膜的上皮細胞。目前公認胃癌的發生過程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醫學上視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為胃癌前病變。

知道胃黏膜有腸化生,大部分病人會因其是胃癌前病變而陷入焦慮和恐慌中,其實這種恐慌是不必要的,過度的緊張反倒不利於疾病康復。雖然患有腸化生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確實會相對較高,但腸化生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變為胃癌。有研究顯示,腸化生發生癌變的機率為5%,也就是說,在100個胃炎伴腸化生中,可能有5個會發展為胃癌。但毫無疑問,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是胃癌防控上非常關鍵的時期。這些時期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斷胃癌的進程。

中醫一向重視「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黃帝內經》中就講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所以,建議有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的人士,此時不妨選擇中醫從整體出發辨證調治。

中醫臨床研究已證實,中藥治療或能夠逆轉胃癌前病變,阻斷胃癌前病變向胃癌發展。從中醫的角度,腸化生多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氣陰兩虛為本,而氣滯、血瘀、濕熱蘊胃為標。治療方法多採用益氣養陰、理氣活血、清熱散結。常選用太子參、石斛、白芍、厚樸、佛手、田七、莪朮、蒲公英、麥芽等藥物。

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亦屬胃癌高風險人士

幽門螺旋桿菌是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革蘭氏陰性菌,是導致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研究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胃潰瘍的重要致病因素,更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幽門螺旋桿菌可誘導胃黏膜慢性炎症,繼而促進腸上皮化生、黏膜萎縮、異型增生和胃癌的發生。

吹氣測試和胃鏡檢查可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如果確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常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1至2周抗生素和制酸藥殺菌。成功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明顯降低潰瘍復發機會,減少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中醫藥治療胃炎有着豐富的臨床經驗。通過口服中藥及針灸治療,能有效改善胃痛、胃脹、胃氣多、反酸等不適;並能改善因慢性病而導致的焦慮、緊張、失眠,提高生活品質,增強個人體質。此外,中醫臨床研究已證實,中藥治療能夠有效逆轉胃癌前病變,阻斷胃癌前病變向胃癌發展,對於腸化生、異型增生,有一定的優勢。

馬劍穎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內容節錄自《防治慢病・胃病治與養》,獲「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授權轉載。

中醫治胃病系列文章相關鏈接:

中醫治胃病(一)|長期胃酸倒流恐致食道腺癌?

中醫治胃病(二)|中醫如何治療胃酸倒流?

中醫治胃病(三)|詳解胃酸倒流五種常見證型

中醫治胃病(四)|遠離胃酸倒流從生活習慣入手

中醫治胃病(五)|經常胃痛是胃炎症狀之一? 中醫解構胃炎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