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采風|從方志專家到文學大家——記南陽作家秦俊

秦俊已出版23部共96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受訪者供圖)

文/李靈芝、祁娟

河南南陽歷史上不僅出聖人、偉人、名人、賢人、智者,還是個出奇才和怪才的地方,咱就僅談談南陽作家群的幾位扛鼎大師:土生土長的喬典運是南陽西峽人,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作品深邃、力透紙背,被稱為「中國當代的契訶夫」;二月河也只上過高中,可他創作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譽滿全球。喬典運、二月河都是大作家,從田埂上走出來的秦俊也是作家,他的名氣雖然沒有喬典運和二月河大,但若論作品的數量,喬典運和二月河加起來也沒有他的多。

仰慕先賢,我慕名拜訪了秦俊老師。

踏進那間擁擠的辦公室時,只見秦俊老師正佝僂着身子、蜷縮在那張被書籍、資料佔去大半的書桌前,用一支油筆在「爬格子」。他不會敲鍵盤用電腦,更別說其它寫作軟件了。

儘管秦俊的寫作辦法老派,但取得的成就卻是超前的:迄今他已出版了23部共96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此外,他還參加了《中國政治思想叢書》的編寫,合著了《南陽會戰——中國對日最後一戰》一書,撰寫的《習仲勛祖居地南陽》,在《黨史博覽》發表後,被人民網等上百家報刊雜誌和網站轉載。他所主編的23萬字的《習仲勛與河南》,經中央黨史研究室審查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已播了他6部作品。

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是國家一級作家、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南省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儒學文化研究會顧問,曾任河南省地方史志協會副會長、南陽師範學院文學院名譽院長、南陽市歷史學會會長、南陽市儒學研究會會長等等。

秦俊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受訪者供圖)

1987年1月1日秦俊處女作《亂世梟雄——別廷芳演義》(合著)在《南陽日報》上連載,為他贏得了開門紅。此後,他一鼓作氣,連續出版了小說《混世奇才——龐振坤》《花子幫主》《風流將軍——王凌雲外傳》《浪子拜將記——丁大牙外傳》《傷兵東四郎》《奇俠樊鍾秀》等一系列作品,其中四部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三部已經公映。

根據《亂世梟雄——別廷芳演義》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別庭芳傳奇》。(受訪者供圖)

他鼓足勇氣奮力一躍,跨越了局限,寫作題材由南陽歷史人物轉入帝王,於是360多萬字的《大漢王朝》系列(《漢高祖劉邦》《漢武大帝》《光武帝劉秀》《漢宮殘陽》),140餘萬字《春秋五霸》系列(《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320多萬字《大宋天子》系列(《大宋天子——趙匡胤》《大宋天子——趙光義》《大宋天子——宋真宗》《大宋天子——宋仁宗》《大宋天子——宋神宗》(含宋英宗)《大宋天子——宋哲宗》《大宋天子——宋徽宗》(含宋欽宗))等後期作品相繼問世。迄今他已有23部共逾960多萬字的小說出版發行。

《大宋天子》系列。(受訪者供圖)

他的多部作品被選入「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

二月河評價秦俊的作品:「通俗而不庸俗,鄉土而不泥土;從眾而不媚眾,入雅而不佞雅。」可謂切中肯綮。

作品的成功,使臥居南陽的秦俊在國內文化界聲譽日隆,他多次受邀到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文博部門舉辦學術講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秦俊在北大講壇上。(受訪者供圖)
秦俊和二月河。(受訪者供圖)

960多萬字的作品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掌門是面壁十年修煉而成的,成功的路是一路荊棘走出來的!

秦俊1954年出生在南陽鄧州白牛鎮秦楊營村。本該茁壯成長的季節卻營養不良,到成年也沒補回來。他個低,瘦小,頭不大,智商高,奇事多,點子稠,自幼善良勤快,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散養的秦俊健康愉快地成長着!

村裏人公認:「秦俊這娃能哩很,睡着了也比一些娃兒們醒着時都聰明」,於是,「能娃」就成了他的綽號。1977年恢復高考後,為了參加高考,秦俊悄悄地把名字由秦文相改為秦俊,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並以超出開封師院錄取線38分的成績被該校錄取。

他的關注點始終在學習上。

秦俊的課餘時間幾乎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時間長了,管理員們對秦俊開了綠燈,使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珍貴資料,比如《怪傑別廷芳》《彭禹廷事略》等,對他後來研究宛西自治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在求學時期有幸遇到老師正確指點,對一個青年終生的影響太大了!他的勤奮引起了毛建予教授的注意。毛教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在南陽內鄉教學,親歷宛西自治。當他知道勤奮的秦俊是南陽人時,下課後叫秦俊到辦公室:「來,咱兩個拍會話。你畢業之後啥都別幹,就寫地方志,你可別小看地方志,它是一方之全史,還可補正史之不足。古人說,郡縣治,天下安。再說地方志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容易出成果」。這些話秦俊牢記在心。

假期回鄉,秦俊借一輛破單車,背着乾糧,走遍內鄉、鄧縣、鎮平、西峽、淅川宛西五縣及南陽城,訪故人,找實物,尋遺址。一位宛西自治的親歷者重病纏身,生活在艱苦的農村,秦俊就親自服侍他,在病人家住了幾天幾夜,與老人交心暢談,使老人解除了戒心。就這樣,秦俊搜集到一些行將被湮沒於民間的第一手史料。

1982年7月,秦俊捧着歷史學畢業證書回到南陽,被分到南陽教育學院。10月,他又被調整到行署地方志辦公室工作。

1984年11月秦俊被任命為南陽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開始步入政壇。他銘記老師的教誨:郡縣治,天下安。地方史志兼具資治、存史、教化之功能,地方史是一個地方的基因密碼 ,蘊含一方水土,一地風俗,代代相傳。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傳承下來,一個是歷史,一個是地方志,地方志也是歷史。這期間,他拒絕了諸多誘惑,一心一意服務家鄉。他整理編寫了《南陽英烈譜》《南陽名人錄》《南陽百科辭典》《南陽名優特產》《南陽旅遊大觀》《南陽名人》等系列書籍,成了南陽赴外招商、推介旅遊的必備書。

秦俊專攻地方志工作。(受訪者供圖)

在地方志工作幹得風生水起時,秦俊卻轉身走上了艱苦的文學創作之路,確實是無心插柳之舉。秦俊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寫出學術論文《宛西自治初探》,得到有關專家的讚賞,但因為別廷芳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報刊雜誌不敢發表這篇文章。苦悶之時,有高人建議:如果以小說的形式寫出來,就可以發表了。

這簡直是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是,秦俊改弦更張,與人合著,寫出了他的第一部歷史小說《亂世梟雄——別廷芳演義》,在當地引起轟動!

旗開得勝後,秦俊也進入創作高峰期。他以故鄉舊事為切入點,創作出了960萬字的小說及一系列有關於南陽的地方性書籍,可謂碩果累累。

秦俊在從政路上,從南陽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拾級而上,到退休時在任南陽市人大常務副主任;作品也使他名揚四海,獲得了極高地位和榮譽。但帶着泥土芳香一路跋涉而來的秦俊,幾十年櫛風沐雨沒有蕩去他那浸入骨髓的鄉塵,周身還散發着村民特有的醇厚和質朴。

秦俊夫人畢躍明說:「他就從不閒着,出差回來,放下包就去看書或寫作,勤奮得很。當初就是愛上他這個人上進,勤奮,他自己都說若憑長相和家庭條件,恐怕到現在連對象都找不到。」當年不顧一切下嫁秦俊的夫人,如今幸福地做着賢內助!

秦俊的幸福之家。

如今,年近古稀的秦俊仍然跋涉在創作的道路上。

編史修志是秦俊鐘愛的事業,文學創作是他激情的沃土,服務南陽是他不變的初心。以民間的視角解說歷史,在追溯歷史中抒寫鄉情,斐然成章,也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多彩,我們期待「秦氏菜系」更加豐盛!

相關報道:

《香港志: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獲2021年度好書特別獎

(有片)抗疫寫入內地初中課本 網民感慨:我們見證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