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師列傳|丹青繪熱土 筆韻寄鄉愁

——山水畫家何加林用濃淡筆墨勾勒祖國河山

中國著名山水畫家何加林出生於軍人家庭,卻與藝術有着不解的淵源。他二十三歲叩開中國山水畫專業學習的大門,九年後便斬獲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金獎。何加林用瀟洒飄逸,不落窠臼的筆觸在畫卷上抒發對祖國江河山川的熱愛,也藉此譜寫鄉韻,寄託濃濃的鄉愁。

1961年,何加林出生於江蘇揚州。由於父親是軍人的緣故,他早年隨父親先後搬遷至山西和陝西,在八百里秦川之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段年少記憶也為他日後的山水畫藝術創作提供了最初的靈感與素材。何加林早期作品大多描繪自己兒時生活過的大西北,其中《華岳山魂》獲浙江省美展優秀作品獎,併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秋氣嶙峋》在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中榮獲金獎。「一邊是秦嶺山,一邊是黃土高坡,尤其到了冬天,秦嶺山是青灰色的,山頂上白雪皚皚,而黃土高坡平面上的白雪皚皚卻是黃和白的分明。那個環境讓我對大自然的美特別的敏感。」何加林這樣回憶他生活過的大西北。

何加林作品《秋氣嶙峋》。

在真正踏入中國山水畫藝術大門之前,何加林早已懷揣繪畫的夢想。小時候,他常會看《人民畫報》。畫報中,傅抱石、李可染先生畫的那些山水畫讓他着迷,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山水畫藝術的種子。1977年,高中畢業的何加林早早進入社會打工補貼家用。彼時,他還未曾有機會接受任何專業的美術學習,於是便寫下了一篇名為《燭》的短篇小說抒發胸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自學成才、籍籍無名的業餘畫家。何加林談起早年艱苦謀生的日子時說:「當時心志(內心)是很苦的,因為你看不到前途,所以只能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放在自己的小說裏面,用那個燭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期待。

著名山水畫家何加林。

1979年,憑藉對繪畫的無限嚮往,十八歲的何加林報名了杭州西湖美術學校,成為了一名業餘學員。因為缺少專業系統的基本功訓練,他早期的美術功底是班級裏最落後的,但他奮發圖強,全力追趕。到了1984年,他如願考入了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攻山水專業。

1994年,何加林繼續深造,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研究生並擔任教職。期間,他師從山水藝術大家童中燾先生。在童老先生的教導下,何加林開始大量研讀哲史類國學書籍,逐漸蛻變成了一位學者型畫家。2000年,何加林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全國首屆實踐類的博士研究生,拜入著名山水大家卓鶴君先生門下。其博士畢業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中獲得銀獎。

何加林博士畢業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

雖已獲得多個國內大獎的認可,何加林對山水畫造詣的追求並未止步。2011年,五十歲的何加林離開杭州北上,從中國美術學院來到中國國家畫院,並開始遊歷祖國大江南北寫生採風。他用畫筆勾勒散布在高山、深林、幽谷中的古老村落,用紙墨譜寫中國古老又獨特的鄉愁、鄉韻。「村落文明有中國人和大自然共生這樣一種理念融合在裏面。」何加林說道。隨後,《石樑幽谷圖》《古寨清嵐》《雨中壇村》《侗寨花橋》等多幅技法獨特、又充滿人文氣息的優秀山水畫代表作品相繼問世。

何加林外出寫生作品《酒鄉古寨》。

何加林直言:「我們中華文明5000年,實際上是發源於鄉村的。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又怎能忘記那些青瓦白牆、石橋木廊,四面青山,幾縷炊煙的古老鄉村。這個鄉愁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鄉愁。」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山水就是祖國,山水畫就是畫家對祖國一次次深情的禮讚。何加林用丹青繪熱土,用筆韻寄鄉愁,他的一幅幅畫作就是對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好期盼。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