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港商陳偉南的百歲人生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3月20日晚發布訃告,該會創會主席陳偉南20日傍晚在香港港怡醫院逝世,享年106歲。

如果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那麼有潮州人的地方就知道「陳偉南」這個名字。陳偉南先生曾任香港潮州商會會長,任內推動港九新界眾多潮人社團大團結,創立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是一位愛國愛鄉、樂善好施、熱心扶掖後輩、德高望重的潮人領袖,很多人稱他為偉南會長,比較熟悉的後輩尊敬地稱他偉南叔。

陳偉南。(陳利江 攝)

「好仔力相」

1919年,陳偉南出生在廣東潮安縣沙溪鎮一個務農家庭。父親陳春圃對他要求很嚴格,不想讓他早早幫手做生意賺錢,而是希望他能識字、讀書。民國初年,沙溪鎮各村紛紛把私塾改成學堂,沙溪村也辦起了「時敏學堂」,陳偉南8歲就進了學堂讀書。聰明又好學的他,以優良的成績讀完了高小。

當時,全縣的中等學校僅有3所:金山中學、縣立中學、省立第二師範(後改稱為韓山師範學校)。這三所學校中,韓山師範學校費用最低,當地有「金中阿爺,縣中間舍,韓師企食」之說,為了省錢,陳偉南選擇讀師範。1933年,他被學校錄取。按學校規定,高小畢業、年齡在16歲以上才能報考,但陳偉南這年還不滿15歲,應該是被破格錄取了。

陳偉南在同班同學中年紀最小,很守規矩,跟誰都合得來,學習又勤奮,只是不愛多說話。課餘,他最喜歡爬上山頂,坐在松樹下看書,更愛靜靜地站在山巔,出神地俯瞰韓江上南來北往大小不一的船隻。他為什麼會喜歡看江上的船隻?他在想什麼?他自己從未說過,也不好臆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三年如一日在山上看的這部「無字書」,深深地影響了他後來半個多世紀的人生經歷。曾經有個小小的趣聞,畢業時曾有一位同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陳偉南說:「你是國字臉,將來一定發大財,千萬別忘了老同學呀!」陳偉南笑着點點頭,嗯了兩聲。

1936年夏,陳偉南畢業了,按照父親的安排,回家幫父親挑起了養家的擔子。當時大哥眼睛不好,弟弟年紀又小,孝順的他暫時把自己的理想收藏起來,跟在父親身後,賣生柑、扒豬糞、種水稻、幫人理財目,樣樣能幹,件件在行。這樣過了半年多,1937年春節過後,當他再次想起在學校山上看到的韓江上那一幕幕南來北往的船隻的情形時,他想走出去闖天下的念頭,再也擱不住了。

少年陳偉南。

好不容易徵得父親的同意,拿着家裏賣了一擔穀子得來的5塊大洋,用3塊買了船票,從汕頭港出發,搭乘一艘破爛顛簸的貨船,正式踏上赴港謀生之路。他投奔他在香港經營轉口貿易的姐夫。腦子靈活、手腳勤快的他很快就贏得了姐夫的賞識,把進貨出貨、接待客戶的事情都交給他辦,1941年,他和姐夫的妹妹林碧嬋結婚。成家,也意味着他在香港終於立穩了腳跟。

1942年,日軍入侵潮安,陳偉南的父親因為受到日軍的威嚇,精神受創,失去了勞動力。他一聽到消息,馬上放下手頭的生意,回到沙溪,又開始種田,操持家業。回家的第二年是潮汕歷史上相當凄苦的饑荒之年,潮汕地區至今流傳一句俗語「卅二年顧膠(自)己」便是當年的寫照。虧得有陳偉南的勤勞操持,一大家子才安然度過饑荒。直到1946年家庭安穩,他才再度赴港工作。

潮州有一句俗語「好仔力相」,用來形容一個人聰明有頭腦且刻苦耐勞,這個詞用在陳偉南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一邊是日軍侵擾,人身安全朝不保夕;一邊是大饑荒之年,遍野哀鴻。只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理解陳偉南身上既賢且孝的優秀品格。

「精明噲扣算」

潮州人形容一個商人善於經營,會用一句俗語「精明噲扣算」。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陳偉南。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內外交通斷絕,經濟一派蕭條。陳偉南卻認定只要香港人沒有跑光,沒有被殺絕,就要吃飯,要穿衣,要日用。大生意做不成,小生意總可以做,於是,他靠着節衣縮食積攢下來的一點錢,每天挑着一擔擔從大商家批發來的雜糧,到香港德輔道西的昌隆竹器店後門口擺賣,店主人觀察他一段時間後,見他誠實厚道又精於商務,竟然主動提出和他合夥做買賣,「我出錢,賺了錢,你一半我一半」。

陳偉南開始做生意,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回憶,那時有一家橡膠公司想要出貨,但姐夫的公司主做印尼貨,便不打算接單。陳偉南想了想,決定自己去買。

他拿出自己當時僅有的4000元積蓄,向橡膠公司拿貨後,再轉賣給工廠。「我早上同他們拿幾千元橡膠,下午賣了,馬上付橡膠的錢。」陳偉南因此獲得橡膠公司老闆的信任,這位老闆還交代夥計說,「這個是好客戶,信他,給多些貨都不怕。」

就這樣,從幾千到一萬,從一萬到十萬,陳偉南的橡膠生意越做越紅火。他笑言,有些人問我有哪個老闆支持,其實根本就沒有。「我希望教給年青人,無論做生意、做人、交朋友,最重要是講信用。別人肯相信你,你就不怕沒得做。」陳偉南說。

陳偉南逐漸積累了經驗,也有了自信,至此奠定了他以勤立業、以誠創業的經商理念。

後來,陳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自己的經營理念:「我有一萬塊錢就做一萬塊錢的生意,就算輸了也就自己的一萬塊錢,不欠別人的錢,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困難。」穩健的經營策略,把風險控制在最低,這正是他「噲扣算」的地方。

橡膠生意穩定後,陳偉南又看到香港畢竟是個島城,對橡膠的需求有限,於是,他又創辦了星洲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經銷糧油食品,總代理荷蘭的風車生粉、粟粉銷售。

新中國成立後,陳偉南心潮澎湃,想為國家做些什麼。他看準時機,輸入內地急需物資,運出內地需要出口的貨物。1952年,他在澳門創辦星華貿易有限公司,經銷中國糧油、土產、副食品,公司不斷壯大。60年代,他又看準香港政府扶持發展本地禽畜飼養業的機會,敏銳地感到飼養業的發展必將為飼料業帶來無限商機,於是毅然決定投資飼料業。1964年,他創辦了屏山企業有限公司,看中新界元朗是當時香港所有禽畜場的所在地,而且地價非常便宜,投資在新界元朗興建佔地6萬多平方英尺的屏山飼料廠,1965年建成正式投產。陳偉南抱着「不怕辛苦,只求成功」的宗旨,事無大小,樣樣親力親為,中午一點從港島開車出發,往往要到黃昏時分才到達元朗。隨着香港飼養業越來越興旺,對飼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屏山飼料廠的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陳偉南的聲望也越來越高。1970年,在他的倡議、發動、組織下,成立了香港粟米飼料進口商會,會員50多家,一致推舉陳偉南任主席,年年連選連任。

1985年,屏山企業有限公司開始拓展中國內地業務,先在廣州合資創辦穗屏企業有限公司,興建大型現代化飼料廠。然後以穗屏的名義不斷擴大投資,投資地點遍布河南、四川、江蘇、山東、湖南、江西等地,深耕飼料產業。陳偉南也被港人稱譽為「飼料大王」,成為港澳工商界的佼佼者。

「善舉懿行」

陳偉南先生(右)與饒宗頤教授(陳利江 攝)

在家鄉潮州,陳偉南以熱心慈善的華僑身份而廣為人知。一如其同鄉、著名漢學大師饒宗頤所言:「善舉懿行,不勝枚舉,高德所至,有口皆碑。」

1984年,在家鄉捐建沙二小學,這是陳偉南造福鄉梓的第一次捐贈;隨後他又陸續投資捐建潮安寶山中學、沙溪衞生院、沙二幼兒園、韓山師院多個項目,在饒宗頤學術館、廣濟橋維修工程、潮安縣人民醫院、潮州市體育館等工程上,他也常常出錢出力。

在香港,很多企業家都是潮州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李嘉誠、紡織大王林百欣、鐘錶大王莊靜庵、地產大亨劉鑾雄、玩具大王蔡志明等。作為潮商在香港的領袖人物,被李嘉誠親切地稱為「大哥哥」,陳偉南積極團結潮州老鄉,不僅為他們排憂解難,還推動潮州商人回內地投資建設。而他自己也是一馬當先,單單是畜牧業在內地的投資,就達3億多元。

「潮汕四寶」早年相聚歡。前排左起:莊世平、林百欣、饒宗頤、陳偉南。資料圖片

香港賺錢做企業,潮汕捐錢做慈善。

陳偉南的大部分捐贈都是用在教育上。1984年,在沙二小學的落成儀式上,他動情地說:「我年輕時候遠離家鄉,奮鬥香江幾十年。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常思利人利國,教育才是萬年根基,根深才能葉茂,而普及農村教育,尤為整個教育之基礎。振興教育,才能振興中華。」

潮州寶山中學,由陳偉南在1992年第一筆捐款五百萬元創建,以後有時捐一兩百萬,有時幾十萬,陸續不斷,累積達八千多萬。陳偉南說,自己不是大富豪,不能一下子捐一大筆錢,但在家鄉需要的時候自己會盡力而為,積少成多。平淡幾句話,透露他對家鄉的赤子之心。

陳偉南說自己的座右銘是「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他解釋說,一個人賺到錢,對社會有幫助、有貢獻,才是真正的創造價值。更進一步,他補充說,「不是要賺到錢才可以奉獻。有阿婆沒飯吃,你請她吃飯;街上老人家跌倒,你扶住他;這些都是奉獻。」

陳偉南與寶山中學學生們合影(2011)。(陳利江 攝)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曾經把一顆小行星的名字命名為「陳偉南星」,他因而被潮州老鄉親切地稱為「天頂有星」的人。現在,這個「天頂有星」的人去到了天堂。而在他的家鄉潮州,2020年12月10日建成一座陳偉南文化館,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慕名前來參觀,在展廳的中央是一幅他的頭像,旁邊還印着他說的這句話:助人以財,價值有限;助人以良言、以善計,使人行之,終身受用,價值無比。

創社團總會

陳偉南是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創會主席,而創會時,他已過耄耋之年。

談及創辦總會的原因,陳偉南說,長期以來,香港的潮商社團大多各自為政,比如潮陽和潮安的社團互相沒有從屬關係、缺乏溝通,因而不利團結。陳偉南與同為「潮汕四寶」的莊世平商議,想要成立一個總會。莊世平立刻「舉手讚成」。

當然,籌建總會並非易事,很多人已習慣做好自己的同鄉會,覺得「未必需要一個總會」,這也是此前遲遲未能成事的原因所在。為減小阻力,陳偉南想到一個辦法:他首先召集各個同鄉會的會長一同飲茶、吃晚飯。天長日久,有人提議「不如我們組織一個總會」。眾人一拍即合,陳偉南答應出任會長,但要求全部人都要參加。

消息在各同鄉會傳開,雖然仍有反對聲音,但此時首先投下讚成票的會長們已經懂得建立總會的重要性,在他們的竭力支持下,潮屬社團總會終於成功創立。總會以團結在港潮州人為題中之意,饒宗頤亦手書「團結」二字以表心意。

生命在於運動

大公文匯全媒體「香港機遇」節目2022年10月專訪時年已105歲高齡的陳偉南。

2022年,時年105歲的陳偉南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專訪。面對鏡頭的他思維敏捷、應答如流,神采飛揚之處有着與年齡不相符的活力。羨慕和欽佩之餘,大家難免對陳偉南的「長壽秘籍」充滿好奇。

「一個人要健康,最緊要是運動。」他先是爽朗一笑,隨後一語道破天機。細聽之下,籠統的「運動」二字背後,無論是親力親為侍弄花草,還是十幾年如一日堅持以「每日晚上9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的作息時間表自我要求,其本質上都透露出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

跨越百年歲月風雨,仍願意以飽滿的熱情去擁抱生活。這大概才是陳偉南教給當下年青人,最重要的一課。

來源:新快報、大公文匯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