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從馬英九談到梁啟超的九名子女都是精英

來源:點新聞

文/關品方

過去150多年來,筆者最服膺的兩位中國知識分子,是胡適之和梁啟超。胡適之精於西學,對西方文化價值有偏好,代表104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相當一部分中國知識分子希望採納西方的一套改造舊中國的思潮。梁啟超精於國學,代表另一部分中國知識分子希望中西合璧、取長補短以改革中國的舊文化和舊制度。從孫中山的中國國民黨到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另一部分的中國知識分子以革命行動救國,其目的是改變窒礙發展舊中國的一切污泥濁水,吐故納新,鼎故革新。

筆者今天只聚焦從馬英九的取名談到梁啟超的九名子女。梁門一族都是成就卓越,出類拔萃的精英。筆者認為,梁啟超的偉大貢獻之一是作為近代一個成功的中國父親的典範,足為後世參考。他的別名很多,最有名的是「飲冰室主人」,不妨多加一兩個,因其為九子女的命名,可以稱為梁英九(或梁思九)。

先說馬英九。他是國學世家之後,父親給他取名英九。九字取於論語的「君子有九思」。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簡單來說,就是要明察秋毫,用心聆聽,視聽要聰明。表情要溫和,說話要忠於事實,做事要用心誠敬。有懷疑就要詢問,感到不滿時要想到各種難處。有所得時,要想到所得是否符合公義。

能夠做到這九個方面,知易行難,但最終可以成就卓越,出類拔萃。一個精英分子,對個人修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以至對全人類,都會有好處。英九也就是服膺孔子所說的以上九個方面的意思。

梁啟超的九名子女(五子四女),分別取名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思順、思莊、思懿和思寧。梁氏一門三院士,九名子女都是精英才俊。梁思成是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梁思忠清華大學畢業後到美國西點軍校深造,參加1937年淞滬會戰,壯烈犧牲殉國。梁思達是著名經濟學家,著作有「中國近代經濟史」。梁思禮是導彈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梁思莊是著名圖書館學家,西文編目工作專家。梁思懿是著名社會活動家,擔任過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大隊長,參加過1935年「一二九」運動(21歲),是燕京大學遊行示威的學生領袖;於婦女啟蒙運動貢獻良多。梁思寧就讀於南開大學,參加中國共產黨,投筆從戎,是一名新四軍戰士。

梁啟超基因強大,書香世代,為國家培養九名精英,可見家風家教十分重要。這樣優秀的家庭越多,中國越強大。其中尤以梁思禮的成就最大,他是梁啟超最小的兒子,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導者和奠基人,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今年是戊戌政變125周年。由光緒皇帝推動,康有為和梁啟超主導的維新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歷時一百天。當年康有為40歲,光緒皇帝28歲,梁啟超只有25歲。康梁的百日維新石破天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啟蒙覺醒的第一次,這個歷史轉折值得後世高度重視。當年梁啟超面見光緒慷慨陳詞,痛感國事蜩螗,兩個年輕人為變法維新殫精竭思。幾年前有一本名為「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新派原創歷史小說,對於百日維新和梁啟超的事蹟有相當詳盡的介紹。

辛亥革命前夕,梁啟超還在日本的時候,有一封親筆書信寄到廣東南海九江世美堂族人,支持孫中山革命溢於言表。這封信函由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福霖鑑證後確認是真跡,現在由筆者珍藏,日後或會贈予位於江門市新會茶坑的梁啟超博物館。

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莊思順,思懿思寧;還有卓越超凡的火箭專家思禮,成功研發東風導彈。梁啟超逝世時(1929),思禮只有五歲。梁啟超的思九,是希望兒女都能夠茁長成材(思成),永懷忠孝(思永,思忠),順天達人(思順,思達),寧靜致禮(思寧,思禮),莊敬懿德(思莊,思懿)。馬鶴淩為其子取名英九,儘管他和梁啟超年齡上相差47歲,估計在家風家教家訓方面和梁啟超心意相通。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繼續,世代相傳而綿延不絕,有其顛撲不破的韌性,和家風家教家訓密不可分。

不讀史,無以言。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從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蹟的學習和認識開始。筆者認為,香港教育界的改革,一定要從中國近代歷史成為大學入學試(DSE) 必修必考的科目開始。

(來源: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