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圖為立法會議員簡慧敏。

文/簡慧敏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兩會閉幕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又表明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首李家超於2022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這是本屆政府構建新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的重大舉措,也回應了筆者去年於立法會大會及政制事務委員會倡議,從體系建設着手,提升高層領導,強化跨司局協作。接下來的挑戰就是怎麽樣開展工作,並取得成效。

3月22日的立法會就如何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議員議案進行辯論,筆者拋磚引玉於立法會上發言,從定位、態度及工作方式和內容上提一些建議。

首先,定位上要由香港本位提升層次至服務國家大局,找準香港的定位和優勢,方能真正享「一國兩制」之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四大範疇的工作都非常重要,但絕對不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單一個政策局,甚至一個跨部門工作組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其次,態度上要更積極主動,所謂「上行下效」。在特首率領下,近來主要官員積極與內地不同部委及廣東省增強合作互動,這是良好勢頭。只有溝通,方能融入。

最後,工作方法和內容方面,政府對內應要求各政策局、政府部門完善職能和服務,使上下同慾,勁往一處使,自上而下推動政策有效落實,制定具體的指標。建議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先要了解港人港商究意面對什麽問題和困難,就着要解決什麽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比如:法律是否過時,已跟不上時代的需要?最近,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講得比較多的數字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課題,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否與此相適應?各個司局是否有專人以此專題梳理出哪些法規不相適應數字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要怎樣立法或修訂法律使我們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更好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無論是香港、深圳還是廣東省的領導都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至關重要。

公營機構參與公共管理是香港管治的一個特點。因此,此議員議案亦提到公營機構也不例外,要完善職能和服務。以機場管理局為例,它是香港的法定機構,要符合「十四五規劃」中做好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它的成效量度能否做到國際航空樞紐?公營機構也應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目標制定自己每年工作重點和工作計劃。

再好的計劃也需要有人執行。不論是政策局制定政策、部門提供服務,還是公營機構按其法定授權,在其職能範疇內提供服務,設定專人專隊,將具體問題和工作交予專人處理專題,比如:特首與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面後說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藥械通」,醫務衞生局應就此專題設專人負責跟進匯報。

例如,財政預算案提到「北部都會區」規劃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實現「南金融、北創科」的布局。筆者曾建議趁「北部都會區」仍在進一步規劃階段,利用好兩地專班機制,與深圳和廣東省加強溝通,共同規劃邊界地帶利用,利用地理之便,增強產業規劃協同發展合作,從而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運輸及物流局、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就此重大課題就應有專人專門負責,以便讓局長們按時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報告。

內交方面,香港推出不少與內地有關的政策,但內地官方、企業甚至在內地的港人港商,未必能及時知曉。特區政府要積極與內地做好溝通,包括讓他們了解港人港商的需要和意見,期待政制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中心」扮演好內交角色。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香港發展的未來。筆者期待香港特區政府緊抓未來五年的新機遇,在推動港人港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課題上,充分釋放治理上的創造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經濟發展動能更強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